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漳河灌区农田排水氮素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揭示农业面源污染的机理及其成因,选取我国南方典型灌区——湖北省漳河灌区,在野外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农田排水氮素流失的影响因子及其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降雨是影响农田排水中N流失量的最主要因素;作物叶面积指数等生理生态指标对N的流失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节水灌溉对农田排水径流量和渗漏量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改变了植被和土壤水肥状况,影响N的流失;地形地貌会对降雨侵蚀量、降雨径流特征入渗和养分流失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施肥与作物类型对旱作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汛期降雨径流试验,研究施肥与作物类型对旱作地表径流氮磷流失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底肥施用与否对作物生长中后期的表土氮磷浓度及不同形态氮磷浓度和流失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作物类型显著影响地表径流深、土壤侵蚀量、颗粒态氮径流浓度和流失量及颗粒态磷流失量,其中径流深的大小顺序为裸地>棉花>玉米>黄豆,土壤侵蚀量与颗粒态氮磷流失量的大小顺序为裸地>棉花≈玉米.地表径流深、土壤侵蚀量、颗粒态氮磷流失量与作物叶面积指数显著负相关,颗粒态氮磷流失量分别与地表径流深和土壤侵蚀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王家沟流域水土养分流失特征, 提出了水土流失量与降雨量、前期土壤含水率、土壤、地形、植被等有关自然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坡地损失的养分总量占其养分输出总量的近 80%. 流失泥沙中的细小颗粒是养分流失的主要载体, 采用综合治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小流域土水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桂林不同降雨频率与不同灌溉方式下的降雨利用、径流量分析研究表明,晚稻降雨利用率远高于早稻;早稻在"薄、浅、湿、晒"、间歇灌溉、传统灌溉模式下降雨利用率随降雨频率的增加呈缓慢上升趋势,而晚稻节水灌溉模式下呈上凸趋势;早稻全生育期和晚稻分蘖期、拔节期径流量很大,对肥料流失产生不利影响.节水灌溉模式能够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地表径流量.在干旱水文年份,早、晚稻间歇灌溉较其他灌溉方式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地表径流量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坡面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发生区。概述了坡面土壤侵蚀发生与土壤性质、降雨、植被、地形、水土保持措施等指标间的响应机制和坡面水动力学参数及机理研究进展;分析表明,坡面土壤侵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仅受土壤内部因素如土壤均质程度、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等的影响,还与外部条件如降雨、植被、地形、水土保持工程等紧密相关。但是,现行的土壤侵蚀研究体系并不完善,需要对土壤侵蚀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动力学物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和深入认知。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我国最具代表的4种侵蚀性土壤,即红壤、紫色土、黑土和黄土,降雨雨强和坡度对坡面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以及坡面径流与侵蚀产沙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土壤的坡面平均产沙强度均随降雨雨强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其抗侵蚀能力大小依次为紫色土、红壤、黑土和黄土;对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坡面平均产沙强度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计算所得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降雨雨强和坡度对坡面侵蚀产沙强度的影响显著;分析4种土壤坡面侵蚀产沙与径流的关系,得出坡面产沙强度随径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降雨侵蚀力(R)与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降雨动能有关,反映了降雨特性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1961—2019年江西省2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雨量数据,基于降雨侵蚀力模型,通过Mann-Kendall相关检验、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分析江西省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江西省年均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从赣南到赣北逐渐增加,同时降雨空间分布和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春季和夏季降雨侵蚀力在3 000~6 000 MJ·mm·hm-2·h-1·a-1,且春季降雨侵蚀力最大值高于夏季,而秋冬季降雨侵蚀力明显小于春夏季;江西省年降雨侵蚀力平均最大值分布在赣北区域,其次为赣中,赣南最小,侵蚀力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研究表明江西省因降雨导致侵蚀力不断增加,尤其以春夏季更为剧烈,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模式下稻田降雨利用和径流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桂林不同降雨频率与不同灌溉方式下的降雨利用、径流量分析研究表明,晚稻降雨利用率远高于早稻;早稻在“薄、浅、湿、晒”、间歇灌溉、传统灌溉模式下降雨利用率随降雨频率的增加呈缓慢上升趋势,而晚稻节水灌溉模式下呈上凸趋势;早稻全生育期和晚稻分蘖期、拔节期径流量很大,对肥料流失产生不利影响.节水灌溉模式能够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地表径流量.在干旱水文年份,早、晚稻间歇灌溉较其他灌溉方式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地表径流量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郑州郊区菜地氮磷随暴雨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人工模拟降雨方法,以普通农田土壤做对比,研究了郑州市惠济区常规菜地和大棚菜地土壤氮磷随暴雨径流流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径流中磷素的浓度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氮素的浓度随降雨时间变化不明显;氮素主要以颗粒态氮和硝态氮形态流失,磷素主要以颗粒态形式流失;大棚菜地的氮磷流失量明显大于常规菜地,常规菜地和普通农田的氮磷流失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0.
造林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度是防止土壤侵蚀的重要措施.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讨生草覆盖下紫色土坡面侵蚀产沙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生草覆盖的坡面径流含沙量较裸地的径流含沙量更快达到稳定状态;坡面侵蚀产沙率随覆盖度增加呈指数型递减,且坡下种草的减沙效果最好;覆盖度与降雨强度对坡面侵蚀产沙量的影响存在对比消长关系,但生草覆盖度对产沙量的影响小于降雨强度的变化对产沙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扎兰屯市土壤分布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了土壤侵蚀类型及其成因,并根据水土流失分区指标,提出水土流失分区。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径流养分监测通常采用野外采集后进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操作复杂。为验证离子选择电极这种可快速测量养分的方法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可靠性,以氨氮离子选择电极为例,与传统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比较,在准确度、抗离子干扰及坡面径流迁移规律等方面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电极法测定范围最大值为1000 mg/L,分光光度法测定范围最大值为2 mg/L;用幂函数模型模拟坡面径流氨氮迁移规律时,电极法测定值的拟合系数为0.9537,分光光度法的为0.9305。在95%的置信水平上,两方法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而电极法的标准偏差小,其结果更接近标准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尧柳水库工程建设会引起枢纽工程区等区域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情况,、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结合工程特性和现有资源条件,建立符合工程实际的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和措施布局方案.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等相结合的综合水土流失保护治理,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增强边坡稳定,抑制土壤侵蚀,减轻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针对砂性土堤防坡面抗雨水冲刷能力弱的工程实际,建立砂性土坡面冲刷试验模型,开展降雨冲刷试验,研究不同砂性土堤防坡面保护层抗冲刷性能。分析降雨条件下不同砂性土堤防坡面保护层的冲刷过程,总结出沙土、膨润土与秸秆三者混合形成的坡面保护层能够抵抗雨水冲刷、保障植物种子顺利成长,便于施工。  相似文献   

15.
紫色页岩易风化,土壤侵蚀严重.为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瑞金市开展了紫色页岩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实践,采用机械全垦、修筑台地、挖坎下竹节沟和台地边坡种草等措施,经过连续5 a的治理,开发种植优质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和柚子(Citrus maxima)总计200 hm2,区域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建成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的紫色页岩综合治理示范点.  相似文献   

16.
山区公路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区公路工程由于线长、工程量大,施工期可能引起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在编制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时,需要对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公路沿线原地貌水土流失量及新增水土流失量之和即为全部的水土流失量。公路沿线原地貌水土流失量可以采用平均侵蚀模数法及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进行预测,新增水土流失量由扰动地表和工程弃堆渣引起的水土流失量组成。最后,通过具体的工程,对山区公路工程建建设期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模式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17.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60Co在小粉土、黄红壤、青紫泥和海泥中的吸附和解吸。结果表明,60Co进入淹水土壤之后,迅速地被土壤吸附而达到吸附平衡,不易解吸。吸附率和分配系数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海泥>青紫泥>黄红壤>小粉土;解吸因数的大小排列顺序为:黄红壤>小粉土>青紫泥>海泥6。0Co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可用封闭二分室进行描述,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小粉土C1=1 382.6(1-e-3.609 5t),黄红壤C2=1 570.6(1-e-5.510 4t),青紫泥C3=1 594.9(1-e-7.554 1t),海泥C4=1 643.9(1-e-13.092 1t)。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四川灾区水土流失经济损失评估及恢复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地震灾区水土流失面积加大,侵蚀强度加剧,新增流失量增大,经济损失巨大。将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经济建设主要指标形成对比,可形象直观地反映生态经济负效值,从而为灾后生态重建和水土保持管理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文中首先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水土流失危害和土壤侵蚀破坏量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水土流失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和货币化计量,得出四川省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503.22亿元。提出了灾后水土保持恢复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