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鲁克沁油田是埋深大的稠油油田,储层胶结疏松,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储层出砂严重.针对该稠油油藏的特点,在系统认真分析前期井筒举升工艺的基础上,研究试验了螺杆泵配套环空掺稀降粘井筒举升工艺,首次成功应用螺杆泵将稠油举升到地面,达到了携砂采油、提高产量的目的.同时在研究和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稠油冷采螺杆泵深抽配套工艺技...  相似文献   

2.
为了鲁克沁油田提液增产,针对其超深稠油油藏的特点和深层稠油采油技术现状进行分析,采用试验电潜泵提液井筒举升工艺,增大了油井生产压差,同时在研究和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空心抽油杆井筒掺稀油降粘、防砂电潜泵提液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现场实施表明,单井产量大幅度提高,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该技术为超深稠油油田中高含水期实现经济高效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海上稠油开采面临井筒降黏技术优选及举升工艺配套的问题。围绕渤海L油田明化镇组高黏稠油开采难度大的问题,结合井筒降黏方式室内实验结果,推荐采用稠油掺稀油的井筒降黏技术及配套的射流泵举升工艺。同时,对稀油动力液的地面处理流程及注入参数进行了研究。现场应用表明,稠油掺稀油井筒降黏技术及配套的射流泵举升工艺效果明显,单井平均产量比ODP配产方案增加了80%,为该油田及类似油田稠油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永奎  关中南 《吐哈油气》2007,12(2):159-162
鲁克沁油田是在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发现的超深稠油油藏,油藏埋深2300~3400m,50℃时原油粘度达到10000—20000mPa·s。采用泵上掺稀井筒举升工艺技术开采5年,主要表现出为油藏埋藏深,原油粘度大,地层产能低,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出砂等开采矛盾。通过研究、论证及现场试验,配套空心抽油杆掺稀油降粘工艺,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鲁克沁油田油藏储量丰厚,但埋藏深、流体粘度高、储层物性相对较差,依靠天然能量,配套井筒掺稀降粘有杆泵举升开发,单井产能低,油藏能量衰竭较快,动用难度大。以井口改进为重点,通过优选井下管柱及工具、优化施工工艺等一体化技术的配套,成功地采用一趟管柱对稠油进行高压注天然气和井筒掺稀降粘有杆泵举升采油,实现了稠油天然气吞吐一体化,有效地改善了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能,提高了单井产能,为鲁克沁稠油的有效动用提供了技术保障。这一技术对国内油田蒸汽吞吐、注气开采及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鲁克沁深层稠油举升工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克沁油田深层稠油采用空心抽油杆泵上掺稀降黏举升工艺,存在故障率高、免修期短、维护作业成本高的问题,文章在具体分析了空心杆掺稀举升工艺技术特点、维护作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层稠油闭式环空泵上掺稀降黏举升工艺技术思路,设计了多功能举升管柱结构、研制了配套井下工具。通过实施该项工艺可以大幅延长油井免修期、降低作业成本、挖掘井筒潜力,2008年规模应用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春光油田春57井区白垩系稠油油藏,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储层物性差,常规稠油开采技术难以有效开采。为了探索该类深层稠油的经济有效开采技术,研究采用了二氧化碳与油溶性降粘剂组合吞吐降黏技术,并配套了井筒降黏举升等工艺措施。矿场试验表明,地层降粘措施有效解决了原油从地层流向井筒的技术难题,井筒降黏配套工艺有效改善了原油进泵难及举升困难的问题。试验井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日产原油2.5t,为中低渗深层稠油油藏有效动用提供了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8.
杨帆 《石油石化节能》2021,11(4):5-8,I0002,I0003
稠油的流动性差,黏度大,稠油举升工艺的关键问题是降黏、改善其流动性。某油田根据不同油藏的条件选择了多种降黏开采方式,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热采技术以及地面节能配套工艺技术。介绍了油田举升工艺现状,分析了电热杆举升工艺、泵上掺热水降黏伴输举升工艺、空心杆热流体密闭循环加热举升工艺和化学剂降黏举升工艺等四种举升工艺存在的问题,以及稠油不同举升工艺试验应用情况,经研究分析,最后得出某油田大部分稠油井采取光油管化学滴加降黏工艺+少部分特别稠油井由电加热螺杆泵举升工艺的最佳稠油举升适用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
刘玉国 《石油机械》2020,(2):114-119
孤岛油田稠油井因稠油黏度大而能耗高,采用井筒降黏工艺可以提高采收效率。为了对不同产液量稠油井的井筒降黏工艺选择提供指导,基于传热学和井筒举升理论,采用Hansn模型和Beggs-Brill方法建立了稠油井筒温度场数学模型,对井筒温度场及井筒内原油黏度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得到双空心杆伴热工艺和泵下掺注活性水工艺的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井筒举升数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井筒温度场分布;小流量泵下掺注活性水工艺更适合低液量稠油油井的生产,该方法在孤岛油田稠油区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所得结果可为孤岛油田稠油举升工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稠油井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鲁克沁油田稠油生产井井筒流体流动困难、举升效果差的问题,进行了稠油、稀油及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温关系试验,建立了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度计算相关式和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参数设计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掺稀油对鲁克沁油田稠油具有明显的降粘效果,所建立的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及举升参数设计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优化设计,平均单井系统效率提高了4.53%,平均单井产油量增加1.905t/d,累计增油3780t,取得了很好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力喷射泵在特殊油藏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力喷射泵具有独特的抽油工艺特点,适用于稠油井、高凝油井、超深井、高矿化度以及特殊探井等。在稠油油藏开采中,利用单一水力喷射泵和"有杆泵+喷射泵"组合举升方式顺利将稠油举升到地面。现场生产数据表明,水力喷射泵能够实现深层稠油的顺利举升,组合方式还能使低液面井恢复生产,对低渗油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深水稠油测试一般采取电潜泵、气举等作为人工举升手段。针对西非某区块深水稠油油藏的特点以及资料极其匮乏而无法做好精细测试设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拟测试层的储层特征、原油物性、作业环境等的深入研究,优选出地面杆驱螺杆泵作为人工举升手段,最终采用射孔枪+防砂管+DST+螺杆泵联作测试工艺,以及空心抽油杆内电缆加热、保温油管保温的降黏措施,成功克服了稠油、出砂以及水深低温对测试造成的困难,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为同类区块的测试作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QLB井下驱动螺杆泵系统的研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吸收国内外井下驱动螺杆泵系统研究和试验成果的基础上,研制成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QLB井下驱动螺杆泵系统。该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1)采用新研制的双联行星齿轮减速器,可将螺杆泵的转速降到150~365 r/min,低于国外井下驱动螺杆泵的转速;(2)柔性轴设计独特,解决了螺杆泵偏心距大,负载重的难题;(3)采用双头螺杆泵,增大了泵的排量和扬程,可实现大泵深抽。该系统特别适用于含砂井、稠油重载荷油井采油。  相似文献   

14.
通过空心抽油杆集肤效应电加热技术及其电缆可以穿越的空心环流抽油泵的制造、应用技术,实现了对井筒内的调油从泵下、泵体、泵上直至井口,进行全程电加热。在近百口稠油井的应用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通过检测和试用,证明该空心环流抽油泵的设计制造技术,能成功地将集肤效应电加热技术用于稠油开采工艺中,并推上了行之有效的应用阶段。为当前国内稠油藏开采,推出了一项最为适用的配套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在稠油集输工艺设计参数的选取中,当稠油乳状液为牛顿流体时,可按达西公式计算水力损失,其粘度可由粘度比法求出;非牛顿流体乳状液紊流态水力计算,应通过实验确定摩擦系数,再按过西公式计算压降;对纯稠油、含地层水稠油、稠稀混合油和掺破乳剂溶液稠油的停输启动压力.采用剪切力公式推算。在稠油的油气分离工艺设计中,对计量分离器,应尽量简化分离器的结构;对生产分离器.可适当增加分离元件,使油气分高效果相对提高;终端油气分离器或气体除油器,应设计较完善的油气分离结构;此外,应慎用丝网除雾器。在稠油脱水工艺设计中,应注意脱水措施及脱水方法的选择。在稠油集输中应多采用低级数、低转数的容积式转子泵。但在选用泵型时,应根据设计工作条件对泵的流量、扬程、轴功率及高效率区间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6.
随着蒸汽吞吐开采时间的增长,稠油开发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已制约稠油采收率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辽河油田对提高蒸汽吞吐效果配套技术进行攻关,形成系列配套技术。以提高蒸汽吞吐效果整体配套技术为龙头,简要介绍了优选参数提高吞吐效果研究、高温暂堵调剖技术、分层配注汽工艺技术、化学添加剂改善吞吐效果、空心杆泵举升应用研究等5项配套技术及在4个区块的应用情况,该系列配套技术为辽河油田高轮次蒸汽吞吐井开采、最终提高采收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属超深井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凝固点高、比重大,导致开采比较困难,对目前采用的电热吊杆自喷采油工艺、掺稀降粘自喷采油工艺、有杆抽稠泵采油工艺、螺杆泵采油工艺、电动潜油泵采油工艺做了详细评价分析,指出了各种采油工艺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以自喷为主导、以有杆抽稠泵和电动潜油泵为接替的主导采油工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大港油区立足于稠油冷采,形成了稠油井开采系列配套工艺技术,其中地层处理配套技术主要包括单井化学吞吐、微生物采油、有机溶剂清洗等,举升工艺主体技术包括常规有杆泵、电热杆、螺杆泵、电潜泵等,同时广泛配套环空掺水加药降粘工艺。目前的工艺配套技术能够满足大港油田稠油尤其是普通稠油的开采需要,但在今后的稠油开采中,应该对各项工艺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优化、配套,提高特稠油和稠油井的开采工艺配套水平,降低稠油井开采成本。  相似文献   

19.
螺杆泵举升技术在稠油排砂冷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砂冷采是一项新的稠油开采方式,除要求特定的地质条件外,在举升工艺上要求采用具有高携砂性能的螺杆泵。通过在套保油田多口井应用该工艺,总结出具体设计这种螺杆泵技术参数的方法,即泵排量、转速、扬程和地面驱动功率,同时阐述了如何配套油管、油杆、锚定器和定位销等井下工具。根据总结设计方法,在开发40多口井现场应用后,其举升工艺基本满足了排砂冷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