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煤层气资源分级及利用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目前我国的地面煤层气开发和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现状,在综合考虑煤层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以及尽可能缓和煤矿瓦斯抽采和地面煤层气开发各部门矛盾的基础上,根据煤层气资源富集成藏的特点以及煤层气开发的特殊性,以气含量为主要标准,同时考虑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渗透率因素,对煤层气资源进行了分级,并提出利用方案。该方案对煤层气研究、煤矿瓦斯抽采和地面煤层气开发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层号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总结了最近几年中国煤层气(瓦斯)的抽采及利用现状,阐述了中国目前煤层气抽采、利用技术及煤层气CDM项目的进展.针对现在正在研究的技术指出,未来中国煤层气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大力开发煤层气发电、低浓度瓦斯利用、VAM利用及煤层气液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及其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我国及重点煤矿区煤层气资源量分布利用情况以及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矿区煤与煤层气一体化开发的时空协调关系及煤气共采实现的技术途径。从煤层采动引起的岩层移动时空规律、煤层采动对煤层气钻井(孔)布设的影响和采煤活动对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的促进作用3个方面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从煤层气开发对煤炭开采顺序和效率的影响、煤层气抽采对煤矿瓦斯治理的促进作用以及煤层气地面开发存在的安全隐患3个方面,分析了煤层气开发对煤炭开采的影响。最后介绍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的效果,指出煤与煤层气一体化协调开发是开发和利用煤矿区2种资源,预防和治理煤矿瓦斯事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潜力与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千庭 《中国煤层气》2004,1(1):29-31,25
文章在分析我国煤矿区煤炭产量、瓦斯涌出量、瓦斯抽放量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前景的分析。结合煤层气资源的分布、煤矿区的布局、目前和未来煤矿生产情况分析,对煤矿区煤层气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矿区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煤矿区煤炭开采和煤层气开发的特点阐述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的主要模式,并指出:在重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的同时,应重视低浓度煤层气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5.
结合平顶山矿区瓦斯地质规律的资料,根据矿区瓦斯含量的分布规律及相应构造差异,对平顶山矿区进行了区块划分,利用煤层气资源估算体积法对矿区各组主采煤层煤层气资源量进行计算,并对矿区煤层气资源进行有利区块优选,其研究结果为平顶山矿区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了《煤层气(煤矿瓦斯)术语》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15年9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煤层气地质、煤层气勘查、煤层气地面开发工程、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工程、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煤层气加工与利用等术语及其英文译名和定义,适用于与煤层气勘探、开发、集输和加工利用有关的标准、规程、规范、文件、教材、书刊和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翔实的数据介绍了山西焦煤矿区煤层气资源、地面煤层气勘探开发和井下瓦斯抽采现状,并提出了矿区的煤层气开发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8.
《中州煤炭》2010,(2):F0003-F0003
瓦斯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的重要发展战略。由于地质构造等因素,河南省主采煤层属高瓦斯富集、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放和治理难度极大,瓦斯事故时有发生。针对河南省煤矿瓦斯赋存特点,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大胆实验,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6,(12):316-318
煤层气又称瓦斯,是一种新兴洁净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不仅能够降低煤矿瓦斯事故频率,也能满足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要。"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煤层气,创新体制机制,使煤层气行业取得新突破。分析了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5第十五届国际煤层气暨页岩气研讨会"将于2015年11月12~13日在北京亮马河饭店召开,会期2天。本届大会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美国环保局联合主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煤炭信息研究院)承办。本届会议主题包括中国煤层气产业化所面临的机遇与障碍、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进展、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煤矿瓦斯/煤层气抽采与利用技术、废弃煤矿瓦斯回收与利用技术、煤矿通风瓦斯利用技术、页岩气产业相  相似文献   

11.
注气开采煤层气技术是开采煤层气的新技术。依据吸附平衡理论,向煤层中注气可加快吸附煤层气解吸速度,从而提高煤层气采气速率和回收率。推导了自然降压开采和注气开采煤层气时最大理论回收量和回收率的计算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以评价注气效果和选择注气种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层气利用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小武  袁梅  刘源俊  丁勇  陈文宝 《煤》2009,18(6):4-6
煤层气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中国的煤层气储量丰富,利用发展前景巨大,而且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可以较好地改善煤矿的安全条件,保护环境。由于我国煤层气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水平低,急需加强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研究。通过对我国煤层气利用现状的分析,文章总结我国煤层气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其发展前景,提出了煤层气利用的建议,对国内煤层气利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阳矿区双全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阳矿区双全井田是一个正在建设的矿井,煤层气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指导该区煤层气开发及煤矿瓦斯灾害治理,根据煤田勘探、煤层气勘探资料,对该井田煤层气的赋存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该区煤层压力高、煤的吸附能力强,煤层气含量高,可达10~33.5m3/t,并具有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展布趋势。这种展布规律主要受埋深和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地下水弱径流区和滞留区成为煤层气富集的有利场所。泥质岩类顶底板为煤层气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北北东走向的封闭性断层及有利的对接关系是煤层气聚集的又一因素。双全井田的地质条件决定了煤层气的富集,但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得煤体破坏为糜棱煤,渗透性差,该区传统工艺下的煤层气开发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适合煤层气的各种储量计算方法(体积法、物质平衡法、类比法、数值模拟法、产量递减法)进行了综合论述,并介绍了确定煤层气采收率的两种方法,提出了用支持向量机理论预测煤层气的储量,为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的预测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研究注气置换煤层甲烷技术的机理,在对国内外注气置换煤层甲烷技术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注气置换煤层甲烷技术的作用机理主要有5个方面,即注入气体置换作用机理、降低甲烷分压的作用机理、筛滤吸附置换作用机理、提高煤层甲烷扩散-渗流速度作用机理和压裂增透作用机理,并分析了在注气置换煤层甲烷技术机理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结合煤层气开发利用储运的特点,在分析、比较几种煤层气储运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煤层气的固化和液化储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指出煤层气的固化和液化技术是我国大量小型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瓦斯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井田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的埋藏深度、煤层厚度对何庄矿二1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初步总结了该矿瓦斯地质规律,得出了煤层埋藏深度为控制该矿二1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并对二1煤层瓦斯含量进行预测,为治理矿井瓦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建立的最高允许含气量求算模型,以焦作矿区4个采煤工作面为实例,求算了煤层最高允许含气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相关因素对煤层最高允许含气量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4个工作面煤层气平均最高允许解吸量为3.99 m3/t,最高允许含气量为12.32 m3/t,保障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限难度不大,不需要对煤层气进行预抽采。煤层含气性是决定煤矿安全生产最高允许含气量的地质基础,巷道通风能力、单位时间煤炭产量、煤炭回采率等开采因素是决定最高允许含气量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19.
煤层瓦斯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煤层瓦斯的赋存与富集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煤层的变质程度、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特征、基岩厚度和地下水条件等。不同矿井对煤层瓦斯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因素也不一样。通过黄沙矿瓦斯赋存主要地质因素的详细分析,结合黄沙矿瓦斯含量的实测数据,研究了黄沙矿2#煤层瓦斯含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构造和煤层埋藏深度是影响黄沙矿2#煤层瓦斯赋存的主控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煤层的孔隙性、透气性、储层压力、含气饱和度、等温吸附等特征,探讨了煤层甲烷含量随着埋深增加而增高的规律,盆地内断裂西部以NW-NWW向为主,向东过渡为NE-NEE向,断裂显现张性或张扭性,因此,使盆地内部出现西部煤层气含气量高于东部的差异。煤的渗透性较差,透气性能亦较差,同时又具有吸附能力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