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太阳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已经商业化的今天,各自都还有发展空间。鉴于两大电池体系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及无法解决的弱点,可光辅助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型电池。纵观各项相关文献,目前为止,相关电极材料鲜有显著的研究进展。科学家们使用了很多材料进行探索,但是实验结果表明,材料间的能级匹配、光生载流子的高氧化还原电位、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和粒子的粒径大小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最终要找到一个既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又具有高储存容量的材料还有艰难而漫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二次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研制开发的最新成果;讨论了这些可充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二次电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体积比能量和质量比能量分别为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约1.5倍和2倍。为充分发挥锂离子电池比能量高这一特点,生产电子设备的厂家在设计使用该类电池的整机线路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该类电池的有关特性、使用方法及电路设计原则,包括放电电流的控制、充电方式的选择、充电电压的限制以及避免过充放等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二次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Li Co_xNi_(1-x)O_2的合成条件对结构的影响,及LiCo_xNi_(1-x)O_2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由于电池工作特性的非线性特征,要想获得不同电流充满电的充电时间,需要建立电池的统一充电模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了0.2 C和1 C的充电实验,将不同电流的充电时间进行标准化,去除欧姆内阻影响后,两条充电电压-时间曲线表现了很高的相似度;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锂离子电池充电曲线进行拟合,获得恒温条件下,不同倍率的充电曲线模型。用该模型分别对0.4 C、0.5 C、0.6 C、0.8 C、1 C和1.2 C的充电曲线进行预测,充电至截止电压的时间与试验实际值的误差分别为0.4、0.63、0.8、1.24、1.22、1.13 min。实验表明,充电模型可用来预测不同充电电流的充电时间,为充电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碳负极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焦炭、石墨、难石墨化碳及碳纤维、中间相微球等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碳负极材料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从寻求锂离子电池最佳充电制式的角度,定位了优化充电的范畴,即实现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回顾了优化充电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归纳为模型仿真优化、电流分段优化、恒流恒压改进优化等3类.阐述了不同充电技术采用的思路、方法、算法、模型及充电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各种正负极材料进行对比试验,采用其中容量高的电极材料组装成电池进行电容量测试,从而选出较优的正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均衡充电的设计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考虑问题周全,方案完整;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同时可靠性高;方案扩展性好,应用更加广泛;使用过程中可以用PC机进行实时监控,更加人性化等。通过实际测量分析,达到了预期要求,在很多场合中的实际应用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晓娜 《电池工业》2013,18(1):47-50
采用三电极的方法分别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的电位变化来研究电池的自放电.锂离子电池存储过程中的自放电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存储温度和存储时电池的充电状态,温度越低,电池的充电状态越低(但电压范围有限制:3.8~4.2V)自放电越小.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自放电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电池内部的副反应;二是内部微短路.内部微短路是由极片表面的颗粒及阴极极片边缘的金属毛刺所引起的电池内部微短路造成的.减小这些影响因素,可以降低电池的自放电.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及充电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保伯  梁艳  刘务华 《电池》2005,35(1):53-54
为提高电池组的充放电循环效果,要对电池组实现均衡充电.充放电测试和实效实验表明:采用平行式充电安全、可靠,以0.3 C充电,并以电流控制来实现红灯变绿灯的显示,则充电时间为4.5 h,实现较快速充电,并可达到荷电95%以上,可作为充电器参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彭忠东  杨建红  邓朝阳  刘业翔 《电池》1999,29(3):125-127
综述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叙述了LiCoO2、LiNiO2、LiMn2O4及被修饰的LiCoO2、LiNiO2、LiMn2O4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快速充电基本原理,对锂离子电池的传统充电方法——五阶恒流充电方法和快速充电方法——五阶恒流快速充电方法进行了分析.按照连续正交技术确定了五阶恒流充电的最优充电模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五阶恒流快速充电的充电模式,并对两种充电方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两种充电方法都能够完成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加入放电脉冲可以增大充电电流的大小,增长大电流持续时间,从而实现了快速充电.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充电方法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各自的优缺点,总结了充电方法的评价指标,包括充电效率、充电时间和电池循环寿命等,对平均电流相同时的脉冲充电和恒流充电进行了实验对比,为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充电方法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各自的优缺点,总结了充电方法的评价指标,包括充电效率、充电时间和电池循环寿命等,对平均电流相同时的脉冲充电和恒流充电进行了实验对比,为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分为线性充电和开关式充电,主要解决充电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和热问题,对两种充电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为了利用充电状态信息对未来的过程进行监测,进行了电池容量的测量研究,主要解决充电所需时长、实时充电状态、现有容量下电池的续航时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大电流快速充电成为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但大电流充电很容易在电池内部引起严重极化,影响电池的性能与寿命。本文研究不同充电模式对锂离子电池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基于LiMn_2O_4/石墨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瞬态计算模型,充分考虑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电化学过程和内热源实时变化,通过变电流充电时电池端电压变化和电解液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电池内三种极化的时变特性。然后,研究不同恒流充电倍率下电池端电压和极化电压随SOC的变化规律,提出表征电池极化程度和极化电压对电池充电过程影响的变量P_A与SOC_c,定量分析不同充电条件下极化电压对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影响。最后,研究Reflex快速充电条件下极化电压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正向充电时间t_(ch)对电池极化及充电过程的影响,并给出了建议t_(ch)值。结果表明,极化电压受充电电流和SOC的直接影响,而其变化又直接影响电池端电压的变化,Reflex快充方法能有效抑制电池极化,减弱其对充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军队迫切需要缩短电池充电时间的问题,在分析材料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可高倍率充电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定位和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与现行体系兼容、充电倍率确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