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6)
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为基础,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将STEAM教育理念与创客课程教育模式融合,在中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的探索与知识的追求,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涌现出来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同时,国外很多高效、便捷的教育方法也逐渐被引进与应用。在众多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创客教育属于较为热门的一种教育模式,该教育教育模式在施教过程中,以解放学生天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提升学生在创新、创造过程当中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次研究中,以STEAM教育理念为制动,分析在STEAM教育理念下,中小学创客课程学习模式的效果,以及两种教育模式联合实施的优势之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9)
思想品质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教育。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通过含蓄和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教师可以从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思想教育,抓住课文重点、突出思想教育,剖析人物行为、加强思想教育,开展情境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结合写作训练、深化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0)
校内教育(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必须是相辅相成的。校内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校外教育是校内教育的重要补充,二者缺一不可,应该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全方位地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兴趣。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仅仅依靠校内教育,也就是单一凭借在课堂上学习人类的经典文化和间接经验是远远不够了。学生的知识学习必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体验、内化。同时,把在校外教育中的成果融入到校内教育中,就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3):203-204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对于传统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心志不断成熟的学生而言,在语文教育中开展文学教育有积极的指引性功能,本文重点探讨语文教育中开展文学教育的诸多阻碍和问题,树立文学课程文化理念,在中学现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作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的渗透和创新,推进中学语文教育的文学教育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在现代教育中,网络化教育变得更加方便和普及。美术教育在信息化背景下在教育规模、教育水平、教育模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
<正>登高山,则知天之高;临深溪,则知地之厚;闻圣人言,则知学问寡鲜。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特色教育、尝试教育、赏识教育、有效教育、兴趣教育、激励教育、生命教育、爱的教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从中博观约取,淬炼精华,在践行中创新,又在创新中摸索,以便找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同时要对学生的缺点善于引导、促进其自我完善。赏识教育在当今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的教育课程中我们也应恰当地使用,使其发挥出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4)
闲暇教育能够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加强闲暇教育极为重要。书法教育在青少年闲暇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书法教育增加闲暇教育的吸引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分析青少年闲暇教育中书法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
真实性和反思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特征,实习生、实习指导教师及中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使教育实习充满了浓厚的叙事色彩。在教育实习中培养教育叙事能力,在教育叙事中生成实践知识、积淀教育文化,是师范生从教路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9)
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极其宝贵和重要的,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求在小学和中学教育中要自觉将生命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和课外教育中都要全方位地渗透生命教育。此外,在生物课的课标要求中也明确指出,要求帮助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认识生命规律中,在理解生命价值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