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旨在探究微波干燥技术在花椒干燥上的应用条件。通过对干燥后花椒的颜色、香气、麻味、含水率以及爆籽率5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考察微波干燥功率、干燥时间、铺料厚度对其干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条件对花椒干燥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是:微波干燥功率>微波干燥时间>铺料厚度。当微波干燥功率为480W,干燥时间4min,花椒铺料厚度4cm时,花椒品质各指标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四川两个产地不同采收期的竹叶花椒籽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GC-MS分析竹叶花椒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7月下旬采收的竹叶花椒籽成熟度高,水分及挥发物、灰分与粗脂肪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达到99. 33%,此时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含量为39. 31%,具有良好的油料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产地或不同品种花椒籽主要组分及利用压榨法和浸出法提取的花椒籽毛油进行检测,并对花椒籽毛油精炼效果及精炼油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4个花椒籽样品的粗脂肪含量为11.95%~25.41%,粗蛋白质含量为7.89%~11.03%,粗纤维含量为23.71%~31.27%;5个花椒籽毛油样品的酸值(KOH)为14.24~66.51 mg/g,过氧化值为9.01~31.47 mmol/kg;同一品种的花椒籽,其压榨毛油和浸出毛油的质量差别不大,但不同产地或不同品种的花椒籽,其毛油质量相差很大;所有花椒籽毛油的色泽均较深;花椒籽毛油经碱炼脱酸、吸附脱色和水蒸气蒸馏脱臭后,其酸值、过氧化值都可达到GB/T 22479—2008《花椒籽油》的质量指标,但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花椒籽毛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0%以上,其中亚麻酸含量为20%左右,棕榈酸含量超出国标中标识的上限值,其他脂肪酸含量均在国标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花椒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就近年来有关花椒籽的研究利用作一介绍,并阐述了花椒籽油中α-亚麻酸的生理功能、富集纯化方法、应用及抗氧化研究,旨在促进花椒籽的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得到速冻油条方便、快捷的加热方式,研究微波加热条件(微波功率、加热时间和加热质量)对速冻油条温度、水分含量、质构性质等品质特性的影响。依据感官评价结果,得到最佳微波加热条件。研究结果表明:240 W微波功率加热速冻油条160 s,水分损失少,食用口感好,感官品质高,是速冻油条的最佳加热条件。若要节约时间或节能省电,更适宜采用400 W加热90 s或者640 W加热60 s的加热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了挖掘微波在小龙虾热加工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以水煮小龙虾为对照,通过热成像温度分析、摄影图像色泽分析、质构和脱壳完整率分析以及感官分析等方法,全面地分析了不同功率密度的微波加热对小龙虾品质(色泽、质构、脱壳完整率、质量损失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龙虾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和表壳色泽分布不均,但高功率密度和长时间的微波加热有利于小龙虾温度和橘红色泽分布趋于均匀,其中5 W/g微波加热4.5和5.5 min的小龙虾外观评分分别与水煮4.5和5.5 min的小龙虾无显著性差异。随微波加热时间和功率密度的增加,小龙虾的质量损失和虾肉的水分流失随之增加,进而影响了虾肉的质构特性、剪切特性、挤压损失和口感。对于不同功率密度的微波加热,小龙虾虾尾的口感与其质构特性和剪切特性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其中虾尾的口感与虾尾表面硬度、紧实度、含水量和挤压损失呈正相关,与虾尾剪切力、剪切能呈负相关。此外,3 W/g微波加热3.5 min的虾尾口感评分最高,且与水煮3.5 min的虾尾口感无显著差别,但非水环境下微波加热的小龙虾比水煮小龙虾更容易脱水且更难脱壳,这使得微波加热的小龙虾虾尾的形态和色泽较水煮更差。随着微波加热时间或功率密度的增加,微波小龙虾虾尾的L*b*值有所增加,但虾尾的a*值下降且脱壳完整率的改善不明显。综上,微波在小龙虾的热加工中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微波加热预处理大豆对磷脂和豆粕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频率2450MHz、功率650W之微波炉对整粒大豆进行预处理加热试验。在不同的加热时间条件下,对其提取的油脂与豆粕质量指标(水化脱胶油中NHP含量、PDI指数等)进行分析与测定。其结果初步表明:应用微波加热新技术,对钝化酶,提高豆粕蛋白质与油脂的品质行之有效。与传统热传导加热处理方式(蒸汽、热空气、导热油等)相比,微波加热具有时间短、选择性好的特点。并指出:本实验条件之最佳热处理时间为1 1/3min至2.5min。为兼顾豆粕与油脂品质的最优化,笔者提出:适当延长微波加热恒温阶段的时间、采用必要的低温处理作为工艺依据。相应的技术措施有如:调节水分、料层厚度与操作压力以及采取气流干热与微波真空干热预处理相结合的节能工艺等。  相似文献   

8.
花椒作为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经济作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和使用历史。近年来,消费者对花椒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逐步趋于多样化。为了促进花椒系列产品的开发,对花椒油和花椒籽油的定义、分类和主要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花椒油和花椒籽油分别是以花椒果皮和花椒籽为原料制备的产品,花椒油根据制备方式不同分为花椒调味油、花椒精油和花椒油树脂。花椒籽油的主要制备方式为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综合创新花椒中脂肪的精深加工技术,拓宽花椒食用、药用等范围,是实现花椒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花椒籽油的提取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花椒籽含有27%~31%的油脂,尤其是α-亚麻酸的含量占油脂总量的33.3%。为了合理利用花椒籽资源,着重研究了提取花椒籽油最佳方法及最优条件。同时对花椒籽的国内外研究利用情况,市场应用情况和前景作了客观的分析论证,以期促进花椒籽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微波加热对苹果罐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测定不同加热方式样品的升温曲线,对比了传统加热和微波加热对苹果罐头品质的影响,其次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加热时间和果块重量对苹果罐头品质的影响。样品品质的评判指标为样品的硬度、Vc保存率、色泽和感官评价。数据表明:微波加热升温速度快,样品的硬度、Vc保存率和感官评价较传统加热的高。微波功率为500W时,样品的硬度为和感官评价最好,加热时间为3 min时样品的硬度、Vc保存率和感官评定较高。果块重量在16 g到28g时对于苹果罐头的品质的影响不明显,当果块重量为34 g时有较大的影响,会发生局部加热不均匀。在500 W功率下,加热时间3 min的样品硬度为2.3 kg/cm2,Vc保存率达到20.87%并且感官评价最好。因此微波加热应用于苹果罐头加工中能明显提高果肉的硬度,保持其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鲜食青花椒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彪  姚佳 《食品科学》2012,33(12):46-51
为了延长青花椒的贮藏期,以汉源青花椒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温蒸汽短时热处理方法,以挥发油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为指标,在研究蒸汽压力、蒸汽处理时间和载料量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的最佳热处理工艺条件为蒸汽压力0.33MPa、蒸汽处理时间12.4s、载料量2696g/m2,在此条件下响应面模型预测的挥发油含量为0.41mL/20g。  相似文献   

12.
徐怀德  唐菊  刘立芳 《食品科学》2010,31(15):55-59
为开发花椒籽油中的α - 亚麻酸,对猪胰脂肪酶水解花椒籽油的酶解特性和水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水界面面积(αt)与温度(t)、搅拌速率(ω)、底物浓度(S)的关系为αt=0.04ω 0.577t1.242S(1+0.02S)。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服从Arrhenius 方程,反应活化能为21.891kJ/mol。以米氏方程为理论基础,考虑αt 对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猪胰脂肪酶对花椒籽油的水解动力学模型。猪胰脂肪酶水解花椒籽油的适宜条件为:温度50℃、油质量分数30%、酶质量浓度72.9g/L,在此条件下反应4h 后水解率达57.13%。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菌落计数法对花椒籽蛋白抗菌肽的抑菌效果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菌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抗菌肽的抑菌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经不同温度、加热时间处理后,抗菌肽的抑菌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抗菌肽在经p H 2.0~12.0处理后仍有抑菌活性,p H 2.0时的抑菌率最低(58.13%),p H 12.0时的抑菌率最高(79.17%);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经K+、Ca2+和Fe3+处理后的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分别呈降低、增加、变化平缓的趋势,经0.1 mol/L K+处理后的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明显增强;经有机溶剂处理后,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有所降低;经吐温20、吐温80处理后,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极显著增强(p0.01),SDS对抑菌活性的增加不显著。因此,抗菌肽具有很好的热、酸碱、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稳定性,而表面活性剂(吐温20、吐温80)能使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4.
刘玉兰  李锦  王格平  孙国昊 《食品科学》2021,42(14):195-201
以新鲜花椒籽为原料,分别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得花椒籽毛油,对毛油进行精炼得花椒籽精炼油,检测花椒籽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酸价、过氧化值、酰胺类化合物含量及感官评价,并与8 个市售花椒油的品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鲜花椒籽压榨和浸出毛油酸价(以KOH计)分别为5.94、7.37 mg/g,过氧化值分别为1.13、0.59 mmol/kg,明显优于贮存不当的花椒籽所制取的毛油,精炼花椒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达到GB/T 22479—2008《花椒籽油》中一级油指标要求;花椒籽油中酰胺类化合物含量为7.82~9.80 mg/g,达到并明显优于DBS 51/008—2019《花椒油》中对应指标大于等于2.0 mg/g的要求,也在8 个市售花椒油酰胺类化合物含量7.92~19.11 mg/g范围之内;花椒籽油和花椒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最高的均为烯烃类化合物,其次为醇类;2 种油脂的感官评价均呈现明显的麻味和辛辣味。新鲜压榨花椒籽油与作为风味油或调味油的商品花椒油相比,无论是在反映花椒油特征的酰胺类化合物含量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方面,还是感官评价方面均具有高度相似性和一致性。新鲜花椒籽压榨油香味浓郁、麻味强烈,可以作为优良的花椒籽风味油开发应用,这对实现花椒籽高值化加工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质花椒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娜  赵莉莉  魏安智  杨途熙 《食品科学》2017,38(18):113-118
为比较不同产地花椒种质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并作出营养评价,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快速检测13个不同种质花椒的氨基酸组成,采用氨基酸比值、氨基酸比值系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以及含量阈值比营养学方法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花椒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均含有被检测的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除色氨酸以外的7种必需氨基酸,具有较丰富的营养价值。不同种质花椒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氨基酸总量在5.82%~10.9%之间。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值在0.17~0.33范围内,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值在0.21~0.48范围内,都低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模式参考值0.4和0.6。花椒果皮中药用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8%左右,其中陈家圪崂无刺花椒(ZB1)果皮药用氨基酸质量分数最高,达6.70%,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1%,不同种质花椒果皮药用氨基酸含量相差较大,但是在总氨基酸中所占比例基本一致。花椒果皮样品中蛋氨酸+半胱氨酸为第1限制性氨基酸,天冬氨酸属于鲜味氨基酸对花椒风味有较高的影响。对13个花椒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归为3类,陈家圪崂无刺花椒营养价值最高,可根据不同花椒种质氨基酸含量的多少开发和利用花椒植物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16.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花椒油中酰胺类物质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花椒油中酰胺类物质的含量是影响花椒油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了应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花椒酰胺类物质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应用甲醇萃取花椒油中的酰胺类物质,在萃取时间为4h,萃取温度为40℃,萃取液3h内测定时,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酸性蛋白酶酶解花椒籽蛋白制备抗菌肽,以底物质量浓度、酶与底物比、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以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法对花椒籽蛋白制备抗菌肽工艺进行优化。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30 mg/mL、酶与底物比3.0%、酶解pH 4.0、酶解温度51.2 ℃、酶解时间4.7 h,此条件下酶解产生的抗菌肽复合物的水解度为9.05%,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56.98%。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影响花椒CO2超临界萃取的因素:萃取压力、时间、温度、CO2流量、夹带剂用量进行考察,由正交试验确定了较优萃取工艺,对花椒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CO2流量>乙醇夹带剂用量;得出超临界萃取的较优工艺,以期为花椒CO2超临界萃取的工业化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花椒对3种泡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证实:花椒添加量不同,3种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均先增大再减小后趋于平衡,蔬菜种类不同,亚硝酸盐消长规律差异较大;花椒添加量增加,亚硝峰出现时间延迟,亚硝峰值及亚硝酸盐平衡值减小;花椒添加量为2g/L时,3种泡菜感官评分均最高,均出现在第8天,此时亚硝酸盐趋于平衡,平衡值小于国家标准限量(2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