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兴水系属平原河网,水流缓慢,潮汐的变化导致河道水体流态时常发生改变.由于多重因素影响,近十多年来嘉兴市河网的水位及潮汐上溯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嘉兴市域有关水文站的水位、潮位分析,基本确定目前潮区界在不同水情和不同天文潮汛期的摆动区域位置特征.  相似文献   

2.
河湖水系连通是流域及区域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现有的基于水流阻力与图论的水系连通性评价方法并不适用于连通性受闸门工程调度影响较大的平原河网区,为此提出了改进的水系连通性评价方法,不仅考虑河网中不同类型河道的实际输水能力,还考虑了闸门启闭的开启度。以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为例,运用太湖流域水量水质模型中的概化河网绘制河网图,结合模型计算出各河道水位及闸门开启度,构建出加权邻边矩阵,并利用MATLAB编程算出每个节点连通性,进行了平原河网区典型年时河网水系连通性评价。总体评价结论为太湖流域平原区总体水系连通性较高,但各水利分区的连通性有一定差异,其中阳澄淀泖区和太湖区水系连通性较高。评价结论符合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的实际情况,和前期研究方法的结论基本一致。该方法实现了受闸门调度影响较大河网水系的连通性定量化评价,可用于河网水系连通性变化评估、改善水系连通工程设计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平原河网区水系纵横交错,河道水流平缓,农田灌溉用水粗放,排水量大,用水效率低下,面源污染严重,灌区长效管理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重要环节。分析平原河网区灌区特征和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情况,建立灌区"土地流转+节水控排灌溉"的创新管理模式,改变平原河网区灌区规模小、灌溉田块分散的状况,形成农田规模化种植经营、统一集中灌溉的形式。一方面促进土地集约化和灌区规模化,增加农村效益和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提高灌区灌溉效率,减少灌溉排水量,降低进入水体的氮、磷排放量。有效保障灌区的长效管理和运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TM影像湿地水体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杨存建等人发现Landsat TM影像中水体具有TM2+TM3〉TM4+TM5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水体及其它几类主要地物的光谱特性在TM影像中的表现特征,发现水体、居民地的阴影以及山体阴影都具有TM2+TM3〉TM4+TM5的特点,但是3者(TM2+TM3)/(TM4+TM5)的比值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辅以适合的阈值(水体(TM2+TM3)/(TM4+TM5)〉2.0)可以将水体信息区别于其它所有的地物。并将该方法分析了含不同水体类型的福州市TM遥感影像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用该方法可以将水体与全部居民地的阴影和山体阴影区分开来,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可用于快速、简便和准确地提取城市和山区中的水体信息,同时克服了水体提取中难于消除阴影(居民地阴影与山体阴影)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生态流量是维系江河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而平原河网区水系错综复杂,传统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性较差,开展平原河网区的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江汉平原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从基本生态、特殊生境以及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平原河网区的生态流量阈值研究,以多样化、动态化的需水过程定义生态流量阈值,结果与实际相符,研究成果可为平原河网区生态流量阈值的确定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苏北平原河网区的盐城市射阳县某个典型圩区(面积12.73km2)为例,通过连续15个月对圩区内沟渠河流水体采样分析,研究苏北平原河网区中小河流地表水氮磷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小河流水体氮磷超标严重,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所有水样品总氮质量浓度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ρ=1.0 mg/L),79%的总氮质量浓度超过Ⅴ类水质标准(ρ=2.0 mg/L);73%的总磷质量浓度超过Ⅲ类水体标准(ρ=0.2 mg/L),39%的样品超过Ⅴ类水质标准。地表水氮素和磷素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硝态氮是溶解态总氮主要赋存形态,相应的比例约为60%,铵态氮比例最少,约为10%;溶解态活性磷是溶解态磷素主要赋存形态,约为80%。畜禽养殖相对集中区域地表水氮素和磷素浓度高于其他区域;中沟、干渠等小型河流水体在夏季存在水质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类型能够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深入了解南沙区土地利用构成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选择2016、2017、2022年高分一号PMS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监督分类的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遥感影像解译。根据实地查勘进行结果修正,修正后的土地利用产品总体精度高于90%且Kappa系数高于0.85,构建了2017—2021年南沙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结合2025年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对比分析。2017年南沙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水域,占比为40%。至2021年,不透水面增加10%(14.39 km2),主要来源于耕地(8.06 km2)和水域(7.48 km2)的转移;水域减少3%(10.63 km2),其中转为不透水面占总减少面积的70%;耕地和林草地则有小规模的减少。黄阁镇和南沙街的城市化建设进程最快、不透水面积明显增大,东涌镇和大岗镇的耕地存在小规模的减少,万顷沙镇和龙穴街大量水域受到不透水面的侵占。对比2025年南沙区城市总体规划,除珠江街和万顷沙镇外,南沙区其他镇街规划的下垫面建设内容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8.
平原河网区城市水污染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典型平原河网城市——苏州市为例,进行水污染成因及控制研究。前街后河的棋盘式河网格局体现了苏州市特有的文化风貌,也使得苏州市同样存在平原河网城市共有的环境特征。古城区内,水体流速不大于0.01 m/s,C∶N严重失衡为0.4~1.4(其中C以BOD5计算),水生态系统已遭到严重的破坏。针对苏州市古城区水污染特征,从区域水文循环角度,提出了时空分步实施的综合治理理念。即首先进行内外污染源控制;再通过适当的闸坝调度引入周边太湖或长江清洁水源,改善古城区水体水动力条件、缓解水体碳氮失衡;对于局部污染仍严重的水体进一步实施原位强化净化工程。通过效果评估分析及实施综合治理方案后,可使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标准。该方案为其他平原河网城市的水污染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研究区降雨径流中氮、磷浓度的野外实验和定点监测,研究典型平原河网区的农田降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及其输出规律。得出平原河网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得出在平原河网地区氮、磷的输出浓度与降雨时间、径流大小密切相关等结论,为进一步相关研究提供资料积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特征,结合地下水污染影响因素及途径分析,建立了包含地下水本质脆弱性、地表水系和地下工程特殊脆弱性以及污染源荷载3个部分16个指标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并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进行案例解析。结果表明:金山区地下水脆弱性较高,中等脆弱以上级别面积达到449.80 km~2,占评价区面积的70.67%,主要受本质脆弱性和地表水系特殊脆弱性较高影响叠加而成;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价"中"级别以下风险区面积达到555.44 km~2,面积占比达87.27%,其主要潜在污染源为化工类工业园区及加油站;金山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处于较低级别状态,"中"以下级别风险区面积为553.38 km~2,"低"级别风险区面积为231.13 km~2,"高"级别风险区主要集中在金山南部,是该区域较高的地下水脆弱性、密集的工业区等多因素综合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针对沿海平原河网水文情势复杂、洪水位预报困难的特点,以温瑞平原为研究对象构建混合回归模型,采取物理成因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思路,探究适用于沿海平原地区的洪水位预报新途径.利用产汇流模型计算求得各水文分区洪水过程,形成预报因子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混合回归模型,通过耦合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与门限回归模型进行洪水位预报研究.研...  相似文献   

13.
以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交汊河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经验证的江苏省太湖地区整体一维河网数学模型及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交汊口局部物理模型,构建了交汊口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利用“16·7”超历史洪水资料并联合物理模型进行验证,在现状交汊角计算基础上,进一步模拟了苏南运河-蠡河变交汊角条件下蠡河分流比特性,并开展了多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分汊口不同于“Y”型或者斜接形交汊口,蠡河分流比主要由望虞河水位与苏南运河-望虞河水位差决定,与苏南运河下泄流量关系较小;苏南运河-蠡河交汊角度对蠡河分流比影响不大,主要是口门回流区束缩了支流有效过水宽度,导致进水口的实际过流宽度小于支流宽度。  相似文献   

14.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减缓供需矛盾的关键。平原区水源交织,入境水与本地水无法进行区分计算,故提出了针对这类区域特征下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里下河区为例,构建了概化水库调蓄模型,对24种情景(不同工程取水能力、来水频率、生态水位)下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规划、远景工程取水能力下,里下河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介于81.01亿~97.99亿、95.73亿~104.90亿m3和93.80亿~114.41亿m3之间,与来水及工程取水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但随着生态水位的调高呈下降的趋势。基于计算结果,为了减缓研究区域的资源短缺问题,建议在里下河区应采取兴建引提水骨干工程、优化供水管网等措施。研究成果具有实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徐兆静 《人民黄河》2021,(S2):113-114
平原河网地区的水环境治理修复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合理计算水体的水环境容量,对于确定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规模尤为重要。以上海市闵行区某镇水生态修复三期工程项目研究区为例,通过构建一维水质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各河段不同时期的水环境容量,分析了各河段水环境容量的时间变化过程,确定了平原河网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的污染负荷削减比例,为水环境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对于平原河网而言,由于河道无长期径流补给,河道流动性一般较差。为提升河道流动性,保障河道自净能力,引水补水是必要手段之一。以南京市河西北部地区为例,通过构建区域河网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河道新增补水点位的流量分配,并对河道补水效果进行模拟。通过改变河道引补水模式,保障各条河道流量流速。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常用的平原河网水质模拟三级解法中,对所有汉口出口断面浓度均采用均匀混合假设,然而汉口处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和来流水质使得均匀混合假设未必适用于所有的汉口.为修正传统方法中的这一理论不足,该文提出对不同类型的汉口进行分类,并基于不同的处理建立平原河网水质模型.较之传统的三级解法,该方法直接求解断面浓度,无需求解汉口处的浓度,可有效简化求解过程并提高精度.将模型应用于江苏昆山某河网,求解非恒定流条件下各断面的COD浓度.结果表明:在未采用均匀混合假设的汉口,出流断面浓度与传统模型的结果差异明显;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应用于平原河网水质模拟.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动力学模型在水文预报等领域逐渐推广应用。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模型,应用MIKEⅡ计算软件建立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整个瑞平水系区域河道现状水力条件进行分析,利用区域内水文站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的参数率定和验证,模拟流量、水位值与实测数据相比,误差在0.5%~1.4%左右,吻合度较高。利用建好的水动力模型,对瑞平水系主要河道内的流量及水位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昆阳镇现状防洪排涝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规划标准;万全、榆垟、宋埠各镇区现状防洪排涝标准基本达到20年一遇规划标准;平原农田区现状防洪排涝标准也基本达到10年一遇的规划标准。  相似文献   

19.
水体资源精确提取在水文调查和监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指数模型在检测遥感影像水体信息中存在过程复杂、环节过多以及阈值选择误差较大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新型水体快速提取方法NNDWI(New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该方法在对水体及非水体地物进行波谱特征分析的基...  相似文献   

20.
运用矩阵标识法求解节点水位方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的平原河网非恒定流计算模型,具有节省河网基础资料的前处理和提高计算工作效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