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8,(6)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主要科目之一,是一门语言类课程,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语言和文字方面的学习,还包括口语和写作方面的表达,同时,语文学科还涵盖了文学、自然、科技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认清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帮助初中生学好语文知识,提升其语文综合素质。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初中生语文课程中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9)
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还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作用,充分渗透德育教育,以此来促使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8)
语文是我国特有的教学学科之一其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语文学科当中包含着我国较多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知识,所以在当前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语文知识教学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学到传统文化教育,保证学生得到综合发展。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有着传统文化的培养意识,却缺少相关技术的创新,导致学生传统文化无法得到提升,所以创新相关教学技术,保证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2)
读与写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知识获取与语言应用两个方面。阅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取信息和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而写作则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表现形式,也是考核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与写两方面的相互促进作用,灵活运用教学方面。笔者就如何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起到相互促进作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对于语文学科教学而言,教材是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载体。著名语文教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用好这一个例子,用教材来教学生。所以,研读语文教材是极有意义的。同时,随着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解读新教材的价值,探析新教材的特色,便是十分有必要的。故此,作者在充分研读了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之后,主要从"学科的本体特色"和"传统文化的民族情怀"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5)
课外阅读是部编小学语文学科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外阅读教学工作通常可以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掌握语文学科知识,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迅速提升。据此,在进行部编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之间的关联性,进而积极研究优化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最终促使学生高效达成既定语文知识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我们着眼于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提升语文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放性语文学习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文章以苏教版《开天辟地》为例,分析小学语文神话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
趣味性教学就是利用各种有趣的活动来进行教学,从而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锻炼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注意力比较分散,对于知识的接受度比较低,只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能提得起兴趣。所以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重点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运用趣味性教学,以及小学语文学科趣味性教学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拼音属于基础性知识,做好拼音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拼音知识的应用与认识,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为实现上述目标,首先便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德育共同列为教学的重点,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性时期,这一阶段的德育将会对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起很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是开展德育的良好载体,教师应该在语文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做好德育工作,为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文章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以期达到育人无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