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合于炼厂制氢的煤气化技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荣 《大氮肥》2013,(4):217-220
阐述炼厂煤/焦制氢的必要性以及煤气化技术在制氢项目中的重要性,介绍国内外主要煤气化技术,并从气化压力、原料的适应性、产品的适应性、投资和操作费用等不同方面对粉煤气化技术和水煤浆气化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不同水煤浆气化技术对炼厂制氢项目的影响,分析认为单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是炼厂制氢项目较为适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2014年12月4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专家对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华东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单喷嘴冷壁式粉煤加压气化(SE-东方炉)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进行了项目鉴定。该项目依托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煤制合成气项目,煤气化采用华东理工大学和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喷嘴冷壁式粉煤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求适用于气流床煤气化条件的气化反应性评价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接近现代煤气化环境的气化装置提出了一个评价煤(焦)的气化反应性的指数H_(PO),通过1组典型的煤(焦)样品在该装置上的气化试验数据对比,验证H_(PO)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表征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气化后CO_2浓度或CO_2还原率α不能准确评价煤(焦)的气化反应性,而H_(PO)值可以避免可气化组分含量的干扰,在接近现代煤气化工艺条件下快速并较为准确地评价煤(焦)的气化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文静  李茹  李凤  张鹏  冯燕 《化学工程师》2021,35(12):51-53
含油污泥是石油工业产生的最主要的固体废弃物之一.由于含油污泥的危害性,有效地处理含油污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含油污泥中石油碳氢化合物的去除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了着重介绍,包括焚烧、稳定/凝固、生物降解技术以及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SCWO)、O3氧化和芬顿氧化)来实现对有机物的降解.并对今后含油污泥的处理也提出了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5.
《乙烯工业》2007,19(1):42-42
日前,燕山石化“回收炼厂乙烯资源成套工业化技术”通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项目鉴定。专家评议认为,该技术属国内首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黄于益  何璐  解强 《煤炭转化》2013,36(4):84-89
气化反应活性是各种气化技术选择原料时都要考虑的性质指标,其测定和表征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气化技术的选择以及生产工艺的优化具有指导性意义.详细介绍了目前测定、表征煤(焦)气化反应活性的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表征方法和指标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合煤气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煤(焦)气化活性评价方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炼厂含油污水蕴藏巨大化学能,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处理含油污水可在水质净化的同时以电能的形式回收此能量。研究以炼厂含油污水为燃料构建并启动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电池产电特性及对含油污水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电池输出电压随阳极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升高;电池开路电压为550.49 mV,最高输出功率密度262.8 mW m 3,内阻957,其中,欧姆内阻482,占总内阻的50.4%;对进水水质指标检测和GC-MS分析结果显示,电池对含油污水COD的降解达到81.8%,实验用含油污水有机组成主要为挥发酚、芳香烃和脂肪烃,其中挥发酚、芳香烃等特征污染物被优先吸附降解,并产生酸酯类、醇类等典型的厌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8.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集输及炼化等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已归为危险固体废物,含油污泥的处理已成为油田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含油污泥的来源和组分优选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技术,针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或局限性对处理技术进行改进、优化、完善措施,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降低含油污泥固体废物含油率和生物毒性,降低含油污泥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含油污泥处理安全、环保、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含油污泥热解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杰  李彦  屈撑囤  王瑛  鱼涛 《当代化工》2017,(11):2303-2305,2319
含油污泥作为石油行业的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实现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是目前的主要目标。热解技术作为能量回收型的处理技术,其特点是处理较彻底,油气和残渣都可被回收利用。主要介绍了含油污泥的热解处理技术,分析了温度、时间、升温速率和催化剂对含油污泥热解的影响,并对热解残渣的资源化回收利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CASS+BAF工艺在炼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油厂高含油污水难于处理.通过对山东某炼油厂污水处理的设计探讨表明,CASS+BAF处理工艺可保证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类污染物一级标准,为类似石油炼厂的污水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化工进展》2008,27(9)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核心技术,是煤洁净利用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和煤制油等具有能源替代概念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众多,对先进煤气化技术需求旺盛,同时合成氨等传统煤化工产业也给予极大的关注。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定于2008年9月25~26日在北京京民大厦召开"2008年国内外煤气化技术经济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国内著名的煤化工专家评述当前国内外先进煤气化技术的优劣,汇集展示多项国内外先进煤气化技术,为行业全面了解当前世界煤气化技术的进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2.
大型煤气化技术是煤炭清洁利用、高效转化的核心技术,经济、高效、稳定的煤气化技术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晋城"三高"煤(高硫、高灰、高灰熔点)的煤质特性进行分析,采用配煤方式降低煤的高灰熔点特性,通过添加石灰石,降低灰熔点和改善黏温特性。研究表明:添加2%的石灰石能够满足大型煤气化航天炉排渣要求。  相似文献   

13.
含油污泥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危险污染物之一,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要求。文中概括总结了多种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得出:热解技术因产油率高、经济性好,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从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王玉倩 《化学工业》2014,32(8):39-43
分析了目前我国炼厂对氢气的需求和来源,比较了不同氢气来源的竞争力,对煤气化制氢装置进行了技术方案研究和经济测算,探讨了煤气化制氢装置为炼厂供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含油污泥是石油开采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如何使其实现无害化处理一直困扰着石油开采企业。本文在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现状大量调研基础上,通过对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含油污泥组分分析和室内实验,优选出一种有效的含油污泥热解技术,为下步研制含油污泥处理装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贺百廷 《煤化工》2013,41(2):8-11
简述了移动床(固定床)气化、流化床气化、气流床气化3种煤气化技术的进展,主要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提出了对煤气化技术选择的建议,认为大型化是煤气化技术发展的方向;选择煤气化技术应坚持的原则是结合原料煤特点、项目规模、产品方案等实际情况,选择技术成熟、可靠且总成本最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重分析法,选用煤和煤灰分别与陕北地区生活污泥和含油污泥进行共混,研究其热解特性。根据不同污泥的热重曲线和微熵热重曲线,计算热解特征参数和热解动力学参数,分析了煤及煤灰分别对生活污泥和含油污泥热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0%污泥使得煤的热解初析温度Ts降低了159℃,总失重量R增加了38%,挥发分综合释放特性指数D提高了3倍;添加1%煤灰,含油污泥的热解最大失重速率(dw/dt)max增大14%,综合挥发分析出特性指数D增大16%。证明煤及煤灰分别与生活污泥和含油污泥的共混可提高其整体热解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坑口煤制天然气(SNG)项目目标煤矿碎煤与粉煤平衡及原料煤煤质数据的分析,从煤质、产品和煤气化技术的角度综合考虑,探讨了碎煤加压气化和粉煤加压气化双气化组合工艺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提出了适合项目煤气化装置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广东化工》2021,48(15)
目前,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产生的含油岩屑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置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和制约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含油岩屑深层回注技术是一种安全处置含油岩屑的新技术,在北美、欧盟、中东及俄罗斯等地被广泛运用,但在我国还未取得成功应用。本文对含油岩屑回注技术及工艺进行了介绍,对含油岩屑的组成性质及特征污染物进行了描述,提出回注实验的环境风险监控方案,实现对含油岩屑深层回注技术环境风险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杨帅强  王会 《广东化工》2010,37(1):87-87,90
油田及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本文对现有的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综述,包括:堆肥法处理技术、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固化处理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高温处理技术,总结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讨论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