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趋复杂的规划背景,使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方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郊区新城的建设,也迫切需要彰显其特色的绿地专项规划。以上海市嘉定区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为例,探索郊区新城绿地建设的特点,总结在规划衔接、关注重点、内容深度和控制方式等方面的经验,为郊区新城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朱春阳 《华中建筑》2014,(7):187-191
城市园林绿地对于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风景、形态、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目前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更重视园林绿地的生态、游憩功能,绿地系统中景观、文化、避灾功能规划意识淡薄。该文从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国内外案例探讨了功能型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明确了目前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性需要回归,回归绿地生态、绿地文化、绿地景观、绿地游憩、绿地避灾,使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承载的生态改善、文化创造、环境美化、休憩娱乐、防灾避险五方面充分体现,让园林绿地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体系亟需绿地功能结构的构建:"景观结构+游憩结构+文化结构+生态结构+避灾结构",以期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5,(Z2)
"绿地+"理念借鉴"互联网+"关于跨界融合的思想,促进绿地建设与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深度融合,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道、生态维育等的复合发展。文章基于"绿地+"理念,重点分析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格局,进行了绿地系统结构规划、绿地分类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构建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系统新格局,并确定了实施与保障措施,以期能为其他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5,(5)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调研现状绿地资源、挖掘城镇特色、构建绿地系统结构、构建绿地系统指标体系以及指引各类绿地建设等方面。本文结合小城镇的特点对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在大同县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中予以实践,探寻使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更加完善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是应对当前中国城市水安全问题提出的重要战略措施。绿地作为控制雨水径流的重要场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自然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本文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提出四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尊重绿地现状格局、结合水文规划、绿地功能多样化、绿地布局系统化。最后以东兴市江平新城的绿地系统规划为例,明确规划目标,并完成其绿地平面布局、绿地竖向建设、绿道慢行系统规划。希望能为今后的新城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完善社区绿地系统规划是推进新型社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探讨研究政策文件和有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依托具有法律效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完善社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路。基于此,首先选取岳阳市6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案例结合政策规范进行分析,指出由于绿地系统控制内容缺乏和控制指标体系缺失,导致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绿地系统的控制不完全。其次提出增加片区层次绿地控制指标、借助集中绿地均衡布局和创新各类绿地控制要求三方面的控制策略,以期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绿地系统完全控制,保障社区绿地系统规划完善。  相似文献   

7.
绿地系统规划是影响城市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是城市景观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指导城市开敞空间中各类绿地进行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但由于城市中区域与行政管理划分的不同,依据不同区域与行政管理划分所制定的绿地系统规划呈现"各自为政"的状态,不能在大区域上发挥绿地系统规划对区域发展的指导作用。不同划分下的绿地系统规划急需整合与修正为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的"一张图"模式。绿地系统结构作为区域生态网络构架的承载,反映了区域生态格局与山、水、林、田自组织要素空间系统的内部联系,更应在整合规划中得到重视。该文通过解析重庆市两江新区直管区绿地整合规划中,绿地系统结构的整合与修正,探究绿地整合规划下绿地系统结构整合修正的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大力推行"海绵城市"的背景下,该文以规划发展的眼光,从绿地系统的领域切入,提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绿地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的具体计算方式——如何根据当地降雨数据、社会经济状况、城市规划、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确立变量,建立数量模型,筛选出可行性高的变量组合,确定绿地系统中"海绵"功能型绿地的规模。  相似文献   

9.
郭竹梅  徐波  李悦 《中国园林》2012,(10):71-74
针对北京市小城镇的特点,根据对小城镇绿地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北京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方法、编制要求、控制重点等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小城镇绿地的分类和绿地指标要求,对北京市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的规划编制办法和规划重点、小城镇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及重点内容等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7,(1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乡规划的核心专业规划之一,其编制技术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而渐趋成熟和完善。然而,在现实管理中,作为绿地管理依据的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很少单独编制,且由于在绿地系统规划编制过程中对精细化的考虑不足,造成绿地系统规划管理及实施与相关规划衔接不到位、约束力不强、利益矛盾突出和生态品质低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以长沙星沙新城为例,以精细化的思维方式针对性地提出了其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改进措施,并试图从对接相关法规及法定规划内容、细化现状绿地系统调查内容、建立三维绿量管理数据库以及制定刚性与弹性结合的绿地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使绿地系统规划得到更好的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中雨水资源涵养与利用实现了地区达到白给自足的水平衡,是当今可持续生态景观设计回归自然理念的解读。本文以北京未来科技城滨水森林公园为例,阐述节水型绿地中雨水利用,在实现了生态环境恢复同时解决了场地经济性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沈略  王畅 《建筑与文化》2016,(8):158-163
目前,原本位居城市发展中心的产业类建筑,因为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的改变而逐渐被遗忘与废弃,国外已经在旧产业类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方面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而国内的产业类建筑的发展似乎还尚为浅薄,需要更多的尝试,本文以“浦口火车站改造”设计课程为契机模拟探索旧产业类建筑改造在具体实践中的原则与手法,以期为旧建筑改造方法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曹莉 《中外建筑》2012,(6):55-57
辽中南城市群是辽宁省经济发展核心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东北区经济发展的龙头。本文通过对辽中南城市群的地域结构发展特征及其各城市区域的产业发展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在空间上和地域上来阐述辽中南城市群的空间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的分析,同时运用城市间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分析辽中南城市群未来重点发展的城镇。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城市服务业转型 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存量规划背景下,现代服务 业集聚区的发展面临空间转型与扩展等需求。本 文探讨了存量规划背景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更 新规划的途径,并以重庆市渝中区现代服务业 集聚区更新规划为例,梳理渝中区产业集聚区 发展过程和问题,提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更新 策略,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集聚区更新 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县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充分利用县级市优势及国家级开发区这一品牌效应,借助广州市的战略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力,通过总体发展战略、产业与空间发展策略,如构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多园一区"、营造生态空间、搭建综合交通系统、引入资本与技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发展成为广州市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承担广东省东部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沿淮城市群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相互依存、互补协调、功能完善的协同体。论文分析了产业发展及问题,基于现状条件和未来趋势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以产业链合作为主线,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主要形式,构建一个布局合理、分工有序、级配适当的产业空间布局及结构。  相似文献   

17.
毕波  吴晓雷 《规划师》2006,22(12):60-62
楼宇经济空间是楼宇经济发展的集聚功能区域,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产业核心,吸引其他相关产业集聚所形成的具有定空间集聚规模、较强竞争力、能够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功能空间。楼宇经济空旬作为城市重要的节点空间,具有依托性、集聚性、高效益、高效率、高端性等特点,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受城市规划与空间扩展、经济活力与设施配套、交通条件、景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应通过强化集聚策略、专业化和特色化策略等,引导楼宇经济空间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构建厦、漳、泉组合城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厦漳泉组合城市的构想、厦漳泉组合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傅兴  董雅 《建筑与文化》2016,(2):140-141
本文从结构主义的哲学意义出发,通过与概念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含相结合,分析得出结构主义所具有的整体新、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征。通过与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相结合提出能够影响未来城市发展面貌的概念城市规划设计。以此为基础提出随着新经济模式的出现,新概念、新生活方式与传统城市规划概念产生越来越多的不适之处,这给城市规划领域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也促使其需要不断进行内部调节,以适应这种周期越来越短、节奏变化越来越快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大都市阴影区是由于中心城市及其 周边区域因集聚、辐射作用的不同组合关系 而形成的一种发展落差现象。本文介绍了大 都市阴影区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并以京津冀 都市圈为例,利用Huff模型、K-means聚类 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划分了都市圈的影响圈 层与范围,界定了2012年都市圈的“大都市阴 影区”,总结出了通过GIS的空间分析手段界 定“阴影区”和“半阴影区”的方法。研究发 现: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可以定量、直观地 界定大都市阴影区和半阴影区;京津冀都市 圈的大都市阴影区主要存在于以北京为中心 的西北和西南两翼,京津冀自然本底条件和 区位差异决定了人口和经济活动布局的空间 不均衡性,国家实施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导 致人口和产业快速向京津等沿海地区集聚, 政策、交通、经济要素和产业结构是造成京 津冀都市圈阴影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大 都市阴影区的消减对策应依据大都市区中心 城市、外围区域和阴影区三者关系来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