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偏最小二乘回归在大坝安全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统计回归计算中出现的水压因子难以入选和入选以后计算结果不合理的困难,本文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坝顶水平位移的统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逐步回归和多元回归,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回归模型,取得较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原理,建模思路和方法,将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应用于泾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年负荷量预算,对计算结果的代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最小二乘的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对于反映因变量与多个相关性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鸭子荡水库的渗流资料进行分析,建立了渗流偏最小二乘回归统计模型。通过对各因子重要性和时效因子的分析,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能有效地消除因子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成功地分离出各个分量,对了解大坝的运行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原理、建模基本思路和交叉有效性判别方法,编制了偏最小二乘回归程序;指出偏最小二乘回归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大坝位移监测中。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建立的模型有很好的拟合和预报功能。  相似文献   

5.
偏最小二乘回归在大坝位移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原理、建模基础思路和交叉有效性判别方法,编制了偏最小二乘回归程序;指出偏最小二乘回归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大坝位移监测中。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建立的模型有很好的拟合和预报功能。  相似文献   

6.
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最小二乘回归能有效地消除因子间的多重相关性,但从其算法特点和实际应用来看,也存在不足.例如,在算法方面,偏最小二乘提取的主成分不一定能同时保证方差和相关程度最大;在应用方面,含有较多自变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可解释性不高.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是偏最小二乘回归后续研究的成果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不足.算例表明,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较其他回归模型的可解释性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简要叙述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的基本思路和计算方法,阐明了将该方法应用于大坝安全监测资料的分析建模,能够突破传统回归方法的局限性,获得完整、稳健的监测量模型。介绍了一套应用程序,并通过计算实例的对比,说明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较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优越性,展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因子相关性及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杨杰  胡德秀  吴中如 《水利学报》2004,35(12):0099-0105
针对最小二乘法难以克服因子多重共线性对回归模型精度影响的不足,本文对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因子间的相关性及其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引进偏最小二乘法,对大坝安全监测变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将建模预测分析方法与非模型式的数据内涵分析有机结合,可同时实现回归建模、数据结构简化以及因子相关的不确定性分析,所建立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其精度可通过交叉有效性检验来控制。工程应用实例和模型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能有效克服各类因子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对模型拟合精度及其预测能力的影响,因而比目前常用的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更具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常规最小二乘法回归的不足之处是:难以有效识别和消除自变量因子间的多重相关性影响;然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却能够有效消除因子相关性对模型回归系数估计和回归分析效果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基本原理和建模思路,并结合水库大坝监测实例分析了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实例表明,偏最小二乘法分离效果更好,反演结果精度更高,能满足对大坝安全监控的要求,在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及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逐步回归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和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构建了五强溪水电站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采用拉伊特准则确定可靠的监测数据,基于可靠的监测数据,构建考虑水压、温度、时效因素的混凝土重力坝变形预测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根据五强溪大坝坝顶J23测点2006年~2020年的监测资料获得该测点的沉陷曲线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根据数值试验,选定的LSTM模型包括2个LSTM层,激活函数采用整流线性单元函数,输入序列长度为20。训练集数据取2006年~2017年的监测值,2018年~2020年的监测数据作为测试集数据。采用随机搜索对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超参数进行优化。比较3种模型结果可知:3种模型在沉降曲线的预测效果均较好;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能合理地解释各分量;训练数据足够时,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非常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或LSTM模型预测J23测点变形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1.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大坝位移混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偏最小二乘法的建模基本思路和交叉有效性判别方法,编制了偏最小二乘回归程序,与弹性力学有限元联系,建立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大坝位移混合模型。算例分析表明,建立的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和预报功能。  相似文献   

12.
偏最小二乘回归能较好地解决自变量之间严重的相关性问题,遗传算法作为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搜索方法,具有智能性搜索、并行式计算、鲁棒性强等优点.本文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依靠其有效的自适应全局搜索优化功能,对偏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进行重新评估,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偏回归模型.实例分析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偏回归模型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将偏最小二乘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建立了一种新型耦合预测模型———偏最小二乘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模型。该模型利用了偏最小二乘方法有效处理自变量之间多重相关性问题和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较好地解决非线性问题的能力,在城市酸雨pH值预测中的应用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明显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最小二乘法难以克服因子多重共线性对回归模型精度影响的不足和大坝观测数据分析中因变量较多的特征,引进递阶偏最小二乘法,对大坝安全监测变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将建模预测分析方法通过递阶分层处理,可同时实现回归建模和数据结构简化,所建立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精度可通过交叉有效性检验来控制.工程应用实例和模型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能有效克服由于各类因子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和因子变量数目较多而对模型拟合精度及其预测能力的影响,相对于传统回归模型有更好的解释能力,因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0—2009年影响青海省农业用水的11个因子的基础数据,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考虑到模型的实用性和准确性,运用后退法对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改进,剔除了5个不需要的变量,得到了拟合精度更高的结果。选取2010—2013年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贴近,并且改进的模型的贴近度更高。通过模型的应用,可以看到偏最小二乘法在青海省农业用水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并且改进后的偏最小二乘法简化了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为青海省的农业用水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应变监控模型中,各因子之间存在着多重相关性,将会严重影响参数估计、扩大模型误差、破坏模型的稳健性,为了克服多重相关性对模型的干扰,引入了能辨别系统信息与噪声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研究分析表明,与普通的最小二乘回归相比,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周鑫  印凡成 《人民长江》2010,41(9):95-97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会碰到海量数据或者样本点较少,自变量较多的数据。对此可以利用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来建立线性模型。但是一个直接的问题是如何对自变量进行分组。由此提出了基于聚类分析的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在对解释变量分组时引入聚类分析。通过对长江宜昌段水沙观测数据作实证分析后发现,基于聚类分析的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而且用该方法建立的回归模型比一般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拟合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应变统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变监控模型中,各因子之间存在着多重相关性,将会严重影响参数估计、扩大模型误差、破坏模型的稳健性,为了克服多重相关性对模型的干扰.引入了能辨别系统信息与噪声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研究分析表明,与普通的最小二乘回归相比,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PLSR的静态灰色模型在大坝安全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偏最小二乘回归运用到静态灰色模型中,消除了因子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并对黑河水库的应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静态灰色模型优于传统的静态灰色模型,这为大坝安全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中包含所有原始选择的变量,当自变量较多时,因得到的模型结果十分庞杂而难以分析和解释。本文采用递阶偏最小二乘(Hierarchical PLS,Hi-PLS)回归方法,通过分层建立模型的方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工程实践表明,本模型精度较高,特别适用于大规模变量集合的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