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共炮(检)点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的地震资料,提出了分别计算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共地面点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法基于经过动校正后的共炮点数据集和共检波点数据集分别求取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和炮点剩余静校正量,并分别将共炮、检点道集动校正后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与道集内各个道进行互相关,求出各个炮、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理论和实际数据的测试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常常发现野外观测系统不准,其后果极为严重。为了避免重复施工,改善处理效果,笔者在IBM3081系统上编制了利用初至波对野外观测系统进行检验和校正的程序。文中介绍了两种校正方法:其一是只作炮检距校正。根据工区的小折射、井口时间、反射记录等资料提供一条或几条比较准确的初至时距曲线,作为标准曲线,然后将从实际共炮点道集中拾取的初至曲线与标准初至时距曲线相比较,确定出实际初至曲线所对应的炮检距,并对各个地震道的空间属性进行修改。对某三维工区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效果良好。其二是先用迭代方法加误差约束条件计算炮点和检波点的坐标,然后计算炮检距,再进行校正。这种校正处理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实验表明,对于观测系统误差较大的数据,不宜作坐标计算,只作炮检距校正尚可完成部分校正。处理中要根据数据的性质选取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震采集数据的质量是后续处理、解释的基础和保障,其影响因素较多,其中炮点位置偏移是重要一项。在地震数据现场采集过程中,由于地形及人员疏忽等原因,易导致炮点实际施工位置偏离当初设计,对后续动校正、同相叠加等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连续产生废炮等现场施工事故。通过深入探讨最小炮检距道性质,提出一种实时检测炮点位置偏移及校正方法,通过对比由理论初至确定的与由实际初至、道集能量确定的最小炮检距道的一致性,快速检测、判定炮点位置是否偏移,并根据计算的偏移量,自动进行校正。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自动、快速监控炮点偏移,完全满足现今高效地震采集条件下现场实时监控采集质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石油物探》1972,11(3):38-49
理论和实践表明,通过相关统计可计算出适当的风化层静校正。由于风化层的变化,爆炸深度的改变,甚至反道而引起的个别道的时间跳动,在噪音、倾角和不正确的动校正下可以被确定出来而加以校正。四套独立的统计,其中共炮点者两个时窗的,共接收点者两个时窗的(时窗指相关分析时采用的波组长度,本文的两个时窗指的是浅层和深层两段相关—译者),用来确定炮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确定炮点静校正时,将同一接收点不同炮点的一对记录道互相关。相关同炮点不同接收点的一对记录道以确定接收点的静校正。统计观察这两套函数得到另两套函数,以供进一步分析。去除偏离乎均值较大者,余下的函数按炮和接收点次序分组相加,所得峰值产生两套静校正差值。求出这一差值的累计总和,减去总和中包含的低波数(地下倾角影响)部分,得到炮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的剩余值。  相似文献   

5.
理论和实践表明,通过相关统计可计算出适当的风化层静校正。由于风化层的变化,爆炸深度的改变,甚至反道而引起的个别道的时间跳动,在噪音、倾角和不正确的动校正下可以被确定出来而加以校正。四套独立的统计,其中共炮点者两个时窗的,共接收点者两个时窗的(时窗指相关分析时采用的波组长度,本文的两个时窗指的是浅层和深层两段相关--译者),用来确定炮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确定炮点静校正时,将同一接收点不同炮点的一对记录道互相关。相关同炮点不同接收点的一对记录道以确定接收点的静校正。统计观察这两套函数得到另两套函数,以供进一步分析。去除偏离平均值较大者,余下的函数按炮点和接收点次序分组相加,所得峰值产生两套静校正差值。求出这一差值的累计总和,减去总和中包含的低波数(地下倾角影响)部分,得到炮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的剩余值。  相似文献   

6.
在共炮点道集叠前逆时偏移中,由于地貌和近地表速度的变化而引起的静校效应可以隐式静校而不必以显式静校加以精确补偿。通过外推实际记录位置的观测数据,可实现接收点静校正;通过计算实际震源位置的激发时间成象条件可实现炮点静校。  相似文献   

7.
复杂地表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向上基准面校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凡  杨锴  程玖兵 《石油物探》2006,45(1):15-20
对于地表高程变化剧烈、近地表速度很高的山地地震数据,采用常规高程静校正已不能满足基准面校正处理的要求,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则可以实现准确的基准面校正。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采用两步法来实现,即先在共炮点道集上将检波点延拓到基准面,然后在共检波点道集上将炮点延拓到基准面。给出了非水平地表速度模型和模拟西部某地区复杂地表速度模型的2个算例,应用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算子进行了波场延拓。非水平地表速度模型的波场延拓结果表明,算法是可行的;复杂地表速度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向上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能够正确地消除复杂近地表结构对数据的影响。分别对向上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和常规高程静校正后的数据进行了叠加处理和叠后深度偏移处理,结果表明,经过向上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后的成像结果较之常规高程静校正结果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8.
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地、沙漠及其他复杂地表地区地震资料的线性散射噪声和随机噪声很强,有效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较低,静校正问题严重,使用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见效。本文利用折射波信噪比高的特点,将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应用于折射波资料处理,通过交互手段,逐段估算折射波的速度,用合适的速度对地震记录进行线性动校正,在共炮点或共中心点道集上,用相关方法计算各道与模型道时差,再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将该方法应用于信噪比较低、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奏效的复杂地表区,获得良好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西部沙漠地区,起伏剧烈的沙丘造成了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在沙丘成因单一、物性变化不大的沙漠区,通常应用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来解决静校正问题,但在沙丘成因多样化或者沙漠边缘区域,应用常规的时深曲线静校正技术误差较大。基于微测井测量数据的地质统计学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逐点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基于数据正态分布检验、变异函数分析等地质统计学手段,明确了沙漠地区沙层厚度与地震波垂直传播到地表的时间之间具有空间分布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对微测井测量数据进行插值,得到各炮点和检波点处的时间-深度散点数据,再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所有散点进行拟合,获得炮点和检波点的时深曲线量板,计算静校正量。以准噶尔盆地S1X工区野外64口微测井的测量数据为控制点,采用上述方法计算得到各个炮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交叉验证,该方法获得的静校正量与微测井获得的静校正量基本一致。应用该静校正量进行了叠加成像,并与常规静校正方法处理后的共炮点道集和叠加剖面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逐点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时深曲线静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0.
茅金根 ,梁秀文 ,杨午阳 ,冯有奎 .等偏移距自动初至静校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5 ) :4 6 9~ 4 72  本文提出一种自动计算静校正量的新方法。它首先在等偏移距道集内对相邻道的初至波采用高精度相关构建一个关于炮、检时差的超大矩阵方程 ,然后采用优化统计迭代算法求解炮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 ,并用概率分布函数确定精确的炮、检静校正量 ,最后用误差校正函数消除炮、检静校正误差。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本方法自动、省时、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
动校正是地震数据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常规动校正方法会产生拉伸畸变现象,在浅层和大炮检距处尤为明显,给地震资料的后续处理造成了不利影响。为此,分析了常规动校正方法产生拉伸畸变的原因,给出了动校正量可能的修正范围,提出了无拉伸畸变的动校正方法:1将近炮检距地震道进行常规动校正并叠加,得到标准道;2对地震道中每个时间样点的动校正量在给定的范围内进行修正扫描,并将常规动校正量加上修正量作为更新动校正量;3以待校正的时间样点为中心开时窗,使用更新动校正量进行动校正,并计算校正后时窗内数据与对应标准道数据的互相关系数;4将最大互相关系数对应的更新动校正量作为该样点的最终动校正量,以此实现无拉伸畸变动校正。模型数据测试和实际资料试处理结果显示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反射波地表一致性相位校正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地震叠加技术能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其假设条件是在NMO校正后的CMP道集内进行地震道同相叠加。在叠加剖面上,地震子波的相位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而是矢量求和,因此在叠国,不但要对所有地震道进行振幅、时间校正,而且还要进行相位校正,以使叠加前CMP道集内所有地震道的振幅、时间和相位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叠加效果。根据该假设条件,通过炮集、检波点集之间的迭代计算得到最佳相位校正因子,以实现相位校正。在地表一致性相位校正之后,尽可能使得叠加前CMP道集上的地震波形对齐,即相位一致,通过叠加可得到最佳叠加剖面。本文采用变相位校正方法实现相位校正。通过实际数据计划处,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遵循反射地震数据叠前偏移可分步描述的思想,即动校正+叠加+叠后偏移,根据叠前观测波场、零炮检距波场和叠前时间偏移波场之间的坐标位置关系,通过波场变换实现了偏移到零炮检距地震剖面和叠前时间偏移。计算实现简单,只是空间方向的Fourier正反变换与时间方向的积分,并且偏移到零炮检距地震剖面与叠前时间偏移计算量基本相当,计算没有任何关于小炮检距近似或小反射倾角近似假设。最后讨论了这种方法在研究保幅成像、地震道插值等方面的应用可能以及处理实际地震数据可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自动计算静校正量的新方法。它首先在等偏移距离集内对相邻道的初至波采用高精度相关构建一个关于炮、检时差的超大矩阵方程,然后采用优化统计迭代算法求解炮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并用概率分布函数确定精确的炮、检静校正量,最后用误差校正函数消除炮、检静校正误差。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本方法自动、省时、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李新祥 《石油物探》2007,46(6):545-549,610
共炮检距道集中覆盖次数以及方位角的不规则变化是造成偏移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构造共炮检距向量(COV)道集是解决偏移噪声问题的有效方法。COV道集是传统二维共炮检距道集概念在三维地震数据中的延伸,在一个规则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中,每个COV道集是一个单次覆盖整个数据观测范围的数据子集。COV道集也可以通过连接三维地震交叉排列的特定子集而构成。一个简便实用的构造COV道集的方法是:在给定检波线的走向后,计算出每一地震道的inline炮检距和crossline炮检距;用观测系统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炮点的检波器排列范围来确定整个数据的inline炮检距范围和crossline炮检距范围(由负到正),用两倍的炮线间距把inline炮检距的范围分成若干份,用两倍的检波线间距将crossline炮检距的范围也分成若干份,一份inline炮检距和一份crossline炮检距就构成一个炮检距向量道集。在炮线与检波线不垂直时,可由实际的炮线方向及间距计算出垂直于检波线方向的有效炮线间距,再使用这个有效炮线间距和原检波线间距构造出合理的COV道集。最后对COV道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炮检距范围较大和观测系统不规则问题给出了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在用时距关系作速度分析时,为了消除界面曲率对时距关系的影响,减少系统的干扰因素,采用计算大量点的速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削弱随机干扰的影响,从而提高计算速度的精度。文中提出一种曲界面反射波时距关系计算的正演方法,它是设计任意曲界面反射波速度计算方法的基础。圆弧法求速度是把相邻两炮点t0道反射点之间的一段界面用一段圆弧去拟合。文中推导了用相邻两炮点的时距信息,同时计算这段界面曲率及界面以上介质速度的公式。趋势动校正是对流行的正常时差动校正的改进。它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校正时不要求动校正速度两个优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将共炮点时距场转换为自激自收的法线反射时距场。反趋势动校正根据共炮点时距场与法线反射时距场,可换算出剖面上任意点激发在适当的任意炮检距接收时应得的反射时间,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时距场体系。综合地利用这套时距场体系,就可以导出如文中所介绍的反射点法、绕射点法、圆弧法及其它新的计算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高反射地震成像分辨率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和偏移成像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实际意义。文章在地震偏移成像广义空间分辨率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分辨力理论实现反动校正拉伸方法来实现高分辨率水平叠加和实现最佳分辨率地震成像。文章以共中心点道集中各地震道分辨率随炮检距增大而降低为理论依据,说明动校正拉伸的形成原因,并且根据广义分辨率公式导出了非零炮检距各地震道相对于零炮检距地震道的拉伸因子。利用这个拉伸因子可将动校正后的拉伸波形校正为等价的零炮检距地震道的子波,与常规的水平叠加相比,拉伸校正后CMP道集的叠加剖面分辨率明显提高。文章从偏移成像分辨率理论出发提出了根据反射波的地质参数选取偏移孔径的条件,并通过数值试算证明了实现高分辨率最佳成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在海洋拖缆地震数据采集中,当震源激发后,检波器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拖缆一直在运动,检波器位置的移动会造成地震反射旅行时误差,影响后续地震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同时降低时移地震资料匹配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校正检波器移动引起的旅行时误差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炮检距、船速和叠加速度计算检波器移动造成的旅行时误差,得到的校正时差是时变的,与炮检距和船速成正比,与叠加速度的平方成反比。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检波器移动时差校正可以改善动校正后CMP道集的拉平程度,提高速度谱的聚焦度,同时为后续地震数据处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地震数据广义合成方法技术的基础上,把地震数据广义合成方法中的广义合成函数取为时间随机函数,得到地震数据的广义随机合成道集和广义随机合成震源,提出了单程波方程的广义随机合成道集偏移成像方法。根据地震数据中各个共炮点道集中炮点坐标的不同,把广义合成函数取为与炮点坐标有关的时间随机函数,使随机合成道集中震源激发延迟时间具有随机性,避免随机合成道集数据中产生相干波场,从而保证随机合成道集对地下复杂构造的适应性和偏移成像效果。数值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偏移方法不仅可以取得与常规共炮点道集偏移方法相当的偏移效果,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0.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79,14(1):115-115
四 HISTA高精度静校正模块模块功能本模块可作如下处理: 1、根据ST库给出的校正值作检波点和炮点的表层静校正 2、根据CT库给出的校正值作道的静校正 3、根据FD库给出的水底深度作水层静校正 4、根据给出的基准面校正值作基准面校正 5、根据给出的速度作截距时间校正 6、计算和进行区域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7、根据其它剩余静校正模块计算出的剩余静校正值作剩余静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