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改进嗜水气单胞菌J-1株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提高培养效率.方法 采用改良培养基和产毒素培养基,利用机械式通风搅拌培养J-1菌株.确定发酵培养时间,并比较两种培养基的培养效果;用摇瓶灭活和罐灭活J-1菌株培养液,比较不同浓度甲醛的灭活效果.结果 用机械搅拌发酵罐培养J-1菌株,菌体生长12~14 h达峰值,产毒素培...  相似文献   

2.
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 (rhIL-6)大肠杆菌摇瓶发酵工艺作了研究.探讨了诱导策略对菌体生长和rhIL-6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温敏扩增型质粒pKpL3a的重组hIL-6大肠杆菌,在2×YT培养基中发酵,接种量为0.2%,于30℃,180 r/min摇瓶中培养,当菌密度OD 600约为1.5时,转至42℃或40℃诱导,维持时间至少为1 h,然后转至37℃培养3 h,最终rhIL-6表达量可达32%.于40℃或42℃下诱导时间低于1 h,则使最终rhIL-6表达量降低 .如果采用42℃或40℃恒温诱导,rhIL-6表达量仅为20%.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乙酸的生成,提高重组大肠杆菌生产耐热α-L-鼠李糖苷酶的产量,考查了指数流加培养、两阶段指数流加培养、诱导温度、诱导pH对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耐热α-L-鼠李糖苷酶(TstRhaA)过程中乙酸含量和酶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工艺:诱导前比生长速率0.2 h-1,诱导后比生长速率0.18 h-1,诱导温度33℃,p H 7.2。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乙酸浓度始终保持在0.8 g/L以下,菌体干重(DCW)最大为69.6 g/L,最高酶活力为589.0 U/mL,是摇瓶发酵的23.4倍,实现了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生产TstRhaA。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过程中乙酸含量在合适范围内,能够实现TstRhaA的高效生产,这对其他酶的高密度表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构建活性表达重组猪源抗菌肽Cecropin P1的酵母基因工程菌,采用重叠区基因扩增拼接法设计并合成其编码基因,分别载入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B和pGAPZαA中,酶切线性化后电穿孔导入酵母细胞进行整合,经高拷贝整合子筛选以及表型筛选获得高效表达抗菌肽的重组菌株,经培养条件优化确定摇瓶发酵抗菌肽的最佳收获时间,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g2+和氨基酸对重组菌株生长及表达pCPB的影响。方法通过摇瓶和发酵罐培养,观察不同Mg2+浓度和氨基酸对重组菌的生长和羧肽酶原B表达的影响。结果添加1g/L Mg2+能提高质粒的稳定性;添加氨基酸能使羧肽酶原B表达量由18·7g/L提高到24g/L。结论添加适量的Mg2+和氨基酸能促进重组菌的生长和提高目的蛋白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工艺。方法采用摇瓶及发酵罐培养工程菌BL21/pBV221-rhBMP-7,观察不同培养基、乙酸浓度、pH值、诱导时间等对工程菌菌体生长及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培养工程菌,当菌体A600值达100时,42℃升温诱导,并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结果发酵培养基与LB培养基培养的工程菌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乙酸可明显抑制菌体生长及目的蛋白表达;最适于菌体生长和目的蛋白表达的pH值分别为6.8和7.6;最佳诱导时间为3h。以优化的发酵条件培养的工程菌诱导3h后,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34.9%,最终菌体A600值可达139.5;经纯化的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5%以上。结论已初步建立了rhBMP-7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7.
通过环境压力筛选获得了一株耐受30 g/L丙酸的产酸丙酸杆菌菌株(Propionibacterium acidipropionici WY320),降低了发酵过程中丙酸的反馈抑制作用,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发酵培养基. 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最适的玉米浆、酵母膏和(NH4)2SO4浓度分别为60, 10和7.5 g/L. 该条件下,摇瓶培养耐酸菌株的发酵周期为240 h,丙酸产量为49.35 g/L,较优化前提高72.98%,产率为0.21 g/(L×h); 5 L发酵罐培养的发酵周期为168 h,丙酸产量达51.96 g/L,产率为0.31 g/(L×h),较摇瓶培养提高47.62%,优于文献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6,(6)
[目的]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S6的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对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测定生防菌株FS6对人参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果和菌体生长量,来确定其最适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结果]最适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酵母浸粉40 g,Mg SO_4·7H_2O_2 g,甘油10 m L,K_2HPO_42 g,H_2O 1000 m L;最优培养条件为接种量6%,摇瓶装液量50 m L/250m L,摇床转速160 r/min,初始p H值6.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12 h。[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FS6在最适摇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下,对人参立枯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好,为该菌株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天然N-末端人白细胞介素-29(Human interleukin-29,hIL-29)成熟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条件,高效表达天然N-末端hIL-29成熟肽。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分析摇瓶发酵条件下甲醇添加量、起始pH值、诱导时间及诱导温度对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hIL-29发酵液A450值的影响;用5 L发酵罐初步探索工程菌株的高密度发酵策略。结果影响重组毕赤酵母摇瓶发酵液A450值的因素重要性依次为:诱导温度>起始pH值>甲醇添加量>诱导时间,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7.5、甲醇添加量1.5%、26℃诱导60 h,在此条件下,发酵液的A450值达1.72;高密度发酵策略为:pH 7.5,甲醇与溶氧反相偶联,26℃诱导12 h,在此条件下,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摇瓶水平;高密度发酵12、24 h表达的蛋白与羊抗人IL-29多抗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摇瓶发酵表达的蛋白。结论优化了工程菌株GS115/hIL-29摇瓶发酵和发酵罐高密度发酵条件,实现了重组天然N-末端hIL-29成熟肽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高效表达,为其进一步的中试放大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酸性普鲁兰酶工程菌株(Baclicus subtilis F1147)的产酶水平,开展了工程菌株种子强化工艺的研究。采用小米为载体,制备菌株接触面大、通气量好的小米种培养基,小米种摇瓶发酵最佳接种量为0.33%,其发酵酶活较二代斜面种高64.5%,较摇瓶种高21.4%。30 L罐补料分批发酵,小米种最佳接种量为0.33%,种子罐周期约为8 h,较摇瓶种种子罐提前1 h,发酵最高酶活达1 209 U/m L,较摇瓶种罐高73.7%,生长及产酶周期较摇瓶种罐延长4 h,最高菌浓也较摇瓶种罐高出22.1%,显著促进菌株生长及延长产酶周期。并且小米种发酵有利于改善发酵液特性,提高陶瓷膜除菌效率,其除菌率达100%,滤液浓缩4倍,酶活力回收率可达90.4%,体现了较好的浓缩效果,为工程菌株的工业化放大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和hEGF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 言人表皮生长因子 (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hEGF)是由 5 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6 0 4 5的单链多肽[1] .hEGF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并在医药、化妆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用途 .国内外已有很多重组表达hEGF的报道[2 ,3] .但是 ,各种hEGF表达系统的质粒稳定性随培养  相似文献   

12.
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Ni2+离子为印迹分子、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菌丝体表面制备出壳聚糖分子印迹树脂.合成的树脂与纯菌丝体相比,吸附容量提高2倍左右.优化了制备工艺,同时对树脂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凝胶层析中的某些分离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流速、进样体积与柱床高度对人表皮生长因子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EGF)分离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内 ,流速对hEGF的分配系数影响较小 ,hEGF的分配系数随样品体积的增加而上升 ,但柱床高度对hEGF的分配系数几乎无影响 .在流速小于 6cm·h-1时 ,hEGF的标准偏差下降显著 ,而高流速对其影响较小 .当进样量小于 3ml时 ,hEGF的标准偏差上升较缓 ;当进样量大于 3ml时 ,hEGF的标准偏差显著上升 .在柱床高度小于 8cm时 ,hEGF的标准偏差下降较快 ;当柱床高度高于 8cm时 ,hEGF的标准偏差下降缓慢  相似文献   

14.
井乐刚  张永忠 《化工学报》2006,57(5):1209-1213
引言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大豆异黄酮由于具有弱雌激素活性、抗氧化活性、抗溶血活性,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癌症、骨质疏松、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因此在保健食品和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1-4].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新型的高分子分离材料,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选择性吸附、再生简便等许多优点,在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方面其应用日趋广泛[5-6].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酸解与酶解处理秸秆并对菌株代谢途径进行分析,以软X射线诱变选育乙酸及乳酸代谢阻断突变株,并围绕HMP与EMP流量比调控H还原力以及围绕木酮糖激酶实施五、六碳糖共代谢调控。结果表明200 g秸秆水解得57 g葡萄糖和11 g木糖,出发株代谢流量显示丁二酸、乳酸及乙酸流量分别为2.547、0.726、0.611 mmol•g-1•h-1。乳酸脱氢酶突变株HF-1代谢分析显示,其乳酸流量降至0.0296 mmol•g-1•h-1,氟乙酸抗性突变株HF-2的代谢分析显示,其乙酸流量降至0.100 mmol•g-1•h-1,丁二酸流量有所下降。H还原力代谢平衡调控显示,少量柠檬酸盐的添加使HMP与EMP流量比从1.389∶0.389增至1.684∶0.330时,间接促进丁二酸代谢流量从3.005 mmol•g-1•h-1增至3.468 mmol•g-1•h-1。酶活调控显示,碳酸镁取代碳酸钙作为中和剂促使木酮糖激酶酶活从76 U•mg-1增至560 U•mg-1,进而使木糖代谢流量从0.0444 mmol•g-1•h-1增至0.453 mmol•g-1•h-1,最终五、六碳糖共代谢产丁二酸达68.7 g•L-1。  相似文献   

16.
采用转相法制备了阴离子聚丙烯酸羟基树脂包覆HDI缩二脲乳胶粒.用TEM观察了包覆乳胶粒形态结构,分析了影响包覆乳胶粒粒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乳胶粒呈现明显的核-壳结构,HDI缩二脲被聚丙烯酸羟基树脂包覆.聚丙烯酸羟基树脂分子量越大、溶剂极性越强,乳胶粒粒径越小.增加苯乙烯用量,乳胶粒粒径随之先减小后增加,苯乙烯质量分数为10%时粒径最小.乳胶粒粒径随羟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羟值为60 mg KOH•g-1时,乳胶粒粒径随着丙烯酸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羟值在90 mg KOH•g-1以上时,降低丙烯酸含量有利于乳液粒径的减小.降低聚丙烯酸链间的氢键作用力,增加羟基和HDI缩二脲间的氢键作用力,能获得粒径小而均匀的包覆粒子.  相似文献   

17.
负载金属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噻吩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维钊  郑经堂  何小超  赵玉翠 《化工学报》2008,59(11):2824-2829
以122型酚醛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首先进行阳离子交换,然后经炭化-活化制备了负载Ag、Cu和Ni等金属的球形活性炭材料,所得材料的孔结构和负载金属的形态分别采用低温N2吸附、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负载金属球形炭材料中金属以单质颗粒的形态存在,而其比表面积和孔容比未负载的材料略为下降。以噻吩-环己烷模拟溶液为考察对象,采用动态吸附方法,以穿透硫容为考察指标,评价了材料的吸附脱硫性能,并初步分析了其吸附机理。负载的球形炭材料的穿透硫容为1.46 mg•g-1,而负载Ag、Cu和Ni金属颗粒的球形炭材料的穿透硫容分别提高到3.66、4.43、5.07 mg•g-1。  相似文献   

18.
将三价铁固化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吸附材料,并对其吸附细菌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Ⅲ)是以化学键与胶原纤维结合,不会被水浸出;该吸附材料对细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当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浓度分别为1.02×107 cfu•ml-1和9.80×106 cfu•ml-1时,30℃条件下吸附1 h后胶原纤维对它们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2.04×109cfu•g-1和3.15×109 cfu•g-1,其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菌龄对吸附平衡的影响较大,而温度及pH的影响不大.进一步研究表明,胶原纤维固化铁对细菌的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由该方程计算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非常吻合,误差在2%以内;此外,其吸附速度非常快,吸附有可能是在材料的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姜岷  黄秀梅  李建  陈可泉  杨卓娜  郑晓宇  韦萍 《化工学报》2009,60(10):2555-2561
利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产丁二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可以改变HMP与EMP途径的代谢通量,从而影响胞内NADH/NAD+。在菌体最适氧化还原电位(-350 mV)条件下, HMP途径与EMP途径的通量比由43.6∶56.2提高至63.2∶36.5,间接合成更多的NADH,解决了丁二酸合成过程中还原力不足的矛盾,整个发酵过程中胞内NADH/NAD+比值有明显提高,发酵初期NADH/NAD+比值由2.19提高至8.73。最终丁二酸代谢通量从114.5 mmol.(g DCW)-1.h-1增至129.3 mmol.(g DCW)-1.h-1,副产物乙酸、甲酸的代谢通量分别降低30.6%、30.2%;丁二酸收率由75.46%提高至89.34%,生产强度达到1.18 g.L-1.h-1。  相似文献   

20.
添加有机酸强化粗颗粒石灰石烟气脱硫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方法,即通过在石灰石浆液中加入有机酸,采用大尺寸石灰石165~200 μm(-80+100目)代替传统的47 μm(325目)以下的细颗粒石灰石进行脱硫,同时在鼓泡搅拌吸收反应器脱硫装置上与传统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只采用165~200 μm石灰石浆液直接脱硫其脱硫率和石灰石利用率分别为60.7%和44%,但当石灰石(165~200 μm)浆液中乙酸浓度达到10~30 mmol•L-1,其脱硫率和石灰石利用率分别为95%和93.5%,都达到甚至优于传统石灰石脱硫中的结果,新型石灰石湿法脱硫系统的pH值在正常的脱硫区间波动也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添加乙酸促进SO2吸收的机理.本文提出的新型烟气脱硫方法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