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印染》2016,(1)
采用有机氟系和有机硅系拒水整理剂对汽车内饰用涤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拒水整理剂和焙烘条件对织物拒水性能及雾化度的影响。车用涤纶织物优化拒水整理工艺为:拒水剂J3 5 g/L,150℃焙烘60 s。整理后,织物拒水效果达到4~5级,雾化度为0.06 mg。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轧焙烘工艺对涤/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通过测试分析整理后织物的水接触角、油接触角、静水压值及拒水拒油等级,研究拒水拒油剂质量浓度、架桥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因素对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获得采用防水剂3679A对涤/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的优化工艺如下:防水剂3679A质量浓度30 g/L,架桥剂3523质量浓度4. 5 g/L,100℃下预烘120 s,165℃下焙烘90 s。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产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FG-410,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整理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及焙烘温度等因素对拒水拒油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FG-410整理剂用量20g/L,FBA交联剂用量16g/L,催化剂MgCl2用量8g/L,155℃焙烘.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及耐水洗性,且整理工艺对织物强力及透气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纳米无氟拒水剂NT-X018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以提高其拒水性能。探讨整理液配方、工艺过程对整理后织物拒水性能、断裂强力、透气性、耐久性及手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液配方为,拒水剂NT-X018 80g/L、加强剂NT-X628 30g/L、交联剂NT-504M5g/L、催化剂NT-S228 5g/L、渗透剂OS-603 1.0g/L,浴比1∶30,pH4.0左右;采用二浸二轧,预烘条件130℃×2min,焙烘条件160℃×1min,可以达到最佳的拒水整理效果,同时,整理后织物手感基本没有影响,经多次洗涤,拒水等级仍较高,说明该拒水剂的耐久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将不同种类的磷系阻燃剂和拒水剂配制成一浴整理液,以浸轧焙烘的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一浴整理,分析整理后织物的燃烧性能和拒水性能。选择相容性较好的阻燃剂和拒水剂,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优化一浴整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试验配方为耐久性阻燃剂RUCO-FLAM VOD 300 g/L和防水防油整理剂SY-09 50g/L;最优工艺条件为110℃烘干180 s后170℃焙烘120 s。经过阻燃拒水一浴整理的织物续燃时间≤4 s,损毁长度≤8 cm,符合GB/T 5455—1997的B1级标准要求,且织物拒水性能达到3级。  相似文献   

6.
将泡沫技术应用到涤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加工过程中,使织物具有单面拒水拒油的效果,同时不影响织物内侧的吸湿透气性能。文章首先探讨了泡沫拒水拒油整理加工过程的影响参数,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泡沫拒水拒油整理的较佳工艺参数,为十二烷基硫酸钠3g/L,稳定剂(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1:1复配)2g/L,拨水拨油整理剂60 g/L,车速7m/min,发泡比11.4,焙烘条件为140℃×5min。最后分析对比了泡沫技术与传统浸轧法拒水拒油整理效果,发现经两种加工工艺整理的布样的拒水拒油性能相当,但是经由泡沫技术整理后织物的机械性能比常规工艺加工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7.
毛织物的含氟拒水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世洪  李建强 《印染》2007,33(23):36-38
用含氟拒水整理剂对毛织物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以整理剂浓度、交联剂浓度、催化剂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作为主要工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织物拒水整理进行研究。根据整理后织物的拒水等级、耐静水压等指标,得到整理效果的最佳工艺参数及条件为:Nuva TP 80g/L,交联剂60g/L,催化剂0.8g/L,在185℃焙烘2min,整理后织物拒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倪海燕  甘应进  尤金体 《印染》2013,39(10):29-31
对高强涤纶吊装带进行抗紫外、拒水拒油和涂料染色同浴加工,筛选了抗紫外整理剂和拒水拒油整理剂,探讨了其用量以及焙烘温度等对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的复合整理工艺为:抗紫外剂SCJ-966 40 g/L,固着剂SCJ-939 60 g/L,拒水拒油整理剂FG-910 60 g/L,渗透剂JFC 2 g/L,涂料50 g/L,催化剂C52 40 g/L,黏合剂AH-101S 60 g/L,焙烘温度和时间为180和6 min。经整理后,高强涤纶吊装带的断裂强力损失率仅为4.6%,具有很好的抗紫外性能,拒水拒油等级分别达到4级和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达到4级。  相似文献   

9.
张广知  黄小华 《印染》2012,38(6):23-25
对纯棉篷盖布进行涂料染色、拒水拒油整理、阻燃整理等同浴复合整理加工,筛选了阻燃剂和拒水拒油整理剂,探讨了拒水拒油整理剂用量、阻燃剂用量、黏合剂用量、焙烘温度等对复合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的复合整理工艺为:阻燃剂CFR 350 g/L,催化剂C52 40 g/L,尿素20 g/L,防水剂TG-435 60 g/L,增效剂BN-69 10 g/L,涂料50 g/L,黏合剂811-1 60 g/L,160℃焙烘2 m in。经复合多功能整理后,纯棉篷盖布的耐湿摩擦色牢度达到4级,阻燃可达B1级,拒水拒油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0.
于范芹  陈英  于春晓等 《印染》2013,39(2):29-31
研究阻燃整理工艺对汽车内饰用涤纶织物阻燃性能和雾化度的影响,包括阻燃剂和焙烘条件的优化。试验得到优化的涤纶织物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Z5 50 g/L,条件200℃焙烘90 s。经此工艺阻燃整理后,涤纶织物的续燃和阴燃时间均为0,炭长为13.8 cm,雾化度为0.9 mg。  相似文献   

11.
李珂  邓贺春 《针织工业》2020,(11):29-33
为提高棉织物的附加值,针对棉织物易沾污和易燃烧的缺点,引入泡沫技术,对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与阻燃复合功能整理,得到具有双重功能性的棉织物。研究拒水拒油剂、阻燃剂、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拒水拒油级别、炭长及透气率指标的影响,并由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复合整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发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6 g/L,稳泡剂(海藻酸钠)为3 g/L,发泡比控制在5的前提之下,得出最佳的拒水拒油与阻燃复合功能整理工艺条件为阻燃剂浓度400 g/L、拒水拒油剂140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5 min;经其整理后的棉织物的性能指标为拒水等级为6.0级、拒油等级5.0级、炭长5.9 cm、透气率36.4 mm/s;经10次水洗之后,整理后棉织物仍然具有一定的拒水拒油性和阻燃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HS1100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芳砜纶厨师服面料进行整理.探讨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因素对厨师服面料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确定了整理工艺条件:整理剂用量40 g/L,焙烘温度190 ℃,焙烘时间5 min;测试了整理织物风格、透气性能和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整理后的厨师服具有优良的拒水拒油效果,经5次标准水洗后,拒水等级仍可达10级,拒油等级达7~8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分散染料在超细涤纶织物上容易迁移的问题,选取并提纯了3只适用于超细涤纶织物的分散染料,绘制了其标准工作曲线,在此基础上研究染色后的热定形工艺与拒水拒油整理对分散染料迁移性的影响,并优化了后整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随着超细涤纶织物后整理工序中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拒水拒油剂用量的增加,分散染料的迁移量逐渐增大;当热定形工艺为90℃预烘90s,185℃焙烘60s,拒水拒油剂MG6650与MG002质量比为1∶1,复配用量为20g/L时,能够降低拼染棕色超细涤纶织物上分散染料的迁移量,并且提高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至4~5级,防水性能至4~5级,拒油性能达到8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泡沫整理方法对涤纶织物进行单面涂层,使其具有单面拒水拒油效果且不影响内层的吸湿透气性能.文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拒水拒油泡沫涂层剂的最佳配比,并探讨了该涂层工艺的最佳焙烘温度和时间.实验表明:涤纶织物拒水拒油泡沫整理具有处理浓度低、用水量少、焙烘温度低、时间短等特点.最佳整理剂配方为防水防油剂与10%SDS溶液以2:1混合,并添加CMC 10 g/L,HEC 0.5 g/L,PTF 5 g/L,发泡搅拌时间2 min,焙烘温度160℃、时间2 min 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应用泡沫法对纯棉针织物进行双面异功能整理,讨论了工艺参数对拒水拒油和抗紫外线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了棉织物双面异功能整理的工艺条件。棉织物单面拒水拒油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拒水拒油整理剂Repellent SMS 150g/L,发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3 g/L,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复配比1:1)2 g/L,发泡比3.5,涂覆厚度1 mm,140℃焙烘5 min。棉织物单面抗紫外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抗紫外线整理剂Rayosan C 100g/L,发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3 g/L,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复配比1:1)2 g/L,发泡比3.5,涂覆厚度1.5mm,140℃焙烘5min。整理织物的拒水等级7级,拒油等级6级,UPF值50+。  相似文献   

16.
《印染》2017,(12)
应用泡沫法对纯棉针织物进行双面异功能整理,讨论了工艺参数对拒水拒油和抗紫外线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了棉织物双面异功能整理的工艺条件。棉织物单面拒水拒油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拒水拒油整理剂Repellent SMS 150g/L,发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3 g/L,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复配比1:1)2 g/L,发泡比3.5,涂覆厚度1 mm,140℃焙烘5 min。棉织物单面抗紫外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抗紫外线整理剂Rayosan C 100g/L,发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3 g/L,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复配比1:1)2 g/L,发泡比3.5,涂覆厚度1.5mm,140℃焙烘5min。整理织物的拒水等级7级,拒油等级6级,UPF值50+。  相似文献   

17.
采用棉用耐久阻燃剂FK-103和拒水拒油剂FK-UFC02对纯棉导电织物进行阻燃和拒水拒油整理。探讨了阻燃剂、拒水拒油剂用量对织物阻燃和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考察了阻燃剂和强力保护剂用量对织物撕裂强度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耐久阻燃剂FK-103 300 g/L,FK-062交联树脂50 g/L,磷酸15 g/L和强力保护剂FK-074 30 g/L;纯棉织物阻燃整理后再采用拒水拒油剂FK-UFC02 60 g/L进行拒水拒油整理,整理织物具有阻燃、抗静电、拒水拒油等复合功能,且耐久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同时具有阻燃性能和拒水拒油性能的多功能涤纶织物,先以几种新型阻燃剂及交联剂复配后对涤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最佳配方:阻燃剂DM-PN1 380 g/L,DM-PN2 350 g/L,DM-PN3 150 g/L,交联剂JL-1 25 g/L,JL-2 25 g/L,JL-S 60 g/L,柔软剂15 g/L,渗透剂10 g/L,催化剂15 g/L。阻燃整理后进行拒水拒油整理,最佳工艺:100℃烘3 min,190℃焙烘1.5 min。整理后的织物在水洗100次后,阻燃性达到GB/T 5455-1997的B1级标准;拒水效果达到80分,拒油效果达到4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Oleophobol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腈氯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Oleophobol整理剂60 g/L,交联剂20 g/L,渗透剂JFC 1 g/L,100℃预烘3 min,150℃焙烘3 min,整理后织物获得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接触角为137.4°,拒油等级可达8级,且自身的阻燃性能和强力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锦纶/棉混纺织物用于户外运动产品的特殊要求,采用无氟拒水剂CWR-9A对混纺织物进行拒水涂层处理,并选取黏合剂来进一步提高拒水剂与织物间的粘接牢度。探讨了拒水剂质量浓度、焙烘时间、焙烘温度、黏合剂种类、黏合剂与拒水剂体积比、洗涤次数等对混纺织物拒水效果的影响,得到锦纶/棉混纺织物拒水整理最佳工艺:CWR-9A质量浓度为120 g/L,焙烘温度为170 ℃,焙烘时间为90 s,黏合剂BD-01与拒水剂CWR-9A的体积比为1∶20。对整理后织物的表面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整理后织物的接触角、拒水等级等。结果表明:黏合剂BD-01的引入可显著提高无氟拒水剂与混纺织物的粘接牢度,其接触角最高为138°,拒水等级最高达到5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