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李光 《中国纤检》2010,(17):78-81
本文主要通过大量的混棉试验,找出混棉比例对河北、河南等黄河流域地区的细绒棉色特征值的影响规律,从而为制定国家细绒棉色特征实物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厂中长化纤生产线自1987年投产以来,均为清花棉包混棉,但因混纺比不稳定,客户对“色档”疵点反应强烈,于是我们将棉包混棉改为并条混棉工艺,取得了一定效果。1 混纺比不稳定的原因(1)A002C型自动抓棉机因机械、风量等因素的制约,日常生产中只能开单盘,加之涤纶包的纤...  相似文献   

4.
5.
6.
7.
南北疆细绒棉长绒棉含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北疆细绒棉、长绒棉的总糖含量及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利用衍生物气相色谱技术对棉纤维水溶成份或天然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鉴定出了十三种糖类物质,一种有机酸和一种多元醇。棉纤维上松三糖和松二糖的存在揭示了“密露”(来自蚜虫的分泌物)的污染是直接导致新疆棉含糖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纺织厂对棉花质量的需求、种植的综合经济效益、棉花的纺纱性能等方面将中长绒棉与细绒棉、长绒棉进行了对比,说明了中长绒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按工序叙述了细绒棉纺制JC60 Ne棉纱的优化工艺参数,以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以满足宽幅、片梭织机的织造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0.
胡凤玲 《纺织学报》1997,18(5):58-61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细绒棉质量指标的分析,提出根据国际惯例,依据消费需求,对标准性质,具体质量指标等全面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棉纺"高效工艺"的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清 《上海纺织科技》2007,35(2):21-22,54
当前推行的“高效工艺”实际上是“重定量、大牵伸”工艺。它的定量和牵伸已达国内外推荐值的上限,但未超越最高水平。提高细纱牵伸倍数是高效工艺的核心,改善梳理条件是高效工艺的关键,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基本要求和改进途径,肯定了高效工艺的作用,但认为不要把精细管理模式和高效工艺模式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兔绒和天然棕色棉的物理指标,叙述了清梳、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简工序的技术措施,以及半制品和成纱的质量,认为在棉纺设备上纺制兔绒彩棉混纺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有机棉及其纺纱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有机棉的概念和有机棉种植生产的具体要求,并对有机棉与普通棉的物理性能、纺纱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棉纺设备纺羊毛是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的发展趋势.文中介绍了羊毛棉纺工艺常用的细羊毛、毛条和细化毛三种原料;分析了羊毛纺纱的可纺支数、长度限制及可纺性;分工艺研讨了羊毛在棉纺设备上的纺纱工艺,并对毛条牵切拉断工艺的特点和滑溜牵伸的应用作相应的讨论;叙述了当前棉纺设备上纺制的羊毛混纺纱主要产品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罗布麻/棉混纺纱工艺及混比对成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罗布麻和棉的性能特点,以及罗布麻/棉混纺纱的纺纱工艺流程,并详细分析了预处理、清尊、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各工序的工艺技术关键,探讨了不同混比对成纱性能的影响,以期对罗布麻/棉混纺纱的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精细化后的孟加拉黄麻纤维与棉纤维在环锭纺纱系统上进行18.2 tex 30/70黄麻/棉和36.4 tex 55/45黄麻/棉混纺纱的纺制,对梳理、并条、粗纱等工序的工艺做了初步探讨,对混纺细纱的捻系数进行了优化,并对两种混纺纱的机械强力、毛羽与条干等质量指标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7.
颜陈喜  杜军治 《印染》2006,32(3):31-33
采用不同的活性固体染料进行液体化,应用于自动调浆系统。通过比较不同染料液化后的化学稳定性、各项色牢度,以及染料的得色量、色光稳定性和提升力,发现阿图活性染料液体化后的应用性能与进口P型染料相当,并优于国产的K型染料。使用自动调浆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紧密纺是在传统的环锭纺基础上进行突破性改进而成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可用于不同原料的纺纱加工.文章根据棉、毛纤维的不同性能特点,经过对比,分析了棉、毛紧密纺的成纱质量差异,棉、毛紧密纺细纱机的特点及其经济效益,讨论了棉、毛紧密纺的发展前景,并预测紧密纺纱技术,尤其是毛紧密纺,将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数码转杯纺的混色效果,利用红、黄、蓝三原色粗纱纺制混色纱并织成织物,测量其颜色特征值。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及相对值法分别求出单色纤维的吸收系数及散射系数,建立各自的Kubelka-Munk双常数混色模型。采用这二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混色织物的颜色及有色纤维的混合比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模型对样本预测的平均色差为0.896,平均比例误差为2.84%;利用相对值法建立的模型对样本预测的平均色差为1.35,平均比例误差为3.04%;与相对值法相比,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Kubelka-Munk双常数混色模型可更好地预测数码转杯纱混色效果及混色纤维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对棉纺设备和工艺作简单的改进,可以方便地使用棉纺设备纺制多组分混纺纱.以45/30/20/5棉/锦纶/毛/兔毛混纺纱为例,介绍了上述纤维混纺工艺的主要特点及生产中采用的工艺参数和技术措施,为棉纺厂开发新品种纱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