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处理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有所革新。案例教学是一种内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本文结合研究生《水处理原理》课程的特点,对如何将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于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去年9月至今年6月,我班学生参加院研究生处和系组织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改革的试点,即组织研究生参加大学本科生课程的教学辅导工作。在全班四十多位同学中,有三分之一担任了《高等数学》课程的辅导工作;三分之一参加《化工原理》课程的辅导工作;其余的担任专业课的辅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教育处于我国教育体系的高层,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本文作者在所讲授的《高等分析化学》及《波谱学原理与应用》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并把教师学术研究前沿问题植入课堂,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本文探索了科研成果促进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的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深受学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肖国民  李浩扬  肖洋 《化工时刊》2012,26(10):53-59
本文从Fluent软件在动量传递,Exchanger Design and Rating软件在热量传递和Aspen Plus软件在质量传递3个方面介绍了通用化工软件在《化工传递过程原理》教学中的应用,形象地揭示了化工过程传递现象的原理,以便研究生在学习《化工传递过程原理》课程中,深入理解化工传递过程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与教学内容改革 面向二十一世纪研究生教学内容的改革,要面向21世纪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面向当今世界科技的重大飞跃,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范围和职业变动性大,专业技术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新技术大量涌现的特点进行,形成有我国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是教材的改革,以研究生课程《传递原理》为例,长期以来,国内研究生该门课程的教材大多各校自编,相当一部分教材是参照国外60、70年代的教科书《传递现象》编写的,许多内容已经陈旧过时。为了使研究生能接触到当今国外较先进的科技,笔者率先在我校研究生学位课程《传递原理》教学中采用了美国大学目前较流行的教科书,80年代末由Brodkey和Henhey编写的“Transport Phenomena”作为研究生用书,该教材内容较新,且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使学生能直接读到国外较新的原版教材,达到更新和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此外,这样做的好处除了使学生能学习到《传递原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前沿领域知识,另一方面也可提高研究生的外语能力,使学生学习语言从语言形式“用法”逐步过渡到语言的“使用”上来。  相似文献   

6.
《粉末冶金原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涉及专业广,基本概念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学业评价模式对研究生的吸引力和督促力相对较弱。本文在分析《粉末冶金原理》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引入实践教学、实例讲解、学术前沿成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采用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进一步提高了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培养能够应对愈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具备从事基础研究工作能力的储备人才,《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环境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存在多个发展方向。由于每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的差异,现有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课程教学中存在教材、教学方法、互动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为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文章结合《水污染控制原理》精品课程建设所做的工作,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提高本校《水污染控制原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我校近年来《化工原理》考研试卷命题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课程考试大纲为基础,科学合理地编制拟卷范式,建立试卷命制的反馈机制,适时对命题工作进行研讨,提高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卷命制质量,以便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是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双语课程,该课程基于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着重讲授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基本理论、现代研究方法和前沿进展,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英语学术交流能力。本文介绍了该课程在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为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院和研究生英语教研室从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对硕士研究生英语进行课程改革,面向全体硕士研究生开设英语口语课和英语写作课,并要求他们参加学期末的北京市研究生英语学位考试。英语成绩的评定也由原来的北京市研究生英语学位考试最终决定的方式,改为口语、写作和北京市研究生英语学位考试共同决定的方式,从而激发了硕士研究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信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化工类研究生专业英语创新性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林晖  寇小燕  王力 《广东化工》2011,38(4):226-227
专业英语是化工类研究生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及科研能力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阐述了化工类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以及该课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分别在完善专业英语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及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重视程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油气成藏动力学》课程是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学术型与地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和核心课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于2005年在国内外率先开设《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生课程,通过科学界定学科内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考核体系,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今后仍需在分类细化课程内容、强化与其他课程衔接及融合、大力推进教材建设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3.
"传递过程原理"作为化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位核心课程,重点讲授动量、热量及质量传递原理及揭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性强、系统性强、课程难度较高。传统单向教学方式难以适应研究生基础不同、兴趣各异、自学能力较强等特点。2018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传递过程原理"课程进行互动式教学改革探索,本文对师生互换、热点速递、案例分析等具体实施状况进行了介绍。通过本次教学探索,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培养及提升了研究生自主学习、学术创新、合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任永胜  段潇潇 《广州化工》2012,(1):133-134,136
作为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及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大化工类研究生专业的特点,对《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课程设置阶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测量》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紧密的特点。根据我校《电化学测量》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介绍本课程在授课内容选择、综合性实验设计及专业性实践活动安排等方面的探索。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教学模式的变革,《化工原理》课程逐渐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网络课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本文总结了《化工原理》网络课程的建设情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材料加工新技术》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基础课程,本文从郑州大学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出发,围绕《材料加工新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体系复杂,教材选用落后,教学实践环节缺失等问题,针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培养具有独立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研究生人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化工原理实验》是高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实验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分析了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讨了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和路径。基于实验课程特点提出了在化工原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使实验课教学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王瑜  董晓庆 《广州化工》2013,41(7):203-204
《化工原理》是环境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专业课。针对《化工原理》课程的特点,从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注重教学技巧、加强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对提高《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进行了总结,期望为深化《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姚军 《广州化工》2022,(12):216-218
《现代仪器分析》是药学、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研究生课题研究及职业生涯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工具学科。本文根据研究生课题所需要仪器分析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了科学的《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创新体系。通过开展翻转课堂、案例讨论、设计型的实践任务等极大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及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