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威海海悦大厦的基础设计、基础计算、工程实测。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通过调整地基和基础的刚度分布,可有效的协调和控制基础差异沉降。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时,根据地层分布特点采用变桩长是实现地基基础变刚度最科学有效、经济合理的途径。在基础设计中用复合地基方案代替桩筏基础方案,在复合地基布桩时采用地基变刚度调平理论进行优化布桩,采用PKPM软件中JCCD软件软件模块进行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实测结果与计算值总体相近并偏小,计算结果偏安全。  相似文献   

2.
大型储罐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高,对不均匀沉降量有严格限定,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通过现场试验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大型储罐CFG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性状,揭示了大型储罐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呈内大外小的碟形分布,距储罐地基中心0.7R(半径)范围内沉降值较大且变化幅度不大(约为20%),定义为储罐地基沉降核心区,影响沉降最主要的因素是CFG桩的桩长,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型储罐复合地基空间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即增加沉降核心区的地基刚度或同时减小沉降非核心区的地基刚度,以有效减小储罐地基的差异沉降,改善储罐结构的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分析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了高层建筑均匀布桩的变刚度调平设计理念,阐述了具体的设计原理及方法,总结了桩基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后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付俊英 《山西建筑》2005,31(21):121-122
结合长期积累的设计经验,对阳泉市常见的基岩面坡度较大、大块孤石或局部岩层出露地基的处理方法做出一些总结,并对所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山区地基处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6种变刚度复合地基模型的不均匀沉降、桩顶反力、土反力、筏板内力;比较了变桩长、变桩径和变桩间距等方法实现复合地基变刚度调平的效果,并进行优化布桩分析.研究表明:基础差异沉降随荷载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变桩长、变桩距相结合的方案有利于改善筏板的内力状况,降低筏板的弯矩,减小不均匀沉降,为最理想的调平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程设计中上部主楼层数相差较大、荷载分布很不均匀的情况,采用变刚度调平技术,通过控制桩刚度使上部结构荷载效应与桩刚度相匹配,有效减小基础的差异变形。  相似文献   

7.
王立平 《建筑》2012,(7):64-65
本文通过对某拟建工程的岩土工程进行勘察,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对基础选型进行分析,提出了基础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工程勘察》2021,49(11):1-5,61
结合某地铁区间上部TOD开发工程实例,针对上部规划高层建筑布置于区间结构的一侧造成荷载偏压严重这一问题,综合考虑地铁区间与开发建筑实施先后顺序和预留条件,提出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理念,采取地基局部增强变刚度、桩基变刚度和结构变刚度三项措施,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能够有效控制荷载极端不平衡条件下的地铁区间结构沉降差异,既确保了地铁工程的建设工期和运营安全需求,也为上部开发预留了灵活的开发条件。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概念与原则,在框筒结构基础设计中,采用增大内部桩长,缩小内部桩距的措施,可以实现强化内部及高荷载区,弱化外围区的设计原则,达到减少差异沉降,减小基础内力、基础厚度、基础用钢量,减少桩数、总桩长,大大降低基础造价。  相似文献   

10.
王真 《中外建筑》2010,(8):189-190
本文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关于桩基础的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新增内容,概述了变刚度调平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总结归纳了变刚度调平计算的基本过程,并举例说明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考虑界面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新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Goodman弹性夹层假设,可以考虑各种连接情况,通过引入轴向变形转角位移函数,推导了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弹性范围内以挠度表达的平衡微分方程,得出了方程的通解和考虑界面滑移的挠度和轴向变形转角位移表达式,进而求出简支组合梁在集中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界面约束弯矩,以及混凝土板和钢梁截面内力和界面滑移量.  相似文献   

12.
考虑上部结构作用箱基整体弯矩实用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箱形基础底板钢筋应力的实测资料,结合相应的沉降及地基反力实测结果,本文分析了上部结构作用对箱基整体弯矩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箱基应力包络线的概念,将上部结构刚度对箱基整体弯矩影响的计算转化为上部结构荷载重分配的计算,给出了物理概念明确且易为一般工程设计人员应用的建议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广州某紧临地铁车站土岩组合深基坑,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变形控制要求非常严格。依据实际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基坑施工各阶段的围护结构变形、土岩体侧移、支撑轴力、锚索拉力及周边环境沉降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围护墙与外侧土岩体最大水平位移均发生在土岩结合面附近;基坑开挖结束至底板施工期间,围护墙及外侧土岩体水平变形呈蠕变特点;地下室采用的“复合墙”及跳仓法施工技术,使施工完毕后的围护墙、土岩体水平位移均发生了明显回弹,最大水平位移约为开挖至基底时的40%~60%;开挖引起的周边地面沉降最大值发生在离坑边0.5倍开挖深度附近,沉降值约为邻近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的0.47倍;条件允许时,土岩组合基坑可优先采用支撑+锚索组合支护方案。本工程的监测数据相互印证,揭示了该土岩深基坑在各种条件下的实际工作状况,可为类似情况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的构件 ,采用假定约束构件扭矩为零的刚度法进行结构设计 ,是国外所采用的一种较为简便而且经济的方法。我国规范GB5 0 0 1 0— 2 0 0 2由于缺乏工程经验 ,未作具体规定。为了广大设计人员的需要 ,在学习和总结国内外有关设计条文和设计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比现有设计规定更为完整的设计条文和具体设计方法 ,供有关设计工作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通过模拟土的动力本构模型,选取合理的人工边界,建立了2种刚性桩复合地基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调平前后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调平后刚性桩复合地基对相互作用体系中上部结构的动力反应明显要比调平前时动力反应小;调平后的筏板基础在地震荷载载作用下,筏板较调平前的弯矩更小,差异沉降也更小;调平后刚性桩复合地基中,在地震荷载下长桩的最大弯矩和水平位移远大于短桩,长桩在变刚度处弯矩较大,容易发生断桩。通过对比指出,调平后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同等经济条件下抗震性能优于调平前。  相似文献   

16.
万力  谢红建 《重庆建筑》2012,11(7):38-40
某建筑深基坑南侧有一段岩土混合边坡,下伏岩层面横向,边坡开挖至坡脚时出现了整体失稳。该文从裂缝分布特征、基坑周边环境、岩土结构、开挖支护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失稳的成因。根据边坡稳定性现状,提出加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抗震液化设计的对比和分析,提出了以承载力和抗震液化相互综合考虑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席宁中 《工程质量》2009,27(8):67-72
结合变刚度调平设计和桩侧阻端阻相互作用大型地基基础模型试验,介绍了试验中的试验方案设计、模型构件制作、测试元件置安以及试验数据采集等内容,强调了试验方法和过程控制的重要性,并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新建楼房与原建筑物毗邻相接处 ,基础沉降缝设计的一种新方法 ,并指出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钢结构》2013,(6):84
欧洲规范4是针对组合构造的欧洲设计规范,在EN1994-1-1中主要涵盖了对"无侧移框架建筑"设计的讨论。因此,欧洲规范4更注重对结构部件的检查,如梁、柱、板和节点。然而,近几年,没有抗风支撑体系的高层建筑和大型工业用房普遍出现整体失稳这样的失效模式,而欧洲规范4并没对其进行详尽的介绍。最近,在Liège大学进行了密集型试验以及数值和理论研究。后者旨在不断发展的设计规则下,完善对有侧移组合框架建筑这一领域的认识。梁-柱组合节点的转动性能是重要的一个研究方面并着重对其进行了讨论。文章介绍了Liège大学对这一研究主题的研究结果。特别提出一个新型的、可以预测静态荷载下钢和组合框架极限承载因素和相关倒塌模式的简化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