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化铝流程泵的高效设计和抗磨设计分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先武  邢军 《流体机械》1998,26(10):18-21
就提高氧化铝泵的效率和延长其过流件的使用寿命进行了经济效益对比,得出对于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的泵,应以研究提高其使用寿命为主;对于使用寿命较大的泵,则以提高其效率为主要研究目的。文中对泵的高效设计和抗磨设计作了简单介绍,最后给出应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提高射流泵性能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东  王难贵 《水泵技术》1995,(4):28-30,35
效率、噪声、运行寿命是射流泵的三个主要性能指标。本文依据大量原模型试验,尤其是通过对泵内水流流态的观察,分析了影响泵的上述性能指标的若干因素和主要原因。认为,影响泵的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泵的面积比;噪声主要来自于泵的严重汽蚀;预防汽蚀,合理选择易损件材料可有效地延长泵的寿命。在为云南大寨,漫湾电厂的射流泵设计中采取相应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为提高泵的性能指标探索了点滴经验。  相似文献   

3.
赵太平 《水泵技术》1998,(4):39-40,45
山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从80年代初先后对配50MW、100MW125MW、200MW等机组的6种主要国产和部分进口的给水泵进行定型改造,目前已改造200多台给水泵,改后经济效益显著,节电达27亿kW·h,并提高了给水泵的运行可靠性。给水泵改高效后维持高效运行的有力措施有:规定正常合理的肯泵参数和时间:取消低效泵;提高司泵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肯泵操作程序;加强检修和维护工作等。  相似文献   

4.
CE-7设备用液水透平泵轴系振动问题及其对策;立式泵因汽蚀振动的运转状态;低速循环泵;美国Veljan Hydrair Ltd公司的滑片泵;医疗用波纹管式微型泵的研制;德国Wilo公司在冷热水泵壳内安装关闭装置便于检修;泵站的监控系统;真空泵的最优选择方法;美国Vaccon Co.,Inc.公司的气动式真空泵;德国Fipa GmbH公司的新型真空喷射泵。  相似文献   

5.
降低离心式纸浆泵压力脉动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柳金  李红  王艳艳 《流体机械》2006,34(8):50-52,36
分析了离心泵内压力脉动的产生机理,分别阐述了汽蚀、回流、涡流、离心泵叶轮形状及叶轮出口与隔舌相互干扰对纸浆泵压力脉动的影响。总结出了降低压力脉动的4条途径: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控制进口回流;减弱出口涡流;改变叶轮和隔舌的形状,完善叶轮与隔舌参数的匹配。分析得出:从泵的水利设计方面来优化叶轮和隔舌的参数,是降低纸浆泵压力脉动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蜂窝密封研究及其在现代叶轮机械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蜂窝密封有助于提高叶轮机械的效率,减小振动。高压涡轮泵和高压压缩机利用蜂窝密封解决了亚异步振动问题;汽轮机应用蜂窝密封,可使级效率提高;飞机、舰船发动机使用蜂窝密封后,降低了油耗,提高了转子的稳定性。建立蜂窝密封真实物理模型,结合实验研究,求解平均N-S方程,揭示蜂窝密封的作用机制,形成蜂窝密封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无泄漏泵由于自身结构的原因,在开车前泵内存在气体难以排尽,导致启动困难;另一方面,泵在运行中必须保证泵输送流量不小于最小热流量,否则将造成泵的损坏。介绍在无泄漏泵管路系统增设孔板辅助管路可同时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文中进行泵系统性能曲线合成分析,并通过无泄漏泵实例,给出了最小热流量孔板的设计方法。这一技术应用于石化重要系统。  相似文献   

8.
泵控差动缸直驱技术是电液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其具有无节流损失、节能、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势,但存在流量不平衡、低速平稳性差、控制模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并联旁路阀的泵控差动缸电液控制系统,开展了泵阀协同控制策略研究。介绍了系统的结构,阐明了系统在多种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基于AMESim搭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建立了变速泵和旁路阀协同工作机制,根据调速曲线对泵和阀进行权重分配,以提高变速泵控直驱系统的低速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泵阀协同控制,并联旁路阀的泵控差动缸系统能够在多种工作模式下工作,具有良好的工况适应性和低速稳定性,可实现液压缸的平稳快速启停和精确位置控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电厂主给水泵与推力盘配合的泵轴表面存在大量片状凹坑产生机理开展研究,确定凹坑为摩擦形变所致。为此对推力盘的锁紧装置进行优化,减少推力盘相对于泵轴产生的微动;再提高泵轴配合表面的耐磨性能,缓解微动对泵轴配合面造成的磨损。  相似文献   

10.
小型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因较少使用能量回收装置,导致效率低、比能耗高,因此研发适用于小型反渗透淡化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泵-马达式能量回收系统因总成简单、成本低、脉动小、盐海水无混合和维护方便等特点,适合小型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对于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为完善泵-马达式能量回收技术,研发高效可靠的回收装置,首先介绍了其基本工作原理和重要性能参数指标;其次,综述了此类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尚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最后,从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集成化程度、运行稳定性三个方面,给出了泵-马达式能量回收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单螺杆泵油气浅输泵的原理及特点,以及其对高含气、含水、含沙介质混合精送的适应性;单螺杆泵在油气多相混输中对介质技术指标的特殊要求;对在油气混输流程设计中单螺杆泵液相介质连续供给,泵的串联运行、承压、防反转、防超压等问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提出在流程设计中应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多方案对比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流程布局.实现油气混输的安全、科学、可靠、经济地运行。  相似文献   

12.
以立式自吸泵为研究对象,针对自吸泵的高抗汽蚀性能要求,通过数值模拟、样机试验验证的方法,探究叶轮进口参数对叶轮抗汽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增大叶轮进口直径能有效提高立式泵抗汽蚀性能;增大叶轮前盖板半径有利于立式泵抗汽蚀性能;叶片进口宽度直接影响立式泵抗汽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所用设计方法可为立式自吸泵的水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开 《水泵技术》1996,(2):37-40
讨论了水泵的合理调速范围、泵型的选用与搭配、调速控制方式及调速节能效果的评价等问题。分析了调速运行中存在的“死区”。提出:(1)在单泵调速系统中,为缩减“死区”范围,以调速泵与恒速(定速)泵异型、并设置补流辅助泵为宜;(2)采用控制点恒压(或水泵出口变量变压)控制调速方式时,调速泵与恒速泵的设计工况点宜分别靠近各自特性曲线(额定时)上高效区的右端与左端;(3)在泵出口测压测流模拟实现变压变流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李强  孟利民  周琪  曹旭峰 《机电工程》2023,(10):1607-1615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摆动泵的研究大多是集中于传统的摆动泵,而对于全新摆动泵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新型摆动泵存在结构复杂和流量脉动大等问题,为此,基于虹膜机构可变孔径原理,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摆动泵模型,并对新型摆动泵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和内部流场研究。首先,分析了新型摆动泵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新型摆动泵的几何模型,并推导出了虹膜机构位移、速度及相应的瞬时流量方程;然后,使用ICEM CFD软件对新型摆动泵进行了网格划分,利用Fluent软件的动网格技术,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新型摆动泵的流体区域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得到了新型摆动泵内部流场在周期内的压力分布云图、速度分布云图和流量脉动曲线;并通过比对流量脉动曲线,验证了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摆动泵的结构设计是有效的,其最大瞬时流量为1 387.2 L/min,满足设计需求;同时,新型摆动泵腔体内部的压力主要集中在虹膜机构围成的孔径位置,最大压力值为0.45 MPa;并且,腔体内部最大流速主要集中在出油口与进油口处,流速最大值可达62 m/s,速度曲线与流量脉动曲线具有相同的波形。该新型...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化工厂增容的要求,需对原反应器进料卧式二级离心泵进行改造。改造采用了两种方案:一是传统模型换算法;一是叶轮短叶片偏置方法,试验表明,后种方法提高了泵的扬程,叶轮短叶片的偏置可避免性能曲线驼峰的产生,并提高了泵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张翔  赖喜德  陈小明  刘升波 《机电工程》2023,(12):1948-1956
为探索提高高速离心泵综合水力性能的方法,以IS-60-50-158型高速泵叶轮的几何模型为基础,对高速泵叶轮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初始的高速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确定了设计参数;然后,确定了优化变量并对优化变量均匀抽样,建立了叶轮几何参数组合与性能参数间的近似模型;最后,应用双指标的基于参考点非支配遗传算法(PB-NSGA-Ⅲ)求解并寻找出满足性能要求的几何参数组合,以优化高速泵叶轮模型,并对优化结果和高速泵的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优化后的叶轮用于该高速泵,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分析后,设计工况点的水力效率提高了2.22%;叶片头部的静压有所提高,最低静压区域面积减少。数值模拟结果与优化方法获得的性能参数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该优化方法可快速、可靠地对高速泵叶轮进行多目标水力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电液伺服闭式泵控系统位置控制过程中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系统死区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与死区逆补偿控制相结合的串联控制策略。首先,阐述了电液伺服闭式泵控系统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电液伺服闭式泵控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其次,基于自适应反步控制与滑模控制消除了系统非匹配不确定性及避免参数嵌套,设计了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器;接着,利用平滑连续指标函数构造了光滑死区逆函数,设计了死区逆补偿控制器,并将两者组成串联控制器;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构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串联控制器的系统位移跟随精度可以达到±0.6μm,稳态精度则可以达到±0.3μm,系统在0.6 s左右时到达稳态;同时,参数自适应律在系统位置控制过程中可对系统不确定性参数进行实时调整,提高系统稳态控制精度;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串联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流程对液态硫磺泵的使用要求,对泵的选型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部分流泵的合理性;并介绍了液态硫磺泵的具体设计参数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产业动态     
《机电工程技术》2006,35(11):12-12
前8个月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我国泵产品第一项超前能效标准通过审定;热流道模具比重提高,快速廉价模具前景广阔;[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泵用机械密封腐蚀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泵用机械密封腐蚀失效的形态;理论上分析了各种腐蚀的机理、原因、条件及特征,为解决泵用机械密封腐蚀失效的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提出了抑制和减缓腐蚀发生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