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耐火材料工业与钢铁生产密切相关,虽然钢铁工业用耐火材料消耗不断减少,但是随着世界钢铁产量的逐步提高,今后对耐火材料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20世纪50年代,世界钢产量增加10%,在过去的10年里,耐火材料的应用有所变化,不定形耐火材料的用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新技术的运用,例如;采用泵送,喷补/喷枪技术。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日本钢铁工业用耐火材料,如炼铁、铁水预处理、转炉、盛钢桶、中间包和连铸用耐火材料。开发使用了各种优质、高效、环保型耐火材料,大幅度提高了使用寿命和降低了耐火材料单耗。如高炉主出铁沟耐火材料单耗降低了15%;炮泥单耗降低了12%;铁水预处理专用转炉的寿命达到了8000-13000炉次;转炉使用寿命稳定在8000-9000炉次;盛钢桶使用寿命提高到原来的4.5倍;中间包使用寿命最高达到2000次以上;连铸用长水口使用寿命达到了30次和40次。  相似文献   

9.
对铁水包的异常侵蚀进行了调研,对铁水包用砖的性能、组成与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铁水包包壁采用的铝碳化硅碳砖与包底用铝碳化硅碳砖不同,含较多的叶蜡石,Al2O3含量只有36.32%(w);体积密度、显气孔率、耐压强度均低于行业标准的要求;其抗氧化性差,使用过程中氧化形成多孔层,造成砖衬结构疏松,引起断砖、局部磨损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近年来铁水预处理用耐火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铁水预处理容器中脱Si、脱P、脱S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处理剂对内衬材料的主要侵蚀反应,提出了改进铁水预处理耐火材料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热风炉的设计思路、原理、耐火材料选择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硅砖因其体积上的稳定性,故适用于热风炉内衬。为了使热风炉炉壳完整性不受影响,对加热、冷却和圆顶温度要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以农业废弃物核桃壳为原料,以及炼钢副产品铁水脱硫渣作为添加剂,采用共混法制备铁水脱硫渣-生物质活性炭。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铁水脱硫渣-生物质活性炭进行脱硫实验,考察入口SO2含量、床层温度、水蒸气含量、空速和氧气含量等工艺参数对其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口SO2含量和空速的增加,铁水脱硫渣-生物质活性炭的穿透硫容和脱硫穿透时间均减小,床层温度是显著因素,水蒸气和氧气有利于铁水脱硫渣-生物质活性炭的化学吸附,铁水脱硫渣-生物质活性炭的脱硫最优工艺参数:即入口SO2含量、空速、床层温度、水蒸气含量和氧气含量分别为0.25%、750 h-1、85℃、9%和12%,其穿透硫容为274.1 mg/g和脱硫穿透时间为31 h。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对莱钢120 t铁水包内衬损毁原因的分析,改进了包衬材质及砌筑工艺,用Al2O3-SiC-ZrO2-C质不烧砖砌筑铁水包内衬,并配合应用在线修补、在线烘烤、内衬表面涂抹料等综合技术措施,使铁水包衬的使用寿命由原使用高铝砖的350炉次提高到1 000炉次以上.  相似文献   

15.
16.
17.
铁水包内衬材料长期服役于间隔周期较长的高、低温交替环境,极易发生剥落与侵蚀损毁。为了探索影响铁水包内衬材料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对市面上四种铁水包Al2O3-SiC-C内衬砖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以高炉渣为侵蚀介质,重点研究了不锈钢冶炼用铁水包Al2O3-SiC-C内衬砖的侵蚀机理。结果表明:铁水包Al2O3-SiC-C内衬砖中Al2O3含量越高,高温下制品的液相量越低,越有利于提高耐火砖的高温力学性能;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水包Al2O3-SiC-C内衬砖的抗渣性得到明显改善,但抗氧化性及高温抗折强度呈下降趋势;高炉渣中CaO、MgO向耐火砖中渗透,与耐火砖中的Al2O3、SiO2发生反应形成高熔点的镁铝尖晶石及低熔点的钙长石等,生成的低熔相会加剧耐火砖的侵蚀。  相似文献   

18.
首钢京唐公司焦炉煤气净化系统采用了AS法煤气脱硫工艺.介绍了首钢京唐公司AS法煤气脱硫工艺的运行情况,脱硫后煤气H2S含量在200 mg/m3以下.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耐火材料技术进步已持续几十年,开发了各种新型耐火材料,其使用寿命更长、安装更快速、实际使用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铁水包用透气砖的结构设计、安装位置设计、砌筑方法及推广使用效果,其整体优化设计及现场的精心砌筑和维护,不仅解决了铁水包拔渣困难的问题,而且对均匀铁水成分和温度、提高铁水品质也有很好的效果。通过采取在包壁位置的侧装方式,透气砖寿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