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芦伟  巩玉发 《山西建筑》2007,33(23):27-28
针对建筑艺术的双重属性,指出建筑艺术是一种建立在广义基础上的审美观,是一个跨越多种专业学科的综合性理论体系,并把握其中的内涵实质,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分析、理解,才能对建筑艺术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江山 《重庆建筑》2012,(11):8-10
通过分析国外建筑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审美共通性,发现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在比例、空间等形式和结构上的共通性,并通过芝加哥不同时期的建筑予以表达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论建筑审美与艺术的共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孝祥 《新建筑》2004,(6):37-39
建筑艺术具有书法之势、音乐之韵、绘画之境、诗词之意……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广泛的共通性不仅丰富了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和审美属性,而且也为不同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活动中感发审美情思、驰骋审美想像提供了多样化的条件和契机。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绘画艺术是属纯视觉感受的艺术,它能使人内在精神本质与作品发生共鸣,从而精神境界得以升华,满足感官精神上的享受,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妙感觉。而建筑艺术是通过阐明建筑艺术的技艺特征、表象特征、审美特征来揭示其自由本质,是实用与观赏二者融为一体的艺术,既能使人实实在在的利用它又能使人从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从整个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绘画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它体现了形式美的各种基本法则,孕育了建筑艺木之本质的那些最基本的方面,对建  相似文献   

5.
建筑艺术与艺术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听到“建筑呼唤艺术”的说法。告诉我这一说法的人士长期在北京居住、工作,他说不止他一个人持那样的诉求。显然,这与他们对北京城市迅猛增加的新建筑不甚满意有关。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的城市建筑就越来越注意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和谐。北京也不例外。那么,为什么像这位人士以及他的朋友们仍会有这样的呼唤?值得认真地分析一下。认为城市新建筑“缺艺术钙质”,一个原因是这些人士没有仔细考察所有的城市新建筑,他们有点“远远地大略一望”就发出感慨的劲头。以北京为例,近些年其实已出现了一些不仅功能性很好,艺术上也相当成…  相似文献   

6.
张晓洪 《华中建筑》2002,20(5):42-44
一直以来,建筑都被看作为艺术。然而,建筑和艺术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呢?该文通过对艺术与建筑的本质及特征的分析探讨,并比较其不同差异,论述了建筑有艺术的特征但不是艺术,把建筑视为艺术是不够严谨的。同时文章也对建筑的审美特征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靖红  陈春玲 《山西建筑》2007,33(28):65-66
指出建筑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在论述了艺术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及艺术欣赏的一般心理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辩证地、批判地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艺术的长河中,建筑艺术与书法艺术作为两种独立的不同化体系,如同火车的两条铁轨,贯穿了中国传统化的历史进程,体现出同一民族的化艺术精神。本对建筑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特点略加分析,以表述两的审美取向及互荣互补的异同关系。  相似文献   

9.
林平 《山西建筑》2004,30(20):22-23
针对建筑艺术的非审美价值,从塑造奇特的外表、追求原始的材料、对常用尺度的夸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另类审美所塑造的建筑形象是一般的建筑艺术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和把握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有助于对建筑艺术进行审美鉴赏,丰富审美教育的内容,促进建筑创造的艺术性和美学化。章把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概括为:功能实用的空间艺术;各具个性的造型艺术;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内涵丰富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理论分析,介绍了建筑艺术的内容及其创作要求,并从建筑的性格美、造型美、结构美、环境美、风格美等方面阐述了建筑艺术的特征表现形式,从而对建筑及建筑艺术有了更清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我国的建筑艺术,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建筑,都非常讲究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雍顺荣 《工业建筑》1999,29(1):76-77
建筑作品的艺术价值,只是在建筑物具备了一定的艺术品味时,才可称得上是建筑艺术。建筑物是人类从事建筑活动(包括设计,施工和装修)全过程的结果,因此,建筑艺术品味的高下,便成了建筑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事情。能够涵盖建筑艺术品味的是审美意识的物质形态化了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陈吟  唐孝祥 《华中建筑》2012,(12):10-13
随着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各门类艺术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愈发广泛。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能够引发共通的审美感受,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称道。该文从比例、情感、意境三个方面就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进行更为细致具体地比较,论析二者不论是在审美客体的数理结构,还是在激发审美主体的情感想象,亦或是在审美过程中打破时空界限、进入融二为一的意境这三个方面都体现出共通性,以期有助于建筑设计与音乐创作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提升各自的创新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16.
审美教育是健全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如今审美教育在高校被关注的形式主要是开设各种素质课程,然而如何更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美学熏陶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校园是大学精神的物质载体,学生在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必然会逐步提高.在这方面,大学建筑环境艺术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审美共通性的研究,发现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在比例、空间等形式和结构上的共通性已日渐明晰,但是在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心理过程,审美价值评价等方面的共通性还较少涉及,有待深入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郝春辉 《住宅产业》2010,(10):57-58
建筑设计只有与新的结构技术相结合,并创造性的运用现行结构形式,才能设计出具有艺术个性的建筑造型。  相似文献   

19.
建筑,作为一种巨大的物质产品,它具有实用的功能性,同时作为一个精神产品,它具有审美的艺术性,这已是早为中外建筑历史所验证的不争的事实。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创造一切事物的。而作为社会历史时代文明的综合结晶——建筑来讲,就更是这样。建筑是科技精神和艺术精神的高度结合。建筑艺术是一种永恒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建筑艺术审美的意义是多重的。从伦理学视野探讨,美和善的内在一致性首先表现在它们都以对象的功用作为衡量价值的基本标准,这一观念在建筑艺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次,美与善之间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或康德所说的美是道德的象征,建筑艺术的审美符号便具有象征或隐喻功能,以此来间接地或抽象地表达伦理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