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在住宅建设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美化居住环境就更有重要意义。ig重视居住区的环境建设住宅环境的好坏,尤其是绿化的复盖率大小,是衡量现代化住宅的重要标准。法国著名的建筑师汉斯一沙隆认为:重要的是将房屋周围的环境也纳人住宅规划之中,“居住而不仅是住房”就是他的基本思想。城市建设的发展,森林般的高楼大厦的增加,机动车辆日渐增多,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中的绿地被摩肩接路的楼房所占据,一块块珍贵的绿地被蚕食,人们越来越感到环境质量在不断下降。人们渴望自然,希望生活在蓝…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分析研究当今的住宅环境设计与建设,提出了当今住宅环境设计与建设中的误区,阐明了“以人为本”的住宅环境设计与建设应有的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思索之九:国外住宅发展的经验 我国城市住宅人均居住面积现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在居住环境、住宅质量和设施配套等方面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发达国家住宅大发展时期,现在这些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已基本解决了国民居住问题,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人居建设取得空前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正处于住宅发展的高峰期,也在不断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建设经验,与各国住宅建设上的交流也逐步广泛,我国住宅的国际化倾向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人居环境的理论,探讨住宅设计在人居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人居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块面,分析住宅设计的本质和功能,各种资源的利用对住宅设计的影响,城市气候对住宅设计的影响,住宅的朝向与间距,人类的听觉、嗅觉、热觉、视觉与住宅设计的关系,住宅设计周边环境的美化效果,时代性与商业性形成的设计思潮对住宅设计的影响,不同性格等因素所产生的不同世界观、价值观对住宅设计的影响,艺术环境与住宅设计的关系,社会环境与住宅设计的关系等,以通过设计的手段改善环境,协调人与环境的平衡,同时也要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在不影响环境的基础上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家居住宅作为结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在追求城市建设的同时往往却忽略了区域人居环境的改善,从而损害了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非典”的爆发更是引发了人类关于居住健康的深层次思考:我们的房地产住宅开发如何真正与人居环境建设相融合?这就需要我们的住宅开发建设有一个升华.即从节资、节能阶段、注重生态阶段到环境量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跨世纪居住园区的环境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蓬勃地发展。我国的城乡建设正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及速度向前迈进!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内城乡住宅区的建设投入了大童的资金,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建成的城乡住宅就达8亿m2之多。我国建设部规定:到2000年全国城镇人均使用面积达12m2,每户有一套功能基本齐全、设备基本配套的住宅,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住宅自有率达30%左右,到2020年人均使用面积达16m2以上,实现每户一套功能齐全、设备配套、居住环境良好的住宅,住宅自有率达50%以上。全国对居住园区的试点工作正在有计划地进行并已硕果累累和不断地开…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住房消费观念的变化,生态住宅的悄然兴起,已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生态住宅的特征、内外环境及要求、环境建设的远景作一论述,以期对生态住宅有一认识。  相似文献   

8.
《城市开发》2005,(10):86-87
2001年,联合国正式成立人居环境中心和人居环境署,这标志着住宅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的命题,由于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人居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2003年,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正式在北京成立,中国人居环境建设正式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9.
《上海住宅》2004,(8):58-59
明丰阳光苑是上海市“第三届优秀住宅评选”获奖楼盘,也是《上海市新建住宅环境绿化建设导则》试点小区,该小区以21世纪人们居住生活水准为目标,在环境布局上力求突破性和实用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享,创造出具有优良品质的高尚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展望21世纪建设科技的发展,呈现如下四个趋势: 第一趋势:生态学原理不断介入建设领域。许多国家在制定绿色计划或规划,努力在人、建筑、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一些国家已在进行生态城市试点,或者建立实验性小区和建筑,如加拿大建成健康住宅,欧盟一些国家建成节能住宅,柏林一街坊建成生态住宅。 第二趋势:高技术成果不断引入建设领域。一是CAD/CAM在建筑生产中得到运用,使建筑生产综合信息化。二是建筑机械机电一体化和机器人的开发应用已取得成效。三是智能建筑不断发展。四是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不…  相似文献   

11.
《上海住宅》2006,(8):36-45
1 总则 1.0.1 为促进新建居住区环境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2001年已出台的由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和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编制的《上海市新建住宅环境绿化建设导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居住区绿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于2005年对《上海市新建住宅环境绿化建设导则》进行修订、补充,以适应新建住宅环境绿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装配式支撑体住宅即SI(Skeleton and Infill)住宅和传统住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住宅空调能耗和热环境,并通过改变影响因素探究SI住宅能耗和热环境特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住宅相比,SI住宅能耗较大但热环境较好,适当增加保温层厚度可以减少能耗并且不牺牲热环境,外墙反射比增高使得两种住宅能耗差异减小并且热环境品质提升。并且SI住宅的热环境较好的优势在夏热冬暖、温和地区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住宅声环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秦佑国 《建筑》2002,(5):51-53
一、住宅声环境的要求和标准住宅声环境是指住宅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影响的声音环境。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工作和休息。建设城市住宅,必须保证住宅声环境的质量,为居民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这也是“生态住区”、“绿色住宅”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城市开发》1998,(8):7-10
创文明居住环境建精品小康住宅●广州市番禺粤海房地产有限公司编者按:由广州市番禺粤海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的丽江花园,是建设部批准的“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项目之一。它以环境优美、规划完备、配套齐全、管理完善、生活方便为质量目标,在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跨入新世纪的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技术迅速发展和思想文化的高度活跃,伴之而兴起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对人类社会工作和生活也将引起大的变化,并将刺激住宅建筑和人居环境的建设向更大跨度和更高水平迈进,为此,需要以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来迎接新世纪向人类提出的挑战。本文就住宅与居住环境设计如何适应新时期要求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居住环境中的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住宅环境需求的提高,使得住宅环境中的景观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这焦点,对住宅环境中的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方法进行探索:从景观设计的审视角度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对当前的景观设计提出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皆正 《新建筑》2005,(1):40-42
上海鼎邦俪池花园住宅在进行建设设计的同时精心塑环境,通过建造中心花园、运用三维地形设计与台阶式布局、采用借景手法,使住宅融合在优美的环境之中,充分体现了西班牙建筑师缪文的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土地有限,在住宅建设上应该有自己的路子和特点。住宅发展的方向应是建设能适应长久的、多种需要的公寓式住宅。住宅是家庭的核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没有住宅,便没有家庭。可见住宅的重要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能性也越齐全。人们希望能从住宅中获得舒适,温馨和甜美的享受。人们要求住宅区有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并有绿树、草地、水池、建筑小品和健身场地等供居民休闲活动之用。小区道路尽量做成坡道,以方便老人。小孩和残疾病人。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在改革开放后历经二十年的住宅建设发展,健康住宅、宜人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健康住宅是住宅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分三大点就健康住宅应着重考虑的因素进行阐述,把“以人的健康为本’,融入住宅设计、建设理念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也在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原有的住宿环境和住宿条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面对着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更加向往绿色生态住宅.因此,我国的住宅建设朝着更加注重绿化和环保,适宜人们居住的方向发展.建设绿色生态住宅适应了国际上建设绿色生态的要求,虽然我国的生态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准确把握生恋住宅的基本涵义,采取有效地环保措施对于实现绿色生态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深入理解生态住宅的基本涵义,如何建设生态住宅和建设绿色生态住宅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绿色生态住宅建设,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绿色生态住宅的知识,对于我们以后选择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