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杨杰  姚海明  郝占全 《连铸》2016,35(5):47-53
介绍了唐钢薄板坯连铸机实现高拉速的关键技术。通过对结晶器铜板冷却、结晶器液位检测及LQG控制、抗鼓肚模型、INMO结晶器振动台、高拉速浸入式水口、高拉速保护渣、扇形段非均匀辊列设计及二次冷却等技术的研究、优化和应用,使薄板坯连铸拉速达到6 m/min,并且结晶器液位稳定,铸坯合格率达到99.8%以上。  相似文献   

2.
《连铸》2021,(5)
正小方坯铸机是国内冶金企业使用最多的一种铸机,数量达上千台,占各类铸机总量的70%左右。小方坯高拉速技术作为一项高效连铸技术,解决了炼钢连铸生产中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大幅度提高了炼钢连铸生产效率,在节能、降耗、环保、节约投资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为直轧轧制、无头轧制的实现创造了条件。1着眼长远布局,披荆斩棘打造新技术高地  相似文献   

3.
李金柱  王胜东 《连铸》2014,33(3):1-6
为了提高首钢京唐炼钢的生产节奏,缩短连铸生产周期。研究在现有铸机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对结晶器冷却水、二冷配水、浸入式水口结构、保护渣成分等参数进行优化,3号铸机的最高拉速达到2.5 m/min,超过2.3 m/min的设计值。工业生产实践表明,转炉出钢温度降低,铸坯表层的夹杂物数量减少,提高了铸坯质量,体现了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高拉速是小方坯连铸机螺纹钢实现低成本且绿色化生产的必要条件,是连铸整体技术进步的体现。福建三钢二炼钢3号小方坯连铸机经高效化改造,160 mm×160 mm断面螺纹钢拉速达到6.0 m/min的能力,生产过程拉速提高到4.1 m/min时发生漏钢以及铸坯拉断事故。综合采用调研及追溯等手段分析引起漏钢事故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发现结晶器振动工艺、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及保护渣性能参数是引起漏钢的主要因素,从机理和模型角度研究了3个因素对漏钢定性和定量化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结晶器均匀强冷已实现条件下结晶器润滑状态对高拉速的稳定生产有决定性影响,合适的振动工艺是其限制性因素。采用优化后的结晶器振动工艺(脱模平均速率大于20 mm/s)、保护渣(碱度0.9、熔点1 020℃、黏度0.23 Pa·s)以及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120 mm),160 mm×160 mm断面小方坯螺纹钢拉速从4.1 m/min最终提高到6 m/min且未发生漏钢事故。  相似文献   

5.
6.
杨晓江 《连铸》2016,35(5):21-25
唐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线在2012年围绕提高连铸拉速对薄板坯连铸机进行工艺技术优化,优化后连铸工作拉速由原来的4 m/min以下提高到4.5~5.5 m/min,最高拉速可以达到6.0 m/min。为解决连铸拉速提高后铸坯质量缺陷增加的问题,对高拉速保护渣、浸入式水口、结晶器冷却方式和结晶器窄板进行技术优化研究。通过优化,连铸坯的裂纹缺陷率降至0.1%以下,表面夹渣缺陷率不高于0.03%,结晶器铜板寿命显著延长,漏钢率不高于0.1%,实现了高拉速下薄板坯连铸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7.
在说明了传统结晶器中初生坯壳的形成过程和回顾了几种高拉速结晶器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一种新开发的高拉速方坯结晶器的设计思想和特色技术,并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8.
邓勇  杨利彬  汪成义 《连铸》2022,41(1):72-77
为了进一步解决连铸高拉速条件下的板坯质量问题,马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低碳钢板坯高拉速连铸技术研发工作。通过采用高效连铸防粘结技术、高效强冷结晶器控制技术、低黏度保护渣优化控制技术、水口堵塞控制技术、动态二冷凝固控制技术等技术措施,解决了高拉速条件下出现的坯壳凝固不均匀、结晶器卷渣、铸坯质量等技术难题;稳定提升1 200 mm宽断面(厚度230 mm)低碳钢铸坯拉速至1.8 m/min;拉速由1.6提至1.8 m/min之后,炉均可减少浇铸时间2.5 min,连铸平均连浇炉数达到6炉以上。技术改进后,有效缩短了浇铸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高拉速连铸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是未来连铸的发展方向。以常规板坯结晶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结晶器内的卷渣现象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连铸坯拉速较低的情况下,结晶器流场较为稳定,钢液冲击速度较小,上返流速度较小,界面波动幅度不大。在高拉速的情况下,钢液冲击速度增加,渣金界面速度及卷渣数量明显提高。通过界面最大速度分析,建立了一个临界卷渣速度的计算准则,发现不同拉速情况下的临界卷渣速度是不一样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卷渣机理的不同。本模型对控制常规板坯高拉速连铸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固成型仿真软件Pro CAST模拟连铸圆坯在结晶器的成型过程,根据所需凝固层厚度并结合不同的金属液注入温度选择相应的合理拉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钢液温度越高,则拉速越慢,晶粒会出现粗大现象,影响圆坯整体力学性能的同时还会降低实际生产效率。?220 mm的37Mn5连铸圆坯钢最佳的拉坯参数:钢液温度为1 520℃,拉速V=0.945 m·min~(-1),中间包过热度ΔT=23℃。该工艺条件下,结晶器内的温度场分布均匀、稳定,连铸圆坯表面及内部质量好,生产率高。  相似文献   

11.
麻永林  冯猛  谢延敏  丁国 《连铸》2003,(4):1-2,9
根据连铸大方坯的凝固传热特点,应用二维非稳态传热有限元数学模型,分析在拉速波动过程中铸坯凝固时的温度分布情况,为避免在生产中由于拉速波动而产生缺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拉速、高效连铸一直是连铸技术的发展方向,小方坯连铸高拉速还可能实现高温出坯和直接轧制。针对某钢厂现有170 mm×170 mm方坯连铸与生产条件,探索了通过采用多锥度结晶器、非正弦振动、结晶器保护渣调整和优化二次冷却等措施进行高拉速技术改造。实现了现有铸机拉速提高50%的生产目标,铸机单流产量达到35 t/h以上,生产拉速由2.0~2.3 m/min提高至2.7~3.1 m/min,最高拉速达到3.45 m/min。基于生产实践,总结了高拉速连铸生产实践的冶金效果;研究表明,为了保证铸坯质量,高拉坯连铸对铸机和工艺的精细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有关连铸高拉速中的工艺操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满森 《连铸》2000,(6):21-24
本文针对连铸提高拉速后,如何改善工艺操作,优化工艺参数,提高或解决因拉速提高后引起的铸坯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电炉厂提产增效的目标,研究了脉冲磁致振荡(PMO)在提高铸坯生产拉速中的应用潜能。结果表明,优化PMO处理参数可以适应生产拉速提高的要求,并改善铸坯的中心偏析和宏观偏析。当连铸拉速提至1.05 m/min,PMO脉冲频率为1.16Kf Hz,峰值电压为1.00KiV处理参数(KfKi分别为仪器的放电频率和电压峰值)时, 铸坯横断面碳偏析指数可控制在1±0.05内;当连铸拉速提至1.15 m/min,PMO脉冲频率为1.28KfHz,峰值电压为1.00KiV处理参数时,铸坯横断面碳偏析指数可控制在1±0.07内。试验证明,在高拉速条件下通过保证单位时间内对钢液施加的脉冲能量可以使连铸坯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5.
詹美珠  王胜东  张立峰  陈威 《连铸》2022,41(3):39-44
为了研究提高拉速对包晶类镀锡板连铸坯中夹杂物的影响,采用自动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拉速下包晶类镀锡板连铸坯中夹杂物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将包晶类镀锡板连铸拉速从1.3 m/min依次提高到1.4和1.5 m/min时,结晶器液面波动大于3 mm的比例都小于0.40%。拉速为1.4和1.5 m/min下连铸坯厚度四分之一处大于3μm的夹杂物数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15和1.36个/mm2,面积百分数平均值分别为0.001 9%和0.002 4%,均低于拉速为1.3 m/min时的测量值。将拉速从1.3 m/min提高到1.5 m/min过程中,结晶器液面控制平稳,连铸坯表层大于10μm夹杂物数密度和面积百分数均呈减小趋势,最终实现了包晶类镀锡板高拉速稳定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正> 1.前言水平连铸必须严格按照预先确定的拉坯曲线拉坯和在浇铸过程中要求拉坯运动高度准确。因此,尽量减小,甚至消除齿轮传动间隙,是结构设计中最关键的因素。为了确定由拉坯辊所决定的铸坯周期运动,本文对钢流运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还介绍了奥  相似文献   

17.
高拉速条件下板坯连铸拉坯阻力测试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新  赵连刚 《重型机械》2001,1(1):15-17
在实际测量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结晶器铜板与铸坯之间拉坯阻力的变化,研究了攀钢1350mm板坯连铸机拉坯阻力状况以及与有关工艺因素的关系,为结晶器机构优化设计和改善铸坯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栓  袁守谦 《连铸》2014,33(3):14-17
恒拉速连铸技术是衡量炼钢生产组织及工艺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工序时间的控制是实现恒速连铸的前提。主要介绍恒拉速连铸生产技术的特点、所需设备及在生产实践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
阐明了小方坯结晶器铜管温度测量试验的方法与过程,通过在铜管内弧、外弧和侧面不同位置埋设的32支热电偶,对浇铸150 mm×150 mm过程中铜管温度进行在线检测,记录了不同工况下铜管温度随浇注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各种工艺参数对结晶器铜管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过程中结晶器铜管温度场是不稳定的,各点温度都在做非周期性、无规律的起伏变动;拉速越快,铜管四面的温度不均匀倾向越大;梅花型铜管各处温度要高于普通铜管,证明其换热效率更高,更适合高拉速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