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电子束预辐照接枝法,以水为溶剂,硫酸铜为阻聚剂,将丙烯酸接枝到尼龙-66滤膜上面。探讨电子束吸收剂量、丙烯酸单体浓度、接枝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滤膜接枝率的影响。对不同接枝率的滤膜进行吸水性测试,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接枝前后的滤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成功接枝到尼龙-66滤膜表面,接枝后样品表面孔洞减少,表面粗糙度增加;接枝率随着吸收剂量、丙烯酸单体浓度、接枝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后渐渐趋于平缓;接枝后的滤膜吸水率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聚四氟乙烯—苯乙烯—反丁烯二酸接枝共聚物的表面和断面结构。在实验温度19~40℃范围内,辐照剂量率高于临界辐照剂量率,接枝发生在薄膜表面,反之低于临界辐照剂量率,接枝在薄膜整体内进行。在表面接枝的条件下,接枝共聚物表面形成大大小小有规则的球状结构。接枝的表面层是由聚四氟乙烯—苯乙烯—反丁烯二酸接枝共聚物的内层和苯乙烯—反丁烯二酸均聚物的外层所组成,它们之间以化学键相联。粘结性能的主要贡献是外层。根据单体的扩散和渗透讨论了接枝过程和机理,及其对表面结构的影响。凡为表面接枝,其粘结强度均大于100kg/cm~2,反之整体接枝的粘结强度均好40kg/cm~2以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预辐照接枝的方法研究了丙烯酸甲酯(MA)单体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考察了吸收剂量、单体浓度、接枝聚合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UHMWPE纤维接枝MA的接枝率较高,最高可达约151%,接枝率随吸收剂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接枝前后纤维官能团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接枝前后纤维表面的形貌。  相似文献   

4.
通过共辐射接枝法,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接枝聚合到尼龙滤布表面,通过测定接枝聚合前后尼龙滤布质量变化来计算接枝率。以无水甲醇为溶剂、硫酸铜为阻聚剂,考察了接枝率随单体浓度的变化规律,测试了接枝前后尼龙滤布表面与水的接触角(CA),并研究了接枝前后样品的热分解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聚合后的样品热分解温度降低,单丝表观尺寸增大且表面粗糙度增加,随着接枝率的升高,改性尼龙滤布的接触角逐渐减小,亲水性增强,这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在室温时的亲水性相符。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体积比为1∶1的异丙醇/水、甲醇/水混合溶剂作为接枝溶剂,通过调节丙烯酸单体浓度得到不同接枝率和不同表面接枝链分布的接枝膜,用接枝膜诱导形成了不同形貌特征的硫化镉.研究表明,接枝率越大,硫化镉在聚乙烯接枝膜表面的分布越密集;与甲醇/水为混合接枝溶剂相比,在异丙醇/水为混合接枝溶剂的接枝膜上的硫化镉颗粒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子束辐射接枝工艺,在保持本体强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对聚四氟乙烯(PTFE)板材的表面丙烯酸接枝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扫描测试表明丙烯酸成功接枝到PTFE板材表面。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辐射接枝工艺参数对接枝量的影响,并择优选出最佳的辐射接枝工艺条件:吸收剂量为18 kGy,丙烯酸浓度为60%,反应温度为70℃。表面接触角测试表明,接枝改性后PTFE板材表面浸润性较改性前大幅提高,水接触角由120°下降到60°。黏接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辐射接枝改性可显著提高PTFE的黏接强度,达到23 N/cm~2。  相似文献   

7.
用电子束引发预辐照接枝的方法,在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薄膜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制备了含有高活性环氧基团的聚合物膜。详细研究了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吸收剂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接枝物的组成、热性能和表面形貌。FT-IR测试表明接枝物为HDPE-g-GMA共聚物;接枝膜的熔融温度Tm以及修正后HDPE组分△Hf(HDPE)均随着接枝率的增大而降低,原因归结于HDPE接枝后结晶度降低。HDPE-g-GMA膜的AFM图像显示其表面粗糙度增加,进一步证明膜表面发生了接枝反应。  相似文献   

8.
γ射线共辐照接枝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表面亲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γ射线液相共辐照法对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超滤膜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链转移剂异丙醇(Isopropanol,IPA)、盐酸(Hydrochloric acid,HCl)、阻聚剂CuSO4浓度对接枝率及膜表面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涉实验条件下,接枝率随辐照剂量和接枝体系中单体浓度的增大,随CuSO4及IPA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改性膜表面接触角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接枝体系中HCl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接枝率,有效降低改性膜表面接触角;改性后PVDF超滤膜表面亲水性显著提高,表面接触角由改性前的83.3°可降低至改性后的39.2°.  相似文献   

9.
PE-AA辐射接枝共聚合的反应历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乙烯(PE)与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的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接枝反应过程及特征:单体首先在PE表面接枝,然后进入内部进行本体接枝。研究表明:表面接枝为动力学控制,本体接技系扩散控制,单体在膜内的扩散与单体极性及聚合物的结晶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预辐射聚丙烯膜接枝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预辐射接枝法对预辐射的聚丙烯(PP)膜接枝不同分子量的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分别研究了不同接枝溶液体系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ART)和水接触角等的测定,观察了接枝前后PP膜表面性能的变化;还接枝前后PP膜绎血液蛋白吸附、血小弧的吸附以及样品表面血栓量等,以比较接枝前后样品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PE—AA辐射接枝共聚合的反应历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聚乙烯(PE)与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的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接枝反应过程及特征:单体首先在PE表面接枝,然后进入内部进行本体接枝。研究表明:表面接枝为动力学控制;本体接枝系扩散控制,单体在膜内的扩散与单体极性及聚合物的结晶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真丝绸的染色性能差,是制约真丝绸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前人使用化学方法和高能辐射方法对真丝绸接枝共聚改性的研究基础上,本工作在不添加任何光引发剂或光敏剂的前提下,利用紫外光对真丝绸表面进行光化学接枝改性。详细研究了紫外光源类型、单体类型、单体浓度、光照时间、反应环境温度、表面活性剂、pH值等诸多因素对接枝率和相应接枝共聚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探索接枝条件对接枝共聚物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着重研究接枝单体、接枝条件与真丝绸染色性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结合辐射接枝聚合和原位氧化还原聚合,通过三步处理,将聚苯胺(PANI)共价接枝到普通棉织物上,得到具有较好导电性的导电织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三步接枝过程中棉织物的化学结构变化,证明了PANI被成功接枝到棉织物表面。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接触角(CA)表征处理过程中棉织物的微观形貌及表面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接枝后棉纤维表面完全被PANI接枝层所覆盖,且所得织物的表面疏水性明显增大。接枝棉织物的导电性测试证明,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当PANI接枝率为10.2%(重量分数)时,其表面电阻可降到108?/?的量级,达到了抗静电织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用2.45GHz微波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材料进行了表面接枝共聚改性研究。经接枝后的表面,亲水性、粘接性均有明显改善;X射线光电子能谱、衰减全反射富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表明,表面发生了明显的脱氟交联并含有极性基团,而且表面形貌也发生了变化,证实接枝已获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分析结果与改性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45GHz微波非平衡等离子体引发单体在聚四氟乙烯材料表面接枝共聚改性。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衰减全反射富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湿法技术对原始样品及接枝后的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接枝后聚四氟乙烯表面的化学结构、成分和形貌均发生了相当大变化,出现了明显的脱氟交联,表面上引入了不同种类和不同含量的含氧功能基团。对样品进行的润湿实验和粘接实验证明,接枝样品表面的亲水性极佳,粘接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证实了接枝已获成功。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酸在PET膜表面的紫外光共辐射接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水性体系中,经紫外光(UV)辐射引发在PET膜表面的丙烯酸接枝聚合反应的实验影响因素,考察了光敏剂、单体浓度以及接枝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接枝率下接枝膜对水接触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预辐射接枝方法将光敏性单体甲基丙烯酸-4,5-二甲氧基-2-硝基苯甲酯(DMNBMA)以共价键方式接枝到聚乙烯(PE)表面。系统地研究了辐射接枝动力学,考察了吸收剂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接枝后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MNBMA成功接枝到PE上。用紫外光对接枝后样品PE-g-PDMNBMA进行照射,使接枝链上的光敏基团4,5-二甲氧基-2-硝基苯甲酯发生光解反应而转化为羧基,红外表征证明了光解反应成功进行,同时接触角测试证明材料经紫外光照后由疏水变成了亲水。辐射接枝DMNBMA可以成功实现对材料表面的光敏化修饰。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表面辐射接枝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辐射接枝是聚合物表面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本工作讨论了接枝单体和基材的性质、溶剂、酸、阻聚剂以及其它添加剂对聚合物辐射接枝反应的影响,介绍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凝胶色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等所取得的接枝条件对接枝层的形态结构及接枝链长短研究结果。对近年来出现的能精确控制接枝链分子量和结构的活性聚合方法也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蚕丝绸预辐射接枝甲基丙烯酰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丝绸产品的质量,对蚕丝绸辐射接枝化学单体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采用预辐射接枝方法将甲基丙烯酰胺单体接枝于蚕丝绸上,研究了接枝率与预辐射剂量、剂量率、接枝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和样品含水量等的关系。此外,讨论了预辐射接枝反应机理;对蚕丝绸预辐射接枝法与辐射固相接枝聚合方法进行了比较,显然,预辐射接枝方法有许多优点,它可实现蚕丝纤维的表面接枝,适合于改善丝绸的染色性能,以及应用于丝绸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丝绸产品的质量,对蚕丝绸辐射接枝化学单体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采用预辐射接枝方法将甲基丙烯酰胺单体接枝于蚕丝绸上,研究了接枝率与预辐射剂量、剂量率、接枝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和样品含水量等的关系。此外,讨论了预辐射接枝反应机理;对蚕丝绸预辐射接枝法与辐射固相接枝聚合方法进行了比较,显然,预辐射接枝方法有许多优点,它可实现蚕丝纤维的表面接枝,适合于改善丝绸的染色性能,以及应用于丝绸抗静电、防污、阻燃和卫生整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