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勇  丁良川 《规划师》2005,21(1):17-20
目前,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设计重功能、重景观,而忽视了其所应具有的可达性、愉悦性与可持续性等社会属性。道路交通环境的规划建设切实关系到社会公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社会资本积累等几方面的社会问题,应针对不同的交通方式制定不同的设计原则,以增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兰祥文  曹珠朵  陈涛 《规划师》2007,23(3):26-30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规划模式、总体规划修编、城市远景轮廓规划指导性程序、城市(镇)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风貌保护、城市风貌景观规划、城市土地使用控制规划、移民迁建规划、城市用地多因素综合分析、"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风景名胜规划和小城镇规划共12个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总结,为规划业界的共同提高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设计实践中也呈现出大尺度化、高颗粒化、人本量化、经验量化等新特征趋势,尤其是大数据引领的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在城市设计的转型与提升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阐述了城镇化实践对于城市设计的大数据诉求特征,在大量规划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凝练大数据面向城市设计的四种应用维度,分别为:追踪即时人群活动潮汐波动规律的动态大数据应用;精确到建筑空间基准单元的静态大数据应用;体现出民生真实空间场所感受的显性大数据应用;衍射市场营运内在规律的隐性大数据应用.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四种维度大数据的内涵特征与应用方法,初步建立大数据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模式,并对其未来应用进行前瞻.  相似文献   

4.
余柏椿 《规划师》2005,21(11):28-33
佛山城市入口景观规划设计,遵循“系统”“选择”和“控制”等优化策略,划分出“红色动感”“绿色旋律”和“蓝色情怀”三种景观概念系列,对入口地段具有标志意义的景观进行多方案概念性景观设计,为政府决策和下阶段景观个案设计提供选择,同时对规划地段的景观修建设计和建设提出控制性的要求和规定。  相似文献   

5.
范少言 《规划师》1998,14(1):33-35
信息革命正在渗透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社会活动和人们的生活,文章在对规划师历史作用考察基础上,剖析了信息时代对城市社会的影响,认为新时期规划师超越城市及个体层面上,思考、构建人类社会各群体及城市的未来,以人为本,实现规划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协同化·可视化·智能化——规划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庞前聪  詹庆明  邓木林  喻亮  周俊 《规划师》2008,24(12):19-23
规划信息化在国内发展很快,目前主要集中在规划基础数据的建设、规划业务的数字化和电子一张图的管理3个方面的建设上.除上述之外,国内很多城市还在三维仿真、遥感应用等方面做了相应尝试.根据建设部"十一五"计划,以及目前国内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协同化、可视化、智能化"将是新形势下的规划信息化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发展加速,各高校间国际交流与教学合作日益频繁。在以建筑学科为背景的院校之间,以城市设计作为多元和开放课题开展联合设计教学已十分普遍,成为探索城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东工大国际联合城市设计工作坊历史悠久,其中以东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所高校为核心成员,每年再另外邀请一所高校(一般是设计基地所在城市的高校)参与,基于真实城市场域问题,从城市设计和建筑更新视角切入,开展三个阶段、为期三周的团队协作式城市设计训练,强调不同观念的碰撞和博弈、设计思维的拓展和创新,以及设计表达能力的提升。基于亲身经历和成果梳理,探求东京工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学术交流渊源和发展路径,总结和比较各高校城市设计教学培养目标、方式、特色,提出教学改革和创新构想,为城市设计教育发展提供多样化视角。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城市文化性作为一个长久被忽略的价值维度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文化是城市变革的催化剂,是城市精神、活力和吸引力的源泉。,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将物质和技术作为核心,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破坏和缺失。作为城市集体记忆载体的城市公共空间,在传承城市文化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将城市文化、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改造相结合,我们可以加强地域归属感,保护当地文化的多样性。以一种探索性的方式论述了文化性转变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性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社会草根阶层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文化标识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城市的社会结构,以实现一种以人为本,尊重地域文化与记忆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欧阳杰  李旭宏 《规划师》2007,23(10):60-6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前我国的许多城市进入了区域空间整体发展阶段.为更好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顺应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需求,应淡化区域内各城市的行政区划界线和道路环线,强化区域内各城域之间的互动,将城域空间和市域空间的协调发展纳入区域空间规划的范畴,从而形成由空间链、交通链、产业链、生态链等组成的区域链式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佛山市新城市中心区规划范围从日城区端开始,跨越东平河生态敏感区,基地要求设计能够传承历史、保护生态,更能彰显时代精神。规划对中心区的双轴四季园区、城市)宾水园林区、中央核心区、民俗风情园区、城市居住区五个重要节点进行主题概念设计,力匡使整个中心区具有强烈的传统地域又化特色和优美的生态景观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11.
孟君毅  赵娟  张殿松 《规划师》2003,19(11):47-49
城市由建筑、片区等景观要素组合而成。包头市新时代商务区城市设计运用从城市到片区再到建筑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建筑影响片区,进而塑造城市的自下而上的设计思路,将其定位为现代城市商务区、城市形象标志区、城市发展带动区,从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空间布局和景观风貌4方面塑造区片整体空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镇化发展出现低密度和分散化的倾向。这种快速、大规模扩张带来了耕地面积减少过多、过快的问题。长期来看,这必然会对耕地、资源、环境都造成巨大的压力。为防止这种势头继续蔓延,今后要合理确定城市的开发边界,防止城市面积过度扩张,提高建成区的人口密度,走可持续发展的紧凑型城市发展战略。该文的出发点旨在通过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从而降低城市土地需求,以缓解城市分散化发展的问题。首先从经济、社会、自然资源角度对城市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建立理论框架与相应的指标体系;其次以广东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量化各影响因素对人口密度的作用大小与方向;最后文章得出结论:准确判断城市土地需求,高效利用基础设施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根据城市规模制定和调整土地利用政策等方法可以用来化解耕地保护与日益增加的土地利用需求间的矛盾,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学科办学的地域特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万民 《规划师》2005,21(7):18-20
我国城市规划和规划教育面对两大挑战城市规划教育地域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面对世界又化趋同现象,我国城市化在教育层面上的失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应适应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根据各地区,各院校自身的条件、基础和学科优势,确定办学重点,培育强项,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4.
对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蔺银鼎 《中国园林》2001,17(6):29-31
园林绿地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中惟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园林绿地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足已成为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水平的瓶颈,进而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建议要进一步在国民中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理论,机制及应用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规划教育体系创新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英伟 《规划师》2004,20(4):12-15
特殊的国情、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及城市规划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决定了我国城市规划教育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从学科理论、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办学特色、宏观指导与评估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逐步开创并不断完善适应我国国情和形势需要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国玮 《规划师》2006,22(11):83-87
我国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存在路线过于集中、主次不分、服务质量低下、缺少公交换乘枢纽等问题,应正确认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基本国策,正确理解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发展形态、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及城市道路系统的关系,正确处理公共交通线路和城市道路与城市用地的关系,建设公交换乘枢纽以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服务性.在一般情况下,库尔蒂巴概念的"BRT"既不适合于我国城市常见的双向、高强度的发展模式,也不是解决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7.
“塞尔达规划”的街区模式及其空间发育进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林琳  盖世杰 《华中建筑》2008,26(8):208-212
塞尔迭街区模式是现代巴塞罗那城市形成和友辰的基础,并仍在当代巴塞罗那城市建设中不断扬弃和更新。该文回顾了塞尔达规划的产生和发展,阐释其以方格网为特征的街区模式经过15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街道、多层高密度街区与内院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扩辰区域市形态的历史进程,指出方格网街区模式在现代、当代城市建设中所具有的生命力与适应性并简述其空间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8.
杨鹏飞 《华中建筑》2008,26(11):100-103
该文以武汉市蔡甸新农地区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了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新思路。蔡甸新农地区位于武汉市六大生态绿楔之一的后官湖生态绿楔的南部,规划针对这一属性特征,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入手,对基地生态要素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模式进行构建,并由此最终确立了蔡甸新农地区合理的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群空间规划方法的转变与空间管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主要的地域结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地域转移,城市群被视为带动省域乃至国家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核心,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面临着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空间协调发展、空间发展引导、以及环境与生态系统优化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群规划需要实现的十个转变和需要实践的新方法,并依据城市群面临的核心问题和规划采取的主要方法总结了城市群空间管制策略的四个类型,即区域协调型、一体化引导型、竞争力培育型、空间管制型,并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的空间管制策略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认为应吸取城市化的历史教训,重视城市化的质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应保持适宜的城市化速度、城市化的有序性,衡量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不仅要有经济指标,还要有社会指标,要保护和发展城市──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的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