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自由基聚合和负离子聚合两条途径合成了N-甲基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嵌段共聚物,并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二者的无规共聚物。研究并对比了它们的热失重性能和亲水-疏水性质,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同时疏水性也较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由乳液聚合得到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热塑性塑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仅各组份的用量对材料的冲击强度,硬度,弯曲强度有明显的影响,而且聚合工艺对材料力学性能也有显著的影响,采用一定的组成,选用合适的聚合工艺得到组成较为均一的共聚物是提高材料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N-(D.L-异丙酸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艾娇艳、刘朋生、赵优良等(湘潭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东化工,2000,(4),33~35。研究了N-(D,L-异丙酸基)-马来酰胺酸闭环合成N-(D,L-异丙酸基)-马来酰亚胺,考察了溶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混合溶剂对粗产物重结晶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聚丁二烯本体聚合中的相转变(Ⅱ)聚合条件对相转变和橡胶相结构的影响/陈媛、李宝芳、曹■、李伯耿(浙江大学化工系聚合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由DSC、DMA及TG热分析方法对共聚物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表征。实验结果表明,DMA方法能更好地表征N-PMI组分对共聚物耐热性能的影响,它一方面可以确定玻璃化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测定材料模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用DSC和TBA两种方法测定了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乳液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 ,研究了共聚物的流变性能,测定了共聚物的熔体流动指数n,发现共聚物的熔体流动指数越大,两种方法测定的共聚物的Tg的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6.
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制备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水为悬浮介质,用悬浮共聚合反应制备了苯乙烯-N苯基马严酷一胺共聚物。用元素分析法确定了共聚物内氮含量背地里 组成比间的关系,进而计算出两单体的竞聚率,并计算出相应的Q、e值。动态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当单体组成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基本恒定。综合各实验参数,表明用水悬浮法制备的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在一定的单体组成比范围内,该共聚物具有交替共聚结构  相似文献   

7.
日本三菱孟山都化学公司成功地开发了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共聚物以及马来酰亚胺和聚碳酸酯共聚物,前者的牌号称为Superex M及其阻燃级Superex V,后者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N-对本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膜的动态接触角(DCA),得出表面的极性顺序为copolymerI〈copolymerⅡ〈copolymerⅢ。这与其共聚单体的侧基的极性顺序一致,另外,将马来酸酐与苯乙烯共聚物与5种不同取代芳胺进行氨解反应,成膜后用DCA法并结合ESCA测定膜的表面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氨解产物在DMF中成膜后,膜表面N/C含量比明显高于本体,由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微粉固相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固相接枝聚合制得聚丙烯微粉与马来酸酐的接枝共聚物。用Bruker MSL-400MHR.RT-NMR信,采用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技术,测定了共聚物的^13C-NMR,结合IR,WAXD和DSC分析,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碱溶性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一种包含这种共聚物的颜料分散组合物和包含这种共聚物的可电离辐射固化的树脂组合物,该碱溶性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具有极好的耐热黄变性、高硬度、溶剂中的高溶解性并能溶易地形成均匀涂膜,并且未固化部分在碱水中有令人满意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1.
以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12N+)为乳化剂,羧端基十二烷基三硫代酯(DMP)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苯乙烯为单体,在不使用助稳剂条件下采用RAFT乳液聚合成功制备了聚苯乙烯纳米颗粒并对聚合机理及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C12N+乳化剂能在反应过程中参与单体共聚,形成的预聚物能起到助稳剂作用,反应温度以70℃为宜,产物平均粒径约为36nm,分子量分布小于1.5。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硅溶胶和丙烯酸酯单体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纳米二氧化硅/丙烯酸酯复合高分子乳液。考察了聚合过程中硅溶胶量对于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粒子粒径的影响,并用GPC、XPS表征所得的复合乳液。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的引入提高了聚合反应速率,增加聚合物的分子量并使分子量分布变窄;在复合乳液粒子中,二氧化硅主要以分散相分布在连续的丙烯酸酯相内部;复合乳液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不含二氧化硅的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相微乳液聚合法在超声波作用下制备导电聚苯胺,研究超声场强度的变化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对导电聚苯胺的粒度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超声场相比,采用超声场作用下正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备的导电聚苯胺粉体的粒度显著降低,平均粒径从16.59μm减小到10.35μm。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聚苯胺的电导率从5.230×10-2S/cm提高到1.923×10-1S/cm,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聚苯胺粉体中分子间的偶极矩变化加强,超声作用产生的空化效应强化了十二烷基苯磺酸的掺杂和乳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于宽  朱波  王永伟  曹伟伟  吴益民  张式雷 《功能材料》2012,43(18):2573-2576
以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采用水相沉淀法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研究了AM对聚合反应以及共聚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M竞聚率高于AN,倾向于均聚反应,会降低PAN的分子量,提高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少量AM会略微改变分子链中的立构规整度,提高PAN的结晶度,降低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循环伏安电化学聚合方法,以30mmol/L醋酸作为模板分子,5mmol/L苯酚作为功能单体,0.1mol/L氯化钾和0.05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5.4)作为聚合底液,聚合电位为-0.8~1.2V,扫描圈数为20,以0.1mol/L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洗脱液进行洗脱20min,最终制得性能较佳的醋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该传感器进行循环伏安(CV)表征、阻抗表征、扫描电镜的形貌表征、差分脉冲表征,探索了不同pH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聚合底液、不同浓度洗脱液和不同洗脱时间对该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发现在以0.05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5.4)作为最佳底液条件下,醋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与0~45×10-9 mol/L浓度范围内醋酸分子二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2.85×10-9 mol/L,同时研究了该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将电化学聚合得到的聚漆酚(EPU)与氯化钴异丙醇溶液反应生成聚漆酚钴配合物,采用XPS,FT-IR,DMTA,TG-DTA,AES和EPM等手段对其表征,确定该配合物结构即每个钴离子与EPU分子中二个链节单元的羟基发生配位。配合物的钴含量达8.13%,其电阻为1.74E 11Ω(EPU为7.9E 9Ω)。结果表明钴离子与EPU存在配位作用并形成交链,导致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热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综述C60的高分子化与材料化研究的最新进展。C60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基因可以 链、侧链及与其它功能性高分子进行共混,同时还可以形成有机金属高分子。C60的高分子化与材料化研究展示了一个广阔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多层核壳结构的ACR(PBA/PS/PS/PMMA)树脂,在ACR分子设计指导下,研究了单体经例、投料方式和乳液粒子大小及分布对AC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单体比例,滴加法加入单体、狭窄的粒子尺寸分布,可获得具有较高冲击强度和透明性,又能改善PVC加工流动性能的ACR树脂。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茂钛化合物Cp2TiCl2,还原剂(Zn)及引发剂4,4′-亚甲基二(N,N-二缩水甘油基苯胺)(I4)组成的催化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合成了带有羟基功能团的星形无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探讨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及单体与引发剂摩尔比对MMA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温度为90℃,[MMA]/[I4]=200/1时,单体转化率达90%。单体转化率与聚合物分子量之间存在线性增长的关系,表明该聚合属于活性聚合。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等手段表征了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所得PMMA为无规立构、分子量分布较窄(1.41~1.65),且聚合物的臂数与引发剂中环氧功能团的数量一致。  相似文献   

20.
将用共沉淀法合成的包覆油酸的Fe3O4纳米粒子,分散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得到PMMA/Fe3O4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Fe3O4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溶解性能以及复合材料中PMMA分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Tg较纯PMMA有所提高,且随着Fe3O4含量的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