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温度低于室温时,重量百分含量为Fe-20%Ni-5%Mn的合金等温转变形成板条马氏体,呈C曲线特征。在所有温度下都发现了板条形态,在每一温度下,板条数量随反应时间增加,最高反应速率出现在233K。介绍了某些板条马氏体的形态和结晶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GJW50合金1020℃+200℃等温淬火态与1020℃淬火+200℃回火且形态与断口形貌的观察,残余奥氏体量与力学性能的测定,探讨等温马氏体的形成机制,并研究了马氏体等温淬火对该合金强韧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TiNi合金薄膜具有大的可变形量和强的形状记忆恢复力,是目前微型驱动器的候选材料.在TiNi合金溅射薄膜结晶化退火时(高于600℃),TiNi薄膜和Si载体的界面,将发生元素的互扩散,导致TiNi合金薄膜成分改变,并影响合金薄膜的强度及其形状记忆效应.为此,中国国立台湾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开展了Ti(51)Ni(47)Si2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强磁场对高纯度Fe—0.12C合金在顺磁居里温度以上先共析铁素体等温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素体呈顺磁性且磁化率很低的顺磁居里温度以上进行等温转变,强磁场能够显著促进Fe-0.12C合金的块状先共析铁素体的转变,增加块状先共析铁素体的转变量。在顺磁居里温度以上,随等温转变温度的降低,块状先共析铁素体晶粒沿磁场方向伸长且呈链状形式排列。这是因为强磁场作用下先共析铁素体在较低温度等温转变时的磁偶极子相互作用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考察了β′Cu-Zn合金中温区等温转变。发现其转变产物平衡相α与贝氏体α_1在TTT图中具有各自独立的C曲线。在两C曲线交叉点温度以下的转变初期,可得到单相的亚稳贝氏体α_1,而延长等温时间,α_1将部分甚至完全退化为α。初期形成的α_1内部具有完整的层错亚结构,其体转变激活能仅约为Zn扩散激活能的1/2。  相似文献   

6.
7.
8.
罗延格  崔雪飞  魏衍广  陶海明  罗峥 《材料导报》2018,32(18):3166-3170
利用同步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Ti5Mo5V3Al-xCr(x=1.0,3.0,5.0,7.0和9.0)系列合金在550℃的α+β→β等温相变动力学。结果显示,Ti5Mo5V3Al-xCr系列合金等温相变为长程扩散控制型相变,相变过程可以用JMA方程进行宏观描述。等温时效过程中,1Cr合金的相变速率最快,且随Cr含量的增加,相变速率变慢。Cr含量随平衡态α相含量增加呈线性递减规律。Cr元素含量对合金相变点及平衡态相含量的影响是造成合金系等温相变动力学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详细研究了Ni50Mn38-xIn12Fex(x=0,3,4,5,6)合金体系中Fe取代Mn对合金马氏体相变行为及磁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当x≤4时,合金表现出由B2结构的奥氏体向正交结构的马氏体转变的相变行为,而当x≥5时该相变被完全抑制.当Fe对Mn的取代超过3%时,合金的显微结构中出现y相,并发现其数量随F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γ相的形成改变了合金基体相成分,进而带来了基体相e/a(每原子的电子浓度)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证明合金的一系列性能改变均与基体相e/a值的变化相关.第一,基体相e/a(每原子的电子浓度)值随着Fe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导致了合金马氏体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及相变熵变的降低.第二,Fe的引入有效地增强了合金基体相的铁磁性能,提高了合金的居里转变温度和合金的磁化强度.详细阐述了Fe的引入是合金马氏体相变及磁学性能变化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0.
Ti-10V-2Fe-3Al合金护板接头等温精锻件及模具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10V—2Fe—3Al合金是一种高强、高韧近β型钛合金,它具有非常优良的热加工工艺性能,在国外被广泛用于飞机结构零件上。本文介绍采用等温精密模锻方法研制的国产某型号飞机用Ti—10V—2Fe—3Al合金护板接头精锻件成形特点,及其模具结构、加热及保温方式和模具选材等有关问题及体会。  相似文献   

11.
采用等温热处理时外加12T 强磁场对Fe-0.28%(质量分数,下同)C-3.0%Mo合金中退化铁素体的转变进行研究.在有、无强磁场条件下,港湾温度附近及以下都得到了退化铁素体.强磁场加速了退化铁素体的转变,升高了退化铁素体转变TTT(temperature-time-transformation)曲线的港湾温度.没有磁场时的港湾温度大概为610℃左右,外加强磁场后港湾温度为64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强磁场降低了退化铁素体的自由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喷射沉积技术制备了Al-20Si-5Fe-2Ni合金.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合金沉积态、挤压态和热处理态的微观组织,讨论了挤压温度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Fe-3%Si合金进行1173K、0.01s-1条件下的压缩变形,借助EBSD分析了不同应变量下晶界与热变形组织特征演变。发现晶体旋转动态再结晶机制与几何动态再结晶机制共同控制了动态再结晶过程:在小应变量阶段,晶体旋转的不均匀性使晶界附近区域优先形成完善亚晶,而晶粒内部呈现不完善的亚晶;随应变量增大,晶界附近区域取向差增加,小角晶界逐渐演变为大角晶界;在大应变量阶段,原始晶界附近区域形成的大角晶界相互接触,最终通过几何动态再结晶机制实现通体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14.
要研制了FE-5AL高阻尼合金,并在倒扭摆仪上检测了合金的阻尼性能。数据显示,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阻尼性能逐渐升高,并在900℃下达到峰值。在900℃下,不同保温时间处理的结果还表明,在0.5H左右,合金的阻尼性能最好,对数衰减率超过90×10-3。当环境温度从50℃上升到500℃时,阻尼性能可以保持80%。  相似文献   

15.
Fe对β基Co-Ni-Al合金马氏体相变和磁性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相和SEM显微组织分析技术,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振动磁力计(VSM)考察了Fe元素对Co38Ni33Al29和Co72-xNixAl28合金马氏体相变和铁磁性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1623K×2h淬火的Co38-xNi33Al29Fex合金,最初的2%Fe使Curie点提高了15K,但随着Fe含量提高,Curie点增加速度提高,在8%Fe范围内平均每1%Fe元素使Curie点大约提高20K。用2%Fe元素代替Co72-xNixAl28合金中同等含量的Co元素时,1623K×2h淬火后Curie点升高20~30K,马氏体相变温度降低150~170K;1523K×12h淬火后Curie点升高30~70K,马氏体相变温度降低50~130K。在β基Co-Ni-Al合金基础上,用Fe元素代替Co元素提高Curie点,降低马氏体相变温度,但扩大了Tc>Tm的CoNiAlFe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成分范围,使其向富Ni低Co、Al方向移动。用平均s+d电子浓度解释了马氏体相变温度和Curie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陈允鸿  冯宜信 《功能材料》1995,26(4):356-358
在N2气氛中,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不同平均粒径(12 ̄100nm)的Fe-29wt%/Ni合金超细微粒样品。它们是马氏体a’(bcc)和奥氏体r(fcc)的混合体。随样品的平均粒径减小,马氏体体积分数明显增加。在加热过程中,随平均粒径减小,a’→r逆马氏体转变温度(As和Af)降低,转变温度范围(As-Af)变窄。在冷却过程中(直到77K),没有发现r→a’马氏体转变。对奥氏体稳定化的原因,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计试样原始表面形状和冷轧的方法获得了一种原位内生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利用设计试样原始表面形状的方法,将具有不同位错密度的宏观区域引入形状记忆合金内部,则整个材料就获得了复合材料的特征。结果表明在第一次加热过程中正弦试样DSC曲线上出现双峰,分别对应于设计试样内部的不同变形区域,且由于位错织构和马氏体变体界面的作用,使得逆转变温度扩展到一个较大的温度范围。所设计的材料具体可以应用于所谓的广域温度记忆效应和类因瓦效应领域。所有上述现象表明为控制材料的热特性而进行适当的位错织构设计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β‘Cu—Zn合金中温区等温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考察了β'Cu-Zn合金中温区等温转变,发现其转变产物平衡相α1在TTT图中具有各自独立的C曲线,在两C曲线交叉点温度以下的转变初期,可得到单相的亚稳贝氏体α1,而延长等温时间,α1将部分甚至完全退化为α,初期形成的α1内部具有完整的层错亚结构,其体转变激活能仅约为Zn扩散激活能的1/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能谱仪研究了Fe-25Cr-35Ni系合金中的第二相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Fe-25Cr-35Ni系合金中的第二相主要有3种,即富铌相、氮化物相和碳化物相;其中,富铌相主要沿晶界分布,并且富铌相之间存在成分差异;氮化物相主要为TiN,一般与富铌相共生,其分布主要与氮化物偏析有关;碳化物相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泛,晶内、晶界、孪晶界和孪晶内均有分布,经高温固溶处理后可固溶到奥氏体基体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SCAY-1型数字式残余奥氏体测定仪测量了试样的残余奥氏体量,揭示了等温时间与残余奥氏体含量之间的关系,并且用JEM-100CX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残余奥氏体的形貌,发现残余奥氏体大多以层片状存在于贝氏体/贝氏体(B/B)边界或马氏体/贝氏体(M/B)边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