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速寿命试验作为一种氢镍蓄电池寿命考核办法得到普遍应用,80 Ah氢镍蓄电池进行了模拟地球同步轨道最大放电深度充放电的加速寿命试验,结果表明,该种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超过了20年的在轨等效工作寿命.但使用该种氢镍蓄电池的卫星尚处于初期业务开发阶段,蓄电池实际放电深度要远低于设计最大放电深度,不能较好地验证80Ah氢镍蓄电池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石墨烯取代导电炭黑,与氢镍电池的负极材料进行复合,在氢镍电池生产线上试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氢镍电池(S C2000 m Ah),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与使用导电炭黑的氢镍电池相比,石墨烯氢镍电池在0.5 C充电状态下,内阻降低了约6.04%;45℃搁置7 d后,荷电保持性能提高了约2.79%;0.5 C放电至1.0 V时,循环使用寿命提高了约15%。因此,利用石墨烯作为氢镍电池负极的添加剂,对提升氢镍电池的性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空间用氢镍电池是星上能源部分的重要组件,其力学性能和疲劳寿命是否满足要求直接关系到卫星安全及可靠性.采用I-DEAS11 NX建立110 Ah氢镍蓄电池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强度计算及疲劳分析.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80Ah氢镍蓄电池组在轨运行期间,电池组电压和衰降情况,对在轨三个地影季氢镍蓄电池组在轨性能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与地面寿命试验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电池性能良好,对氢镍蓄电池组在轨管理长寿命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压氢镍电池陶瓷极柱的密封性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设计了一种陶瓷极柱的正压氦检方法,有效提高了极柱的检漏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氢镍电池使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氢镍电池的可靠性,快速准确考核氢镍电池的使用寿命,对氢镍电池进行恒定DOD 80%加速寿命试验。寿命试验已完成2 137次,试验电池性能正常,满足在轨应用15年以上,表明该种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寿命能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对寿命试验中电池充放电过程曲线,电池充放电量比,充放电时电池温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在轨合理应用电池,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采用精密的刮刀涂布法制成锂离子电池,并用防爆盖帽作为电池盖帽。利用电化学性能测试对电池进行测试。倍率测试表明电池的倍率可以达到5 C,循环测试其寿命达到400次以上,针刺表明其安全性能良好。电池的容量达到1 300 m Ah以上。  相似文献   

8.
氢镍蓄电池(Ni-H_2 Cell)是目前在轨应用较多的一种空间储能电源,具有安全可靠、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对80 Ah氢镍蓄电池寿命试验数据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了高轨道应用氢镍蓄电池的容量衰降模型和电压衰降模型,可用于卫星氢镍蓄电池组在轨性能的近似评估,更好地了解在轨氢镍蓄电池组的性能变化趋势,为整星供电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明文成  赵梁博 《电源技术》2016,(10):2006-2009
简要介绍了空间用60 Ah氢镍蓄电池组的结构设计及结构组成,并对该蓄电池组进行了容量、过充电、过放电、高低温寿命等实验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蓄电池组的设计和性能满足空间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空同用高压氢镍电池在耐用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壁状催化灯芯技术、电堆热平衡技术、高耐用性Pt/C催化剂应用等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可行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制备的电池(40Ah)1C充电200min后不会损坏;在周期为90min(充电48min,放电42min)、70%DOD的条件下,循环寿命超过12000次.  相似文献   

11.
包有富 《电池》2007,37(4):284-285
研究了AGM隔板饱和度对VRLA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通过对同批5只不同隔板饱和度12 V、100 Ah(C10=100Ah)电池进行100%DOD循环寿命试验,将AGM隔板饱和度控制在92%~96%之间,会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隔板饱和度较高的VRLA电池循环寿命较短,主要是由于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充电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12.
研制开发出混合动力电动车用80 Ah方型MH-Ni(氢镍)动力电池及其96 V/80 Ah、384 V/80 Ah高电压电池组系统;在-20~55℃宽温度范围条件下,电池可在SOC0.2~0.8范围内进行3~10 C的脉冲充放电,12 V电池模块比能量达61 Wh/kg,峰值比功率达到406 W/kg,电池28天荷电保持率达91%;电池1 C寿命正在测试中,目前已达500次无任何衰减.96 V或384 V高电压电池组大电流充放电特性、热管理、性能一致性状态及安全可靠性较好;384 V/80 Ah电池组及其管理系统完成城市客车工况150 h台架可靠性实验考核,并顺利进行在燃料电池/MH-Ni电池为混合动力的城市客车的装车运行实验,电池组性能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3.
高性能MH/Ni电池正极助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制备了一种表面部分氧化的氧化钴催化剂作为添加剂,用于发泡式氢镍(MH/Ni)电池镍正极,可使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提高至95%以上,大电流充放性能得到改善,电池循环充放寿命延长。作者系统研究了制备条件、添加量、氧化度、正负极配比对氢镍(MH/Ni)电池的容量,循环充放寿命,大电流放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铅粉粒径分布对阀控铅酸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粒度分布仪测量、BET孔隙度及比表面积分析、微电极线性扫描及成品电池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的铅粉对活性物质和阀控铅酸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铅粉粒径对极板的孔隙度、成品电池的初始容量、充电接受性和循环寿命有较大影响.铅粉平均粒径为15.846μm的铅粉B具有较理想的初始容量和循环寿命,3 C测试结果分别为3.69 Ah和327次.  相似文献   

15.
汤秀芬  魏凤兰 《电池》2007,37(5):378-379
采用普通三段式充电和慢脉冲快速充电法对12 V、10 Ah VRLA电池分别进行70%DOD和100%DOD循环测试.慢脉冲快速充电过程中的大电流和去极化作用,使电池的内阻增加缓慢,电池的循环寿命分别比普通三段式充电法的增加了约300次(70%DOD)和170次(100%DOD).  相似文献   

16.
电动自行车用氢镍电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性能指标,重点研究分析了氢镍电池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性,提出采用小容量圆柱型C型氢镍电池,将10只单体串联成一个电池块,以8个电池块组合成一个电池组,使电动自行车的工作电压上升到96V,工作电流减小到2A左右。这种技术路线使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过充性能、高低温性能及循环寿命、可靠性等指标可以有较大的改进,对电机及调速控制器和充电器的设计产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软包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保持量对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娟  孙嘉隆  孙珊珊  宋春冬  杜晨树 《电源技术》2021,45(4):443-445,477
锂离子电池制备过程中对电解液保持量的合理控制是保证电池循环寿命非常关键的工艺步骤.研究了电解液的注入量、化成压力与电解液保持量的关系以及电解液保持量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的材料体系下,电解液的注入量与电解液的保持量呈正相关,当电解液注液量足够时,注入量为1.60 g/Ah以上时,电池0.7 C下充放电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0%.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化成工艺参数,当化成压力为2.2 MPa,保持量大于1.56 g/Ah时,0.7 C下充放电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0%,同时,随着注入量的增加,电池循环失效的概率也会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本公司生产的氢镍动力电池进行日历寿命测试,研究了测试过程中电池高度、放电功率和回馈功率、放电电阻及回馈电阻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氢镍动力电池日历寿命衰减的原因,并对使用过程中如何提高氢镍动力电池的日历寿命给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9.
陈涛  耿利群  任岳  朱仁江 《电源技术》2014,(4):618-620,626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不锈钢衬底上制备全固态薄膜锂离子二次电池。通过用SEM来观测单层薄膜材料的形貌,电化学工作站测定单层薄膜的交流阻抗谱,蓝电电池测试系统表征薄膜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在电位为4.0~0.3 V之间,该薄膜电池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经过200次循环之后,充放电容量相对趋于平稳,放电比容量基本稳定在4.0μAh/cm2左右;以10μA恒定电流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5.4μAh/cm2,循环寿命则达到1 000次以上。  相似文献   

20.
EV用MH/Ni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毛立彩  吴锋  石印洲  杨林 《电池》2004,34(5):340-341
研究了由264只方形MH/Ni单体电池串联组成的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其单体电池的额定容量为100 Ah,能量密度达到75 Wh/kg,经过800次循环寿命测试,电池仅有10%的额定容量损失;电池组快速放电性能可以满足电动轿车加速和爬坡的要求;电池组一次充电,电动轿车以40 km/h匀速行驶续驶里程超过300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