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沾化凹陷东营组三段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营组岩性油藏勘探近年来获得了较大突破。对东营组三段砂岩储集层沉积演化特征、岩石特征及孔渗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预测其储集层厚度和物性分布规律。沾化凹陷东营组三段为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滩坝、滑塌浊积体等沉积微相内。岩石薄片分析表明,储集层主要属于岩屑质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连通性较好。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21.15%,平均渗透率为108.08mD,属于中孔中渗储集层。受沉积相的控制,砂岩体呈现凹陷边缘厚、中间薄的特点,岩石物性从凸起向凹陷内具有逐渐变好再变差的分布特征。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的湖底扇沉积砂体物性较好,且被周围的浅湖一半深湖相暗色烃源岩包围,是该区东营组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图7参15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稠油特征及其成因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稠油密度高、粘度大、胶质和沥青盾含量高。大部分蚀变的稠油密度与粘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而低成熟稠油则呈特殊的变化关系。稠油硫含量与蚀变作用程度无必然联系,既取决于生油母质类型或沉积环境的差异,又受降解烃类的细菌差型的影响。目前储层内稠油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未经蚀变的低成熟桐油;二是具蚀变标志的成熟油或低成熟油。原油蚀变后提高了甾烷异构化反应程度,某些样品远近超过导构化反应平衡终最值。因此,蚀变油的甾烷成熟度参数不宜用于油源对比。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东营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沉积岩矿物组成、沉积构造和纹层类型及成因进行精细刻画,在此基础上建立细粒沉积岩岩相划分方案,并以樊页1井沙三段下亚段为例分析其岩相垂向演化特征。东营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沉积岩具有矿物组成复杂多变、受底流微弱改造作用频繁及纹层类型丰富的特点。参考矿物组成和沉积构造,研究区发育11种岩相类型,其中平直纹层粘土岩相、夹层灰岩相、平直纹层灰岩相、不平直纹层灰岩相、平直纹层混合岩相、不平直纹层混合岩相和块状混合岩相是最为发育的7种岩相类型,不同岩相发育环境差异性明显。细粒沉积岩岩相分布模式受古水深和古气候综合控制,在气候干冷、深水还原环境下主要发育平直纹层粘土岩相;气候由干冷向暖湿转变时形成夹层灰岩相;在气候半暖湿的广阔深湖环境下发育平直纹层灰岩相;在气候最为暖湿时期,底流发育,形成不平直纹层灰岩相;随着水深减小,水体分层不稳定,加之气候逐渐干冷,形成平直纹层混合岩相,若底流发育,则形成不平直纹层混合岩相;在半氧化—半还原的浅湖环境下发育块状混合岩相。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垂向上发育3套膏盐岩,膏盐韵律层具有明显的蒸发成因的沉积序列。膏岩层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从湖盆中心向盆地边缘依次沉积盐岩-石膏-泥膏岩-碳酸盐岩-泥灰岩-碎屑岩。在声波时差计算地层压力系数和实测压力统计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古近系地层压力在垂向上表现为浅层正常压力系统和深层超压系统的"双层结构"。平面上,异常压力的分布范围与膏盐岩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膏盐岩地层的压力封闭和物性封闭的双重封闭机制是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地层超压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选择东营凹陷牛38井沙三中地层作为目的层段,对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的自然伽马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连续小波变换,结果显示沙三中地层受对应于旋回厚度12.127m的短偏心率125ka周期显著控制.对该周期滤波分析发现,沙三中地层中保存了约40个125ka周期;并在沙三中底部绝对年龄38.975Ma的控制下,建立了牛38井沙三中高分辨率天文年代标尺,确定沙三中顶部年龄为33.975Ma.在区域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将沙三中东营三角洲精细划分为9期进积体Z1-Z9.对各期进积体进行滑动窗口频谱分析,结果表明沙三中沉积速率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进积体Z4沉积速率达到最大值0.127m/ka,是三角洲进积最为鼎盛的时期.最后依据沉积速率计算出各期进积体持续时间,推算出了Z1-Z9各界面较为准确的地质年龄.  相似文献   

6.
泥页岩的沉积环境与形成方式都将控制其矿物、有机质特征并影响岩石的生烃潜力。选取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页岩,开展岩石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和热解等检测,研究岩石的矿物学特征和有机质特征,解析各类泥页岩成因与生烃能力的差异。研究发现,研究区的块状、纹层状和含石膏构造泥页岩中构造特征各异,矿物成分(碎屑、黏土、碳酸盐矿物和石膏类矿物等)含量变化大,有机质特征也各不相同。综合分析矿物与有机质的特征及组合关系,发现细纹层页岩和断续纹层页岩是以生物作用为主导形成的沉积产物,生烃能力最强;宽纹层页岩和均匀块状泥岩属化学沉积作用的产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含碎屑块状泥岩主要通过机械作用沉积而成,含石膏构造泥岩则在蒸发环境下通过化学沉淀形成,两者的生烃能力较弱。比较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的泥页岩类型,发现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纯下次亚段以机械和化学作用形成的含碎屑块状和含石膏构造泥岩为主,导致2个层段的生烃能力较弱;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纯上次亚段以生物或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纹层状页岩为主,导致2个层段的生烃能力较强。因此,关注泥页岩矿物和有机质组合关系,从机械、化学和生物等沉积方式差异的角度探讨各类泥页岩的成因和生烃能力的变化,能够为非常规油气勘探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孔二段烃源岩特征及测井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东营凹陷王46、莱深1、柳参2等孔二段烃源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中一差等烃源岩。为了全面认识孔二段烃源岩地化特征,利用孔二段烃源岩实测分析资料,建立了测井信息烃源岩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孔二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氢指数(Ⅲ)及成熟度(民)等进行了系统评价。孔二段烃源岩TOC为0.5%~2.4%,干酪根以Ⅱ-Ⅲ型为主,R0为0.72%~1.32%,表明有机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综合评价为一套中等-好烃源岩,是东营凹陷又一套具有巨大生烃潜力的烃源层。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亚段发育9期特征明显的三角洲进积单元,古地貌对三角洲进积单元的控制作用明显。利用东营凹陷丰富的钻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采用适用于该区的定量高精度古地貌恢复方法——滨线轨迹法,来重建研究区9期三角洲进积单元的古地貌特征,并揭示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营三角洲在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整体呈现南缓北陡、斜坡向西迁移的特征。沉积体的分布范围和沉积样式与古地貌特征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三角洲沉积主要沿着东部和东南部凸起逐渐向湖盆推进,受物源供给能力和古地貌特征的影响,三角洲朵体沿斜坡向西延伸;深洼区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在坡度较大的斜坡前端沉积物易发生失稳而形成浊积砂体。  相似文献   

9.
针对东营凹陷民丰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沙三中亚段砂砾岩扇体类型认识的不统一,在工区26口取心井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及沉积物粒度特征等资料,对民丰地区沙四段—沙三中亚段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及深水浊积扇等砂砾岩扇体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民丰地区沙四下亚段底部和沙三中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沙四下亚段中上部、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在各个时期均有发育,但规模较小。在识别不同层段砂砾岩扇体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民丰地区各时期构造活动特征、边界断层形态、气候条件、水体深度及湖盆的"敞-闭"状态等,分析了不同时期主要沉积相的沉积演化及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断陷湖盆演化过程中"板式高角度断层-铲式高角度断层"继承性控制的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沉积演化模式,旨在对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二段下亚段沉积层序及成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根据地震、岩性及电性等特征,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二段下亚段可划分为 3个三级层序。底部层序(SSⅠ)相当于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低位体系域不发育,只发育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受早期构造沉降和气候控制。中部层序(SSⅡ)代表的是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与底部层序具有类似特征。SSⅠ,SSⅡ均为T-R旋回的沉积。顶部层序(SSⅢ)代表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二段下亚段沉积,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水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是一完整的旋回。SSⅢ是在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气候相对干旱、水体供应不足的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北部沙河街组二段腹足类的生活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秀兰 《石油学报》1983,4(1):29-35
沙河街组二段是本区的重要含油层系。其中腹足类化石丰富。用其生活环境恢复当时的古地理景观较为有效。文中主要叙述了沙河街组二段腹足类的组合特征及其分布,着重描述了优势属——Tulotomoides的发生、发展和生活环境,在剖面上阐明了沙河街组二段的古地理变迁。主要表现为湖盆由东向西退缩,致使这一时期的东营湖最终被冲积平原的侵占而消失。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中央洼陷带沙三段以三角洲和浊积岩的发育为主要特点。通过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建立了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将三角洲的主要发育层段沙三中亚段划分为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每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包含着多个较小规模的次级基准面升降旋回。岩性圈闭主要由浊积成因的砂体组成,可划分为滑塌浊积岩、坡移浊积扇和湖底扇圈闭3种类型,每种类型圈闭的形成和分布都与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湖底扇和坡移浊积扇圈闭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是该区主要的储油圈闭;滑塌浊积岩圈闭主要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规模相对较小,储积物性较差。该研究成果对于确定浊积岩(扇)体的发育与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更好地指导该区及类似地区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3.
濮城油田沙河街组二段剩余油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城油田东区沙河街组二段为多油层非均质层状油藏,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其剩余油储量为96×104t,主要集中在断层附近、构造高部位及复杂断块区.微构造和储层性质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正向微构造和小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微型屋脊式构造是剩余油集中的部位;非均质性严重、渗透率低的流动单元其剩余油饱和度高.另外,注采系统亦对剩余油的分布有一定影响,注采井距加大,剩余油饱和度则增大.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沙三段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滨浅湖、半深湖和深湖等7种沉积相类型。从沉积相平面分布来看,沙三早、中期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相,南部缓坡带发育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相,东西轴向发育东营三角洲和高青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半深湖—深湖环境内发育湖底扇相。沙三晚期湖盆萎缩,深湖、半深湖范围缩小,各类骨架砂体自盆缘向盆内形成有利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西部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东营凹陷西部发育太古界、古生界及中生界潜山。受郯庐断裂活动的影响,潜山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自东南向北西形成了NW-向潜山构造带;自西南向北东形成了NE向潜山构造带。新生界的沙河街组、孔店组及中生界和古生界的石炭二叠系的烃源岩为潜山油气藏的主要油源。储集层由太古界变质岩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组成,平均孔隙度多在1.4%~5.0%之间。石炭-二叠系、第三系及中生界下侏罗统构成潜山油气藏的3套盖层。根据圈闭类型的差异,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部及内幕两种类型。烃类潜山油气藏多分布于近源的断裂带附近,而非烃气往往沿深大断裂、火山通道向上运移,在适当的潜山圈闭中形成非烃潜山气藏。  相似文献   

16.
表征沉积岩所含有机质丰度的数据,特别是有机碳丰度实测数据和氯仿沥青丰度实测数据,是石油地质工作者经常用到的数据。目前人们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应用,主要采用个别值法、平均值法、数值区间法和正态分布法,这四种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均不甚完善,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油气场环对应分布论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东营凹陷油气环带状分布与古生物场、古地温场、古应力场及古水势场的性质、强度存在明显的内在联系,“场环对应理论”可很好地解释并进一步深入认识其内在规律。古生物场决定沉积有机质的性质与丰度;古地温场提供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的能量;古水势场及古应力场为烃类运移提供动力和储集空间。因此,“四场”的环状分布控制着油气的环状分布,围绕“四场高势区”的圈闭带寻找油气富集区可作为油气勘探的一条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8.
普通透射光镜观察结果表明,珠三坳陷早第三纪文昌组和恩平组的湖相暗色泥岩中都含有丰富的无定形有机质。文昌组的无定形有机质中含有盘星藻碎屑,属淡水浮游植物质的无定形有机质。透射电镜揭示,思平组泥岩中被透射光镜确定为无定形有机质的微屑实为煤质体(陆源植屑)。因此,文昌组和思平组的有机质类型反映了完全不同的古湖泊学特征。文昌组的无定形有机质反映了古湖泊表层水的高生产力和湖底水体的贫氧环镜。思平组的陆源植屑堆积与保存是古湖泊退缩消亡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东营凹陷每年新探明的储量有近一半来自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已经成为保持油田稳产的主要贡献者。在近年来的油气勘探中,由于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水平的提高,基本上可以准确地钻遇到钻前所预测的砂岩体,但是不同砂体的含油性却大相径庭。主要以东营凹陷的牛35砂体为例,解剖了砂体储集物性纵向上的变化,分析了控制透镜状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微观因素。认为泥质(灰质)含量、孔隙大小、渗透率均质性、喉道特征、方解石胶结物含量等对油气进入砂体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对于油气资源的预测工作来说,探讨有机质的演化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定量研究方法在国内外均有所报道。其中较有影响的方法之一是由(1969,1971)提出并经 Waples(1980)充实的时间-温度指数(TTI)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