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紫钰 《五金科技》2009,37(4):66-68
中国的餐饮文化博大精深。翻开任何一部和饮食有关的中国史籍,你都会看到先人对于“吃文化”精辟而独到的见解。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张,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调。而中国最早出现的系统的饮食文化书籍当属《齐民要术》。六世纪前,《齐民要术》编撰成功。这部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农业、畜牧业指南的经典著作,却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记述食品加工、烹饪食谱的内容。至于后来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等书籍,则更为详尽,已经看到了中国现代饮食文化的端倪。  相似文献   

2.
思想是历史的灵魂。民以食为天,民亦以食思之、悟之。中国的饮食思想生成于中华饮食历史之中,体现中国人对饮食的感知、认识和品鉴、评价的态度,是关于饮食文化的思想结晶;饮食思想是饮食文化的有机组成和重要精神库藏之一。《中国饮食文化百科全书》首次设“思想卷”,旨在荟蕞、提炼中华饮食思想文脉,爬梳名人饮食思想精华,揭示中国饮食存在的本质和价值底蕴。古今饮食思想多散见于各类典籍、著述,在饮食典籍中有较集中表达。本卷对饮食思想的发掘和梳理,不刻意寻求与饮食现象的阐释对应,而是注重抓住饮食思想的内涵和文化特征,尽可能贯穿饮食生活的经验和历史传统,努力凸显饮食思想对饮食品鉴、评判的引领意义,以下从思想卷选取两个词条,“现当代饮食美学”系本人撰写,“烹饪技术生成思想”系张子平撰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元朝由蒙古族入主中国近百年,是历史上又一次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交流的时期。研究元代饮食文化史,如果对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一无所知,往往会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比如元代人对时常提及的“打剌酥”,若是望文生义,你很可能就认为它是某种奶油点心,其实不然。下面,笔者就结  相似文献   

4.
做为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杰出代表,赵荣光先生在推出5部专著(《天下第一家衍圣公府饮食生活》1989年黑龙江科技版、《天下第一家衍圣公府食单》1992年黑龙江科技版、《满族食文化变迁与满汉全席问题研究》1996年黑龙江人民版、《中国古代庶民饮食生活》1997年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版、《满汉全席源流考述》2003年昆仑版)、2部文集(《中国饮食史论》1990年黑龙江科技版、《赵荣光食文化论集》1995年黑龙江人民版)、2部教材(《饮食文化概论》2000年轻工版、《中国饮食文化概论》2003年高教版)等饮食文化的论著后,把近八年来在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结集出版,于是,我们这些饮食文化的热爱者和研究者才有了《中国饮食文化研究》(2003年香港东美版)这部丰美的盛宴。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在历史进程中发展出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文化对于本国人来讲是文化自强、文化自信的来源,对于国际来讲是理解中国发展脉络、了解中国发展历史的重要观照。由余文章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一书,从中国文学作品入手,通过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饮食书写进行分析,探究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和社会文化发展格局。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农业文化、消费文化等各维文化一同构成了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华饮食文化和食品科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广昌 《食品科学》2009,30(3):11-20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人不仅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也创造了最古老的农耕饮食文化。从神农尝百草开始,我国祖先以大无畏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尝遍各种生物,观察和研究了它们属性,并通过对饮食人群的健康和寿命等情况的广泛调查、分析和总结,终于于春秋战国时期就撰写成《黄帝内经》这部以饮食与
健康为主题的光辉巨著,这不仅奠定了我国辉煌的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必将成为“以人为本”的食品科学研究的光辉巨著。本文将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饮食文化和食品科学研究的起源、现代科学基础及其对现代食品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敦煌旅游的持续升温和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看好敦煌饮食文化的潜在开发价值。一些企业推出了诸如“敦煌菜”、“敦煌宴”等敦煌饮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敦煌文化走出莫高窟、走出敦煌。为弘扬敦煌文化做出了贡献。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开发敦煌饮食文化?文章从“研究和开发”、“开发和保护”、“名称和品牌”、“饮食品种和其他内容”、“传统和科学、健康”、“弘扬优秀文化和经济效益”及优秀饮食文化开发应该遵循的原则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奔走革命,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同时,他对中国食物及饮食文化又有深刻的研究,在他许多论著与讲演中,尤其在著名的《建国方略》及《三民主义》中阐述得更为详尽。他关于中国饮食的论述,有不少精辟和独到的见解,是饮食理论上的一个里程碑,应看成是“孙文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强调“吃饭问题”的重要性孙中山先生在著名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三讲里,专门讲了“吃饭问题”。他首先引用古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名言,强调“吃饭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他所提倡的民生主义,是以养…  相似文献   

9.
郭明军 《食品工业》2020,(10):390-391
<正>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多元丰富的情感意蕴,千百年来,中国人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情为导向"的饮食观念。《中国饮食文化》一书所提到,自古以来,不同时期的饮食制作与创造成果谱写了中国饮食的优美华章,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饮食繁花似锦的风格特色。几千年来,中国饮食文化的创造与实践培育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体系,这些优良传统与世界各国相比,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特点。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尤为关注饮食的色、香、味、形,并对它们进行了美、丑、善、恶的划分。如孔子所言"割不正不食""色恶不食",中国饮食文化就是在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传承的。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日益重视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曾一度沉寂多年的客家饮食文化也以其区域和族群特色收到人们不断热捧,如何依据客家饮食文化特点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宋德剑、罗鑫编著《客家饮食》以梅州地区为主、兼含广东、福建等地,从客味佳肴、绿野觅食、粄粉面饭、佐餐之食、风味小吃、客菜特色和文化食俗七个方面对客家饮食进行叙述,让读者能够通过本书品味客家饮食的文化魅力,开启客家饮食文化之旅。1、传客家菜,形成特有的客家饮食旅游菜系品牌  相似文献   

11.
春生 《烹调知识》2005,(1):39-39
饺子是我国南北通食的一种食品,它又名粉角、饺饵、交子、扁食、馄饨等。据《通雅》一书中的《饮食》一节说,因为它是由浑氏、屯氏发明的,故转音取名“馄饨”。这种食品,早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所著《广雅》一书中就已提到,到了南北朝时就已成为“天下通食”。在除夕时吃饺子,  相似文献   

12.
谈中国名著中的饮食文化,与中国四大发明并列的巨著《红楼梦》是必不可少的。 但提到《红楼梦》中的饮食和饮食文化,会碰到一个难题与一个误解。难题是,《红楼梦》人们太熟悉,有关它的研究书籍汗牛充栋,有关它的情节,许多人耳熟能详,因此,很难再有新意或深意;误解是,《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肯定日日山珍海味,天天饕餮狂饮,所谓“红楼宴”,恐怕就是贵族宴。 细细地再读《红楼梦》,从饮食和饮食文化角度重看《红楼梦》,便  相似文献   

13.
一、筱田统先生的治学经历 筱田统先生是日本的中国饮食文化史研究的开拓者。筱田先生以前,在这个领域积累了研究成果的学者主要是青木正儿,但后者对中国文化研究的主要领域是中国文艺,饮食文化研究只不过是其“副业”。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前的日本学界,普遍轻视饮食文化,在这种情况下,筱田基于“生活史是社会史的一部分,饮食史作为生活史的一部分,应该能够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领域”的信念,展开了不仅中国,甚至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在内的东亚饮食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馄饨不混沌     
西坡 《美食》2009,(5):67-67
饺子是中国饮食的象征。逢年过节,吃顿饺子是最具“中国元素”的行为艺术和最有亲和力的文化认同。好像“既生瑜何生亮”似的,和饺子有差不多长历史的馄饨,一直显得混混沌沌,挤不进“主流”。举一个例子,客人来访,在北方,下饺子款待人家是很体面的事情;在南方,下馄饨款待人家就很有些不敬。那么,南方人下饺子给客人吃是不是比下馄饨给客人吃更有气派?  相似文献   

15.
<正>饮食文化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文化,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不仅传承了精美菜肴的制作工艺,而且影响着人们的语言习惯,构建出内涵丰富、数量庞大的汉语饮食词汇体系。汉语饮食词汇与饮食文化息息相关,很多饮食词汇富有深刻文化意蕴,是饮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诠释传统饮食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加强对饮食词汇的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挖掘饮食文化,促进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由楚艳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饮食词汇研究》一书,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基于语言学视角,从理论研究入手,结合大量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食物是人生存于世界的物质基础,其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历史悠久,饮食活动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被人赋予文化色彩,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传统饮食文化内涵丰富、种类众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这颗明珠进行细致分析能够发现,传统饮食文化与多种文化艺术都有关联,或者说在饮食文化中蕴含着其他文化艺术类型。在这些文化艺术中,民族音乐与传统饮食文化的联系较为密切,如“钟鸣鼎食”对于上层人士饮食场景的描写。由王仁湘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至味中国:饮食文化记忆》一书,内容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我们的饮食文化更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现在的中餐也受到了各国人士的喜爱。翻开历史的卷轴,饮食文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传说中黄帝的第三妃子,负责人们的饮食住行,被尊称为烹饪始祖。"民以食为天"更是充分诠释了古代人们对饮食的重视,《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焦循《正义》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说明了饮食对人们的生存繁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远古时期,由于技术有限,  相似文献   

18.
吃的艺术     
孔凡真 《美食》2006,(4):61-62
孟子曰:“食色性也。”《颜氏家训》称:“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足见饮食于人是头等大事。而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是形而上的。《易&;#183;系辞》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谈饮食文化本应是谈饮食之道。如何做菜,那只可谓之饮食之器?谈“吃的艺术”,就是要向大家介绍中华民族无比风雅的饮食之道。  相似文献   

19.
正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铸造了中华儿女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情怀。在当前多元文化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念背景下,饮食文化早已超出固有的饮食领域,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正如陈寿在《三国志》的记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深夜食堂》等众多饮食文化类节目的热播,在社会上掀起饮食文化的传播热浪,如能将饮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  相似文献   

20.
杨师帆 《食品工业》2021,(1):I0063-I0064
《孟子·告子章句上》中的"食色,性也",充分说明了饮食对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性。在远古时代,由于技术与环境的限制,饮食只能满足充饥。伴随着历史的进程,社会生产力不断加快,不同地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就是针对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倾力研究的书籍。该书全面论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历史、现状与发展,从各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根源,让读者能够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形成有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以此更熟悉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继而提升自我文化修养,强化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