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介绍了聚酯装置国产化工作的组织和开展情况。第一套国产化装置将于2000年底投料,这套装置可以达到90年代引进装置的技术水平,而它的设备购置费比成套引进减少了1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工艺调整和设备改造,在从意大利NOY公司引进的常规POY纺丝线上成功地生产了0.9~1.0dtex的锦纶6微细纤维。本文从聚合和纺丝工艺、设备以及油剂防腐三方面介绍了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3.
孟山都公司聚酯装置简介及放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年产量最小的一套从美国孟山都化学公司引进的连续法聚酯生产线的工艺和设备,以及装置的特点,并提出了装置放大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进口设备F370密炼机生产线的特点,并结合现场实际使用经验,对该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为制定解决办法和改造方案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从德国NEUMAG 公司引进的细旦丝设备的设计依据、工艺流程、主要装置的性能和特点,并对细旦丝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6.
鲁宏  王强 《磷肥与复肥》2006,21(2):56-57
在消化吸收引进法国压密法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介绍利用转鼓造粒生产技术,以55万元的投资,将压密法生产工艺改造成既可用压密法生产高浓度烤烟复混肥,又可用转鼓造粒生产外形圆整的高、中、低浓度复混肥的技术情况。已正常顺利运行3年多,共生产6.25万t中、低浓度复混肥,增加利税近312.5万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金阳腈纶厂NaSCN二步法生产腈纶的工艺和质量指标,并与国内近年来引进的腈纶装置生产情况进行了比较。说明我国只有加速腈纶国产化才是增加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中国化纤与非织造布市场近况,指出了中国在膨体变形丝(BCF)与非织造布设备研发中的滞后问题。以BCF生产线标准配置为例,指出中国BCF设备与国外的差距;以安德里茨(无锡)无纺布技术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以及该公司对某客户40 g/m2薄型布产品的特殊配置为例,指出中国非织造机械的不足,最后展望了中国未来BCF与非织造布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引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卡尔多炼铅法中SO2部分冷凝系统的设计、工艺过程及技术特点,针对国外同类装置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SO2烟气处理及自动控制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该技术的引进有利于提高我国回收治理烟气中SO2的技术及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10.
油田设备备件国产化的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备引进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硬件设施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一种体现。中国海洋石油海上设施上有大批的设备来自国外进口。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国内的总体科学技术力量有了很大提高,如何尽快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在保证稳定生产的前提下,实现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降低维修成本渐渐成为海上设施设备管理所面临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