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合金在固液共存状态的流变性能本构方程,结合凝固时补缩流动的特点,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推导了适用于具有B—K模型的固液态合金在枝晶骨架中流动的公式,分析了缩松的形成机理;运用非牛顿流体力学原理,推导了固液态合金中气泡、夹杂物、不同密度合金组元等在合金中作stokes流动的速度公式,提出了气孔夹杂、比重偏杆等缺陷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插入式接管的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检测时,探头应尽量保持与焊缝垂直,随着检测过程中探伤面的曲率不断变化,若按常规的缺陷定位方法容易产生错判,造成不必要的返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插入式接管管座角焊缝缺陷定位的公式,并利用Matlab建立了缺陷自动定位系统。降低了定位误判造成错误返修的可能性,并为缺陷返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如何检测老龄化飞机多层结构中的裂纹缺陷一直是无损检测领域的一个难点。脉冲涡流技术是一种可以对多层结构中缺陷进行有效检测的电磁无损检测技术。理论推导了脉冲涡流渗透深度的公式,得出适当的减小脉冲激励频率与增加占空比有利于检测深层缺陷。设计了实验系统与矩形传感器,对激励信号的频率与占空比进行了优化设计。对多层结构中的内层缺陷进行了实验,并对微弱的检测信号进行了必要的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证明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可以对内层裂纹缺陷进行有效的检测。脉冲涡流技术将会在航空无损检测领域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巨西民  莫润阳  姚欢  罗华权  蒋承君 《无损检测》2010,(11):877-879,883
基于管材焊缝超声一次波检测中缺陷的定位公式,分析了由探头K值和工件尺寸变化产生的定位误差,指出几种减小定位误差的修正方法;并对数字型仪器缺陷定位的原理及在实际检测中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交流电磁场检测技术现场应用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利用仿真技术分析了电导率、磁导率、缺陷长度、缺陷深度、提离高度以及缺陷埋藏深度等因素对交流电磁场检测结果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公式拟合。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及拟合公式的可靠性,为交流电磁场检测现场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复杂结构中焊接缺陷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端虎  刚铁  袁媛 《焊接学报》2005,26(11):71-74
采用X射线实时成像方法对复杂结构钛合金激光焊件进行了无损检测,并基于缺陷位置的线灰度分布曲线确定了焊件中微小缺陷的空间位置,推导出了一个计算缺陷埋藏深度的公式。针对峰值异常和斜凹形异常缺陷分别提出了一个缺陷到射线穿透焊件最薄处的投影距离自动提取算法。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算法能很好地计算出投影距离并进而确定缺陷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推导了含坡口角度的串列式扫查缺陷定位公式,通过理论扣实测分析,比较了焊缝坡口角度为零的缺陷定位公式与推导式,得出计算误差,并就焊缝坡口角度对缺陷定量的影响进行实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冯华平 《无损检测》2002,24(8):336-338
推导出筒体纵缝超声探伤缺陷定位计算式中各个参数的数学表达式,并存于程序型个人计算器中,可在缺陷定位中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张仁韦  徐越兰  李玉萍  周萍 《焊接》2015,(2):33-37,70
通过信号截取和幅值归一化对铜一钢感应熔敷焊焊接界面超声检测信号进行了预处理研究。采用Db8小波基函数对预处理后的典型缺陷波形进行了3层小波包分解,提取了典型缺陷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利用欧式距离公式对时域、频域及时频域3种不同的特征向量下缺陷类型的可分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选择时频域特征向量作为缺陷性质判定的依据,能确保缺陷分类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徐国军  胡华东  吴价宝  宋刚  陈庆军  许铭 《轧钢》2022,39(4):143-146
针对冷轧连退炉内薄宽规格深冲带钢易出现褶皱缺陷的问题,分析了炉辊凸度对带钢褶皱缺陷的影响,通过带钢临界张力计算公式推导出了炉辊危险系数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炉辊凸度越大,炉辊危险系数越大,带钢越易出现褶皱缺陷;经危险系数计算公式,可快速判断炉辊凸度值是否合理,将炉辊预判凸度值带入危险系数计算公式反复验证,可以快速获得合适的炉辊凸度值,避免褶皱缺陷的出现,提高了褶皱缺陷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11.
钯与稀土元素的合金化行为及其尺寸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稀土元素原子尺寸对Pd-RE合金的固溶度、共晶温度和各中间化合物的熔点或分解温度的影响。稀土元素与Pd的合金化行为显示了很强的相似性,借此可以预测某些尚未研究的Pd-RE合金的相稳定性和成分范围。讨论了固溶度及合金化行为与稀土元素电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锻坯感应加热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NSYS通用有限元软件,根据粉末锻造预后型坯型应加热的实际工况,模拟感应加热过程,并将实际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符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3.
汪新义  邬荫芳 《硬质合金》1996,13(4):196-200
利用配备能谱仪(EDS)的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添加稀土元素前后的YT14硬质合金的钴粘结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量稀土元素加入后,钴粘结相中W、Ti元素的固溶量提高;钴粘结相中f.c.c-Co相的点阵常数和所占的体积分数均较未加稀土的合金增大了.根据实验结果对稀土元素强化硬质合金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含磷电解液在微弧氧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变电解液的组成,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铝镁合金表面的微弧氧化处理,用SEM/EDS手段观察氧化膜的形貌及对其成分分析并测量微弧氧化膜的厚度,根据锉刀试验评价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磷元素的大化学计量比可以提高微弧氧化成膜速度,降低氧化膜的孔隙率,提高其致密性,增强与基体的结合力。并改变了氧化膜的组成;同时,分子的聚合状态也影响其成膜速度和氧化膜的孔隙率,链状聚合物可提高氧化膜成膜速度及氧化膜的致密性,降低其孔隙率,而环状聚合物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研究了铜/低密度聚乙烯(Cu/LDPE)复合材料在模拟宫腔液中的腐蚀行为,根据EIS特征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并进行数据拟合分析,获得了复合材料及其表层对应的界面电化学信息参数,如双电层电容、电荷转移电阻、Warburg阻抗等,通过比较两种材料表层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探讨了复合材料中铜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比微米复合材料的腐蚀速率低,且材料表层不易沉积腐蚀产物,更适合作为新型宫内节育器材料.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对Fe53Nd37Al10合金甩带速度为40 m/s和20 m/s条带样品的磁性能、磁粘滞行为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合金条带的矫顽力机理。结果表明:Fe53Nd37Al10合金甩带速度为40 m/s和20 m/s条带样品的剩余磁化强度Mr分别为33.50 Am2/kg和36 .05 Am2/kg,矫顽力iHc为62.00 kA/m 和121.50 kA/m。40 m/s条带样品的热涨落场Hf,激活体积Va和激活直径Da分别为2.47 mT,3.90×10-18 cm3和19.53 nm;而20 m/s条带样品为2.73 mT,3.53×10-18 cm3和18.89 nm。40 m/s条带样品里面存在直径小于5 nm的纳米团簇,而20 m/s条带样品的纳米团簇直径为5-10 nm,且纳米团簇数量更多。Fe-Nd-Al非晶条带里面同时存在交换耦合和钉扎两种作用,纳米团簇的尺寸和数量,以及多个团簇组成的作用单元是影响非晶条带矫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包铝层对铝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卓元 《腐蚀与防护》2001,22(5):191-192,195
对LC4CS、LY12CZ、LF6M三种铝合金在厦门海域全浸区有、无包铝层的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通过自腐蚀电位和电偶电流的测量,对LF6M(包铝)在厦门海域潮差区的反常腐蚀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平板轧制咬入阶段非稳定变形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显式动力学弹塑性有限元方法 ,对平板轧制过程中咬入阶段的非稳定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轧辊采用刚性辊 ,轧件为弹塑性材料 ,其它工艺参数均采用与实验相同的实际数据。通过模拟 ,得出平板轧制咬入阶段非稳定变形的整体视图 ,并进一步分析了压下率对非稳定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Electroless Co-Fe-P alloys were deposited from an alkaline bath, containing boric acid as a buffer agent and sodium citrate as a complexing agent. As a result,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of the bath, the iron content of the deposit increased, whereas the cobalt and phosphorus contents decreased. The structure of the deposit was investigat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The deposit consisted of hexahedron phase Co, cubic phase Fe-Co, and amorphous phase (crystalline). The magnetic performances of the deposit were studied using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 The more the content of Fe and the less the content of P (the content of Co being less), the better the magnetic performances of the deposit. The Co-Fe-P deposit was suitable for use as soft magnetic material.  相似文献   

20.
欧阳春  唐美英 《硬质合金》2001,18(3):160-163
采用滚动制粒成型新工艺 ,通过氢气烧结制备出了尺寸为 +6 0~ - 40目的球粒硬质合金。研究了不同成型剂及其浓度、加量和加入方式对滚动制粒性能、球粒质量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滚动制粒成型工艺可获得高质量的球粒合金坯体 ,从而制备出具有良好物理力学性能和内部组织结构的球粒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