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亚  程博闻  周哲  成国祥 《纺织学报》2007,28(10):49-53
介绍了聚乳酸(PLA)熔喷非织造布的加工研制过程。通过对所制PLA熔喷非织造布进行电镜分析、过滤效率和透气性能测试,分析干燥过程、熔喷模头温度、热空气温度和压力(速度)、狭缝宽度等熔喷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可在190~230℃进行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220℃时纺丝效果最佳。随热空气温度增加,纤维直径有所增加;随热空气压力(速度)增大,纤维卷曲度下降;随狭缝宽度增大,纤维直径增大,卷曲度下降;这些热空气参数对PLA熔喷布的过滤性能和透气性可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高质量的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PLA/PHBV)双组分生物降解纺粘非织造材料,对PLA/PHBV母粒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熔体指数、热力学、结晶和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PLA/PHBV纺粘纤维的热力学和结晶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LA/PHBV母粒重均分子质量约为120 000,分布指数为1.99;热失重起始热分解温度为285℃,适宜纺粘非织造挤出加工,合适的纺粘加工温度约为210℃。PLA/PHBV熔体在剪切速率小于1 000 rad/s时,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变化敏感;熔体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纺粘加工工艺对PLA/PHBV原料的热力学和结晶性能影响显著。与PLA/PHBV母粒相比,纺粘纤维结晶度下降明显,但非晶区取向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聚乳酸( PLA)纤维与聚丙烯/聚乙烯( PP/PE)复合短纤维的性能特点,重点探讨了热轧温度对PLA纤维热轧非织造布纵横向强度和柔软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LA纤维与PP纤维熔点接近,适宜采用热轧工艺生产非织造布;PLA纤维的热轧温度黏合窗口为157~164℃,在生产中可以根据用户对产品强度和柔软度的要求,在此窗口中进行热轧温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非织造材料生产中应用高收缩纤维可以改善非织造材料产品的结构和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非织造材料的应用范围。介绍了高收缩聚酯纤维的收缩机理、性能、生产方法,以及含有高收缩纤维的非织造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聚乳酸(PLA)的韧性,分别使用具备可降解特性的不同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和PLA熔融共混,制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G的PLA/PEG共混材料。通过熔喷工艺,制备得到具有良好韧性的超细纤维熔喷非织造材料。系统探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G对PLA材料的断面形貌、流动性能、热性能、结晶形貌以及对PLA熔喷非织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国内外聚乳酸(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目前我国发展PLA熔喷非织造材料中面临的问题,阐述了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性能特点、制备工艺及可能的应用领域。指出由于PLA具有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两大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纤维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简要介绍了聚乳酸(PLA)的发展背景,阐述了PLA的合成以及PLA纤维、非织造布的生产方法,讨论了PLA的生物降解性能,并介绍了PLA的产品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8.
朱斐超  韩建  于斌  余洁  欧璐 《纺织学报》2016,37(2):21-26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质量比为100/0、75/25、50/50、25/75、0/100的熔喷非织造用PHBV/PLA共混材料,分别采用热重分析法(TG)、熔融指数法(MFI)、热台偏光镜法(POM)和毛细管流变法对共混材料的可纺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初生纤维的纺丝性能给予了初步评价。研究表明:PHBV的热稳定性差、加工窗口窄且熔体流动性差,PHBV/PLA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熔体流动性明显改善;PHBV结晶速率快, PLA对PHBV的结晶具有稀释作用;PHBV/PLA共混物为典型的切力变稀型流体,PHBV对温度和剪切速率变化敏感度高,PHBV/PLA共混材料的表观粘度随着PLA含量的提高而有所增大,但均小于纯PLA;PHBV纤维发粘现象严重,纺丝困难,随着共混材料中PLA含量的提高,纺丝性能提高,初生纤维表面变得光滑。  相似文献   

9.
非织造布用纤维及其产品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虹  章伟 《北京纺织》2005,26(5):19-22
当今非织造工业发展迅猛,其纤维原料的来源广泛,产品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阐述了目前非织造布纤维的发展特点,着重说明了一些特种纤维的性能及其在非织造工业中的应用。介绍了非织造产品的应用领域及其使用的纤维原料和采用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可用于非织造材料的各类新合纤,提议使用高性能材料的增值产品;介绍了利用新增性能的纤维制造的非织造材料可以开拓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邹荣华 《纺织导报》2011,(10):132-134,136-137
聚乳酸制品是当今世界各国化纤行业产品开发的热点。近年来,国外特别是日本对聚乳酸纺粘法非织造布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并形成了一些专利。国内如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等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纺丝工艺、设备改造、性能影响因素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聚乳酸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加工,以期给国内的相关生产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Coir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laminates made of poly(lactic acid) (PLA) with a thermoplastic starch (TPS) were fabricated. Modified thermoplastic starch (MTPS) was prepared by reactive blending of TPS with maleic anhydride (MA). The effect of coir fibers was of our main interest. The tensile properties, water absorption,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fabricated composite lamina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mposite laminates between PLA and starch TPS were prepared using coir fiber as reinforcing core, and the physical, mechanic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optimum fiber contents for maximum tensile strength for TPS/PLA and MTPS/PLA composites were 20 and 30 wt%, respectively. Using MA for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TPS for PLA composites could reduce the PLA content of about 10 wt%, and improve the tensile about 20%. The volume swelling for the MTPS/PLA composites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for the TPS/PLA composites, and the swelling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coir fiber content. Based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the pallets produced using MTPS/PLA composites showed a high potential to replace the commercial urea-formaldehyde/PLA composites. It clearly appeared that MA modification to TPS not only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iber reinforced PLA composites, but also made the PLA composites bio-degrade more quickly.  相似文献   

13.
玉米纤维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的聚乳酸纤维。介绍了玉米纤维的特点,提出了玉米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对普通水刺非织造生产线的关键工艺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全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玉米纤维水刺非织造布。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加热卷烟中聚乳酸薄膜降温功能材料加工性能差且容易在烟气加热下塌陷粘连, 阻塞气流通道的问题, 采用造纸法制备了植物纤维/聚乳酸(PLA)复合材料, 并将其应用于加热卷烟的降温段, 制得了抗塌陷的降温滤棒, 研究了纤维配比、压光工艺对复合材料降温性能的影响, 以及复合材料对烟气主要成分的吸收性能。结果表明:①植物纤维/PLA纤维配比约为5∶5(质量比, 下同)的复合材料在20~100 ℃范围具有较优的吸热性能。②随着植物纤维配比的增加, 复合材料的降温效果先增强后减弱, 在植物纤维/PLA纤维配比为4∶6时达到最佳, 此时平均温度降温效果和最高温度降温效果分别为25.3 ℃和29.3 ℃, 优于目前常用的降温材料。③压光降低了材料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 不利于烟气和降温材料间的传热, 其中压光温度对复合材料降温性能影响较小, 而高压光压力(>10 N/mm)将明显降低复合材料降温性能。④植物纤维/PLA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降温效果, 因此冷凝作用使得降温材料对烟气主要成分(总粒相物、丙二醇、丙三醇、烟碱和水分)的吸收性略高于聚乳酸薄膜降温材料。   相似文献   

15.
针对聚乳酸(PLA)纤维的强疏水性,对聚乳酸纤维表面接枝聚乙烯吡咯烷酮进行研究。通过万能强力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聚乳酸纤维进行力学性能和结构的表征,并对纤维水解质量减少率、改性纤维吸水率和接枝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碱水解和酸水解之后的PLA纤维均成功地接枝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但是碱水解的聚乳酸纤维接枝PVP的接枝率低于酸水解的聚乳酸纤维;2种接枝PVP的聚乳酸纤维吸水率明显提高,分别是未改性聚乳酸纤维吸水率6.44倍和8.97倍,但是接枝的聚乳酸纤维的力学性能均下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化纤工业的生产现状和产量增长的趋势,并对毛纺行业用化纤新产品的开发情况进行了介绍,主要品种有新型聚酯纤维PTT、新型纤维素纤维Lyocell、聚乳酸纤维PLA、新型甲壳素纤维、醋酯纤维、差别化腈纶、水溶性维纶、竹纤维等。  相似文献   

17.
聚乳酸(PLA)纤维是一种新颖的绿色环保纤维,具有众多优异性能。实验通过对PLA纤维(单组分、双组分)、低熔点聚酯(PET)纤维、水溶性聚乙烯醇(PAV)纤维混合湿法抄造纸张性能的研究,探讨PLA纤维抄造非织造材料(功能纸)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单组分PLA纤维的熔融温度高,单独湿法抄造时成形困难;双组分PLA纤维、PET纤维、PVA纤维因其熔融温度低,与单组分PLA纤维混合抄造时,能起到有效的黏结作用;PET纤维的黏结效果优于双组分PLA纤维,PVA纤维的加入有利于纸张强度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染整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纤维给纺织工业开发新产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染整加工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综述了PLA、PTT、Lyocell、聚氨酯、大豆蛋白、甲壳素及竹纤维等新型纤维的基本性能及其染整加工特点。  相似文献   

19.
聚乳酸纤维是一种新型合成纤维,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性而符合当今注重环保的潮流。对中国在聚乳酸纤维及其织物的研究与开发现状进行了文献分析和总结,发现:聚乳酸纤维除了可生物降解、体积质量较小和吸湿性比涤纶略好外,在其他服用性能上不及涤纶,特别是聚乳酸纤维的染色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且中国有关聚乳酸纤维织物服用性能和舒适性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