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16)
<正>"主动学习"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导",以"导"促学,以学促发展,构建全新的英语课堂,并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1.设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兴趣能够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在构建"主动学习"教学模式时,首要步骤就是激趣。以"趣"促学,以"趣"促学习氛围的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激趣为先导,想方设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中的信息反馈与控制,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8)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动屏蔽外界的干扰因素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学习中来。"激趣教学"目前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难度的加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亟待提高。文章针对该状况详细论述了"激趣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4)
<正>所谓"三步教学法",就是指"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导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提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步教学法"以"激趣"导入,以"设疑—探究"为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一教学法是我校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6)
教师应运用形式多样的综合手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意识,使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形成大语文的学习观念。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4)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我们交流、学习、生活的基础,21世纪需要的是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在此环境下,要教好语文,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乐趣,必须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主动意识的养成可以确保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习观念的改变,让学习变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4)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实中的小学生对写作心生畏惧,对作文缺乏兴趣。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没有兴趣,是根本写不出好文章来的。我认为,可根据小学生各学段特点,尝试通过低段激趣、中段养趣、高段成趣、兼养心趣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扭转学生"害怕写"的局面,使其走向"乐于写"的道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4)
<正>"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是我校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在谈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激趣"是三步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前提。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持较长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如果能够顺利完成"激趣"的目标,将会使学生将有限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休息活动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随后,教师应抛出精心设计的、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不断激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培养与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注意加入激趣这个部分,利用这个部分充分开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9)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出成效、出高效,就得讲究教学方法,在研究初中生生理心理发育基础上,运用语文激趣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学生在轻松愉快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