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天津市引滦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臭氧投加量(C)和不同反应时间(T)条件下预臭氧化工艺对DOC,UV254和SUVA等有机物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滦原水经不同CT值条件下的预臭氧化处理后,随着初始臭氧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出水UV254和DOC值逐渐降低,SUVA值总体呈降低趋势。UV254去除率为9.1%~63.6%,DOC去除率仅为4.6%~34.9%。当初始臭氧质量浓度为2.024 mg/L,反应时间为10 min时,预臭氧化出水的UV254和SUVA值最低,当初始臭氧质量浓度为1.352 mg/L,反应时间为10 min时,预臭氧化出水的DOC值最低。  相似文献   

2.
以引滦原水、引江原水和引滦引江掺混原水为研究对象,将天津某净水厂强化集成工艺近三年的实际生产运行数据,特别是高温高藻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氧化—上向流脉冲澄清—主加氯消毒的强化集成工艺可以适应原水水质的变化,对引滦原水、引江原水和引滦引江掺混原水浊度、COD_(M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4.90%和64%以上,出厂水浊度和COD_(Mn)最低分别达到0.13 NTU和0.29 mg/L,藻类均未检出,三卤甲烷、卤乙酸、甲醛、溴酸盐等消毒副产物指标也远低于国标限值,能够保证出厂水的水质安全达标。  相似文献   

3.
以引江引滦掺混原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臭氧预氧化、单过硫酸氢钾预氧化和常规工艺对其处理效果的差别。中试结果表明,0.8 mg/L预臭氧+10 mg/L三氯化铁+15 mg/L聚合氯化铝,0.5 mg/L单过硫酸氢钾+10 mg/L三氯化铁+15 mg/L聚合氯化铝,15 mg/L三氯化铁+20 mg/L聚合氯化铝这3组工艺的出水水质相近且较理想,对该引江引滦掺混原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微污染原水引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课题以河南某市引黄水库微污染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强化常规处理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强化常规处理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联合工艺对浊度、COD_(Mn)、氨氮、DOC、THMFP和HAAF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中上述污染物浓度分别为0.07~0.20NTU、0.63mg/L~1.39mg/L、0.06mg/L~0.18mg/L、2.563mg/L、127.83ug/L、42.85ug/L,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5.
溴酸盐生成水平判断臭氧化工艺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溴酸盐生成水平判断臭氧化净水工艺在深圳地区的适用性,对该地区水库水中的溴离子浓度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预臭氧化和主臭氧化工艺的溴酸盐生成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水中的溴离子浓度为0~73μg/L(平均为22μg/L),在所调查的55座水库中,90%水库水的溴离子浓度<50μg/L;预臭氧化及主臭氧化工艺均不会使饮用水中的溴酸盐超标(25μg/L)。  相似文献   

6.
藻细胞及胞外分泌物对三卤甲烷生成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处于对数生长期后期的悦目颤藻为研究对象,研究藻细胞及其胞外分泌物(EOM)对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的贡献,以及臭氧预氧化中臭氧投量及预氧化时间对THMFP的影响.研究表明EOM是原水中主要的THM前体物;藻细胞和EOM形成的三卤甲烷主要是三氯甲烷和一溴二氯甲烷.对含藻细胞水样的臭氧预氧化研究表明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含藻细胞水样的三氯甲烷生成势和THMFP持续增加;随着预氧化时间的延长,THMFP几乎呈线性增加;臭氧预氧化会破坏藻细胞,使得胞内物质释放出来,这部分物质中的一部分是THM的前体物.对含EOM水样的臭氧预氧化研究表明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和预氧化时间的延长,臭氧氧化EOM使其不饱和键减少,生成的总卤代产物浓度减小;低投量的臭氧预氧化可以强化混凝去除EOM中的THM前体物,在试验条件下0.486 mg/L的臭氧作用5 min可强化混凝去除EOM中THMFP,去除率比单纯混凝高9.8%;随着预氧化时间的延长,含EOM水沉后水三氯甲烷生成势和THMFP略有升高,说明延长预氧化时间会引起含EOM水沉后水三卤甲烷前体物浓度的增加.由此,低投量短时间的臭氧预氧化可以强化混凝去除EOM的THMFP;并且在实际水处理中,应该在去除藻细胞之后再进行臭氧氧化处理,这样可防止臭氧氧化使藻细胞内物质释放而增加THM前体物浓度.  相似文献   

7.
以低温低浊期引滦原水为处理对象,在天津某净水厂采用预氯化和预臭氧两种预氧化方式进行生产性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预氯化和预臭氧去除浊度和有机物的效果无明显差别,产生的消毒副产物都远低于国标限值;但预臭氧对控制THMs的生成作用明显好于预氯化,前者比后者滤后水的THMs生成量低91.7%,对应的出厂水低58.5%;预氯化处理成本远低于预臭氧,后者约为前者的3~5倍。综合分析比较,引滦原水低温低浊期优选预氯化处理方式,预臭氧作为应急备用,可实现保证水质、优化运行和节能降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在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运行参数的优化对其净水效能的发挥至关重要。针对江苏J水厂采用的H和X两个水质差异较大的水源,建立了中试装置,开展了以控制消毒副产物为目标的臭氧/生物活性炭运行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系统对H与X水源中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的去除率先上升后逐渐平稳,对卤乙酸生成势(HAAFP)的去除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炭床停留时间的延长,生物活性炭工艺对THMFP、HAAFP的去除率均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综合考虑THMFP和HAAFP的去除效能,优化后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运行参数如下:针对H水源,臭氧投加量为0. 5 mg/L,炭床停留时间为12 min;针对X水源,臭氧投加量为2. 0 mg/L,炭床停留时间为12 min。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预氧化剂臭氧、次氯酸钠的预氧化效果,以及臭氧不同投加量的净水效果,确定最佳投加量,利用生产性试验及实验室小试装置研究臭氧氧化对钱塘江原水净水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对COD_(Mn)、UV_(254)等指标的预氧化效果明显优于次氯酸钠;前后臭氧投加量分别为0.5mg/L时,对COD_(Mn)、UV_(254)、氨氮、浊度、铁的去除效果较好;前臭氧接触时间3min,后臭氧接触4~7min,对COD_(Mn)等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钱塘江原水中加入0.15mg/L溴酸盐时,臭氧投加量达到2.0mg/L时,仍未检测到溴酸盐。  相似文献   

10.
以水质异常的冬季引滦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以斜管沉淀工艺为主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加药量下,采用脉冲澄清工艺对该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斜管沉淀工艺。采用斜管沉淀工艺时,臭氧预氧化处理试验原水,满足出水水质要求所需的混凝剂投加量比采用预加氯工艺时明显减少。"原水-预加氯-混凝-聚丙烯酰胺(PAM)-斜管沉淀-过滤"工艺对该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建议药剂最佳投量分别为预加氯2.5 mg/L、Fe Cl320 mg/L、PAC 25 mg/L、PAM 0.1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