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低成本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以废水、废渣作为替代培养基.培养表实验室筛选出的经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TG—1絮凝剂产生菌。从多种废水、废渣中选出适合TG—l菌生长且对天然碱泥有良好絮凝效果的替代培养基——酱油渣培养基。产微生物絮凝剂的优化培养条件为:酱油渣含量为200g/L,初始PH值为8,摇床转速为160r/min.培养温度为30℃。替代培养基中外加蔗糖能够促进絮凝剂的产生,但絮凝率提高幅度不大,外加氘源不能促进絮凝剂的产生。向酱油渣培养基中添加K2HPO4能够促进絮凝剂的产生,絮凝率提高5%左右。生物絮凝剂的最高絮凝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在淀粉废水中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对于具有较好产生絮凝剂能力的NⅢ2菌进行最佳培养基的择和影响絮凝剂絮凝能力的研究。实验表明,淀粉废水由于碳源丰富,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雷旭阳  刘艳娟  程磊 《化学工程师》2013,27(8):48-49,58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培养菌的筛选和提取技术、培养基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因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多,生长快,絮凝效果好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刘晖  黄晓丹  孙彦富  周康群  刘洁萍 《广东化工》2009,36(8):21-23,66,67
从食用菌中筛选出一种絮凝效果较佳、环保、安全的微生物絮凝剂,开拓废渣再利用的新途径,特开展了该研究。试验采用6种食用菌,经培养后进行培养条件和絮凝条件的优选实验。实验表明,鸡腿菇是最佳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在培养过程中确定小麦粉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组合为小麦粉20mg·L^-1,蔗糖20mg·L^-1,酵母粉6mg·L^-1。实验剩用鸡腿菇对高岭土水样进行絮凝实验,絮凝率为69.39%。  相似文献   

5.
杨清清 《山东化工》2009,38(2):25-28
利用自制的放大反应器扩大培养酱油曲霉可制备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最大可达99%以上。利用合成培养基、味精废水和米面废水扩大培养酱油曲霉制备出的微生物絮凝剂对染料废水应用研究表明,三种不同培养基培养酱油曲霉产生的絮凝剂对染料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并且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怀礼  张海彦  钱力 《现代化工》2003,23(10):22-24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和优点。着重讨论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出的因素、影响絮凝活性的因素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和成分分析等。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筛选高产菌株、降低培养基成本、优化培养条件,改进微生物絮凝剂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的测试方法,深入研究絮凝机理,利用基因和生物工程技术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性能,研究微生物絮凝剂与传统絮凝剂的复合,同时加强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研究,对工业化生产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在淀粉废水中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对于具有较好产生絮凝剂能力的NⅢ2菌进行最佳培养基的选择和影响絮凝剂絮凝能力的研究。实验表明,淀粉废水由于碳源丰富,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菌最佳培养条件:COD为20000 mg/L,K2HPO为0.5 g/L,KH2PO4为0.2 g/L,(NH4)2SO4为0.2 g/L,NaCl为0.1 g/L,酵母膏为0.5 g/L,培养1 d。最佳絮凝条件为在1 L含5 g高岭土水中投加20 mL微生物絮凝剂,助凝剂CaCl2为0.5 g/L,pH调至8,则絮凝率为90%以上。对实际废水的净化实验表明,该生物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尤其是对渭河河水处理效果最好,絮凝率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5.95%和89.15%。  相似文献   

8.
将枯草芽孢杆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微生物絮凝剂,通过絮凝剂对煤泥水的沉降絮凝试验,创建数学模型,优化生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对煤泥和提取的微生物絮凝剂分别进行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煤泥矿物特性和絮凝剂絮凝有效组分。  相似文献   

9.
利用啤酒废水培养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艳  乔福珍  孟丽丽 《应用化工》2009,38(11):1564-1567
从空气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絮凝剂产生菌,对其进行筛选并纯化得到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M3。以啤酒废水为廉价培养基,对絮凝剂产生菌M3进行培养,考察外加碳源、氮源、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等因素对絮凝剂产生菌絮凝效果的影响。得出了M3的最佳培养条件:直接利用啤酒废水,无需另外添加碳源和氮源,只需添加0.5%的KH2PO4,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5,培养时间为48 h,摇床转速为160 r/min。在此条件下所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絮凝率高达93.5%。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类型、化学成分以及分析成分所采用的常用实验室分析方法。阐述了生物絮凝剂生产及絮凝活性的影响因素和絮凝机理。重点介绍了目前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方面的最新应用情况,并指出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以及生物絮凝剂和传统絮凝剂复配的研发、替代培养基的选择以及提纯方法的改进等是今后微生物絮凝剂研究领域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用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C9-JN2010处理氨基酸工业废水,实现废水无害化利用。在微型鼓泡式光反应器中,(25±1)℃,pH(6.5±0.5),0.1 vvm空气流速,4 000 lux,16 h:8 h光暗比条件下,分别考察小球藻在体积分数为20%、40%、60%、80%及100%的氨基酸废水中培养生物量变化及TN、TP、COD的去除率。结果表明,体积分数40%氨基酸废水处理效果最好,停留时间3~4 d,藻细胞干重、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产强度分别为0.731 g/L、0.565 d-1、0.243 g/(L.d);废水中TN、TP及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2.0%、98.0%及80.0%,对应去除强度分别为30.7、3.28、133.3mg/(L.d)。利用小球藻可以较彻底的去除氨基酸废水中氮、磷及COD等营养,达到污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吴凯  刘玉存  柴涛 《山西化工》2012,32(3):5-9,26
以处理HNS(六硝基芪)生产废水的特效菌种的选择、复合与培养为核心,以细菌培养物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活性作为判断其絮凝能力的指标(即絮凝率),利用浇有六硝基芪废水的土壤作为菌源,筛选出絮凝率高的单菌落,进行驯化、菌种的两两复合以及探究复合后高絮凝率菌群的培养条件。经实验得知,菌种3和菌种13复合后的菌群絮凝活性更高,可作为处理HNS废水的高效复合菌群,并且其絮凝效果最佳的培养条件为:通用培养基初始pH=5,碳源为淀粉,氮源为蛋白胨。本研究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确定该菌群名称和利用微生物降解法大规模处理HNS生产废水提供了实际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印染废水和烟气脱硫联合治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晓莉  常爱玲 《工业水处理》2000,20(7):23-24,27
论述了碱性印染废水和中小型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联合治理的试验研究。利用锅炉原有湿式除尘系统,既保证了除尘效果,又达到烟气脱硫和净化废水的作用,脱硫效果良好。预处理后的废水,用铁屑和粉煤灰、生化池作为后续处理,可实现达标排放,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考察白腐菌摇床培养对纸张上色废水脱色降解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白腐菌对纸张上色废水有较强的脱色能力,其最佳脱色条件为培养液营养比20%、pH值5、温度25℃-30℃、初始生物量2 g、摇床转速为120 r/min。在脱色处理24 h时,纸张上色废水的脱色率可达到85.46%。  相似文献   

15.
刘莉  王世和  张建国 《合成纤维》2007,36(9):11-13,18
涤纶吸水性差、吸油性强,作为滤料处理含油废水时除油效果较好,但由于反洗再生困难,使用受到限制。为提高纤维的吸水性,以利于其再生,选取3种改性试剂进行纤维表面改性。分别比较了大分子结构亲水化、接枝共聚及亲水整理3种方法的不同改性效果,探讨了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及改性液浓度对纤维的亲水性及反洗再生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效油脂降解菌株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含油废水中筛选出一株高效油脂降解菌,以橄榄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在橄榄油的质量浓度为20g/L的无机培养基中培养,3d内油脂的去除率达80%以上。菌种特性研究表明:其降解油脂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pH值为6.0。  相似文献   

17.
炼油厂含硫废水过滤法除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滤法对汽提原料含硫废水除油试验的结果表明:石英砂/无烟煤双层滤料是各种滤料及滤料及滤搭配中的优选组合,砂滤效率,滤料吸油量与进水油浓度及过滤速度有关,利用汽提塔热水反冲,可提高滤料的反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利用玉米发酵酒精废液培养苏云金芽孢杆菌(Bt07)的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培养该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7.0、料水比为1∶4的酒精发酵废液、接种量为5%(体积百分比)、摇瓶转速为100r/min;在所选最佳条件和30℃培养60h培养液中含活菌数和伴孢晶体相对百分率分别平均可达16.2×108个/mL和97.6%,经用水将其稀释作毒力试验,稀释40倍菌液喷洒桑叶喂蚕3d后杀虫率可达75%~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