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郑嘉  赵阳  史洋博 《山西建筑》2012,(23):118-119
针对沥青玛脂碎石混合料(SMA)特有的骨架结构特点,采用球状模型对粗集料骨架构成进行分析,根据此原理,计算了两种集料分布下不使粗集料发生推移所需细集料的尺寸,结果表明:该理论可分析与控制混合料中的石—石接触,对沥青玛脂碎石混合料集料配合比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分析马歇尔试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存在的缺陷,引入GTM试验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得到一种骨架密实结构沥青混合料。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验证了该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可为实际相关工程项目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唐坚 《广东建材》2012,28(11):17-19
在高原冻土条件下,考虑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同对抗车辙的影响,通过对高原冻土条件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试验研究,归纳总结出有益结论,对西藏地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研究及施工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同时对类似高原冻土条件的地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复合型材料,它的力学性能与矿料的组成直接相关。介绍了骨架密实型、骨架空隙型和悬浮密实型等3种矿料级配类型的结构特点和工程特性。结合通化市的实际工程经验,指出采用骨架密实型的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比较理想。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还应考虑关键性筛孔和最大公称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罗万洪 《福建建材》2010,(6):28-30,118
为确保沥青路面质量,首先就应保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质量。可以通过一系列相关试验,根据不同面层的功能要求,对设计结果进行比选,确定最终配合比,从而保证生产出的沥青混合料符合设计要求。本文通过对南方某公路第六标段沥青混合料上、中、下三个面层的配合比设计结果进行试验研究,意在探讨一些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主要分析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工作的开展现状,重点介绍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借助Superpave法、马歇尔法、GTM法来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整体质量。通过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SMA混合料是一种骨架密实结构的混合料,具有承载力强的显著特点,介绍了SMA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要点、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义兵 《安徽建筑》2007,14(5):146-149
再生沥青混合料因其中掺加了一定比例的旧料和再生剂,故其配合比设计与普通的新拌沥青配合比设计有所不同。文章系统介绍了相应工艺条件下,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任务和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9.
申晓敏  张占国 《山西建筑》2005,31(15):146-147
阐述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由矿料配合比设计和最佳沥青用量两部分组成,从原材料、矿质混合料及级配设计、最佳沥青用量等方面,探讨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工程实践,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组成设计进行了总结,从各种材料的准备和选用、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优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应力控制模式对不同材料组成的多孔沥青混合料进行疲劳试验,分析了空隙率、油石比和浸水状态对混合料疲劳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油石比的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浸水时间下的疲劳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多孔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随空隙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油石比的增大,多孔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应力敏感性降低,存在着最佳油石比,在最佳油石比下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最好;浸水状态对多孔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影响与油石比大小密切相关,当油石比适中或偏大时,浸水3~10 d对其疲劳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柳敦二级公路维修改造工程地处敦煌市戈壁滩内,大温差、强紫外线等自然条件对沥青路面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能满足该条件下沥青路面的设计要求,本文结合柳敦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设计实践,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原则,提出沥青路面面层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沥青混合料设计过程及指标发现,混合料油石比应比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油石比小,其中AM-16混合料沥青饱和度宜在55%以下且尽量趋近50%,AC-13C混合料沥青饱和度宜小于70%并尽量接近6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PR PLASTS抗车辙剂的作用机理分析,进行了高抗车辙性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技术指标试验,施工配合比设计和马歇尔试验,确定出添加PR PLASTS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并依此进行车辙试验,确定PR PLASTS抗车辙剂的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PR PLASTS抗车辙剂的最佳添加量为沥青用量的4%。  相似文献   

14.
花岗岩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黏附性试验分析了花岗岩与沥青的黏附性,据此确定了普通沥青和改性沥青添加抗剥落剂的最佳剂量;基于级配型抗滑沥青混凝土的设计理论,采用马歇尔体积设计法对花岗岩SMA混合料进行了目标配合比设计;参考所在地区(辽宁省)的技术指导经验,根据设计空隙率确定了花岗岩SMA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性能检验表明,花岗岩SMA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特别是水稳定性能良好;经过2年试验路段的路面跟踪检测发现,试验路段的路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刘厚军 《山西建筑》2009,35(6):285-286
指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就是在沥青内添加SBS或EVA类聚合体改性剂或者在骨料拌和中直接掺加添加剂,来得到的高模量、抗车辙和耐水性较好的沥青混凝土。根据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经验,对本项目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材料细观结构角度研究沥青路面结构的荷载响应,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模型,并进行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层应力和应变的计算,通过与经典路面响应程序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路面结构离散元模型和离散元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以验证过的路面结构模型为基础,采用较小的细观尺度描述了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底部位置处粗集料、沥青砂浆和空隙的分布和体积大小,从而建立了路面结构的多尺度模型,并计算了荷载作用下多尺度模型的响应.结果表明,荷载引起的路面结构应力和应变在沥青混凝土内呈现显著的不均匀分布特征;粗集料与砂浆接触处的应力明显高于沥青砂浆内部的应力,两者的比值随着沥青砂浆模量的降低而增大;考虑材料细观结构后,粗集料与砂浆接触处的荷载响应明显高于宏观路面结构响应,而沥青砂浆内部的荷载应力小于不考虑细观结构时的宏观路面结构应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陶粒形态、成分较均一,呈球体或椭球体的特点,推导出多孔轻集料植被混凝土理论计算公式,并提出一种新的多孔轻集料植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即以孔隙率为主要设计参数,通过公式计算出包裹轻集料的水泥浆厚度和质量,调整水泥浆的水灰比,配置具有一定强度且不流淌的多孔轻集料植被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海宁  王振波  张卫东 《山西建筑》2009,35(27):167-168
从再生混凝土骨料替代率、水灰比、外加剂等角度出发,对不同再生混凝土取代率、在相同水灰比、添加相同减水剂等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试件和棱柱体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从而得出了比较合理的再生骨料取代率为30%。  相似文献   

19.
钢渣经过水洗和陈化处理后可作为粗集料铺筑沥青路面。但钢渣表面有杂质粉尘包裹,高压水洗难以去除,陈化后钢渣表面依然对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为促进钢渣在工程中应用,本研究以生产线大批量制备的工程用钢渣集料为研究对象,采用SBS改性沥青及硅酸盐水泥填料调整沥青胶浆的组成来增强钢渣与沥青胶浆的粘附,改善钢渣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首先采用XRD对钢渣及钢渣表面矿物相成分分析,从理论上验证改善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对沥青胶浆包裹的钢渣集料进行水煮试验,分析改善措施对粘附性的提升效果;最后对钢渣沥青混凝土进行冻融劈裂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确定其水稳定性变化。结果表明,改善措施能使水稳定性能得到改善,建议SBS改性沥青和硅酸盐水泥复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富沥青混凝土(FAC)是一种对AC型改良的沥青混凝土。至今在国内尚未大规模应用。通过介绍广州南部地区(仑头至龙穴岛)快速路沥青路面工程中对FAC配合比的设计和路面施工过程,说明采用FAC具有优良的骨架密实结构,密水性、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指标良好,有着较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