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制约我国冷却肉生产发展因素探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却肉也称之为冰鲜肉、冷鲜肉,它是指对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屠宰加工后获得的可食用胴体进行迅速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以后腿内部为测量点)在24小时内降至0℃~4℃,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保持在0℃~4℃范围内的畜禽肉类。在肉质卫生安全性、感官质量与营养价值方面,冷却肉优于热鲜肉;在营养价值方面,它又优于冷冻肉。近二三十年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肉类市场上鲜肉的形式已由热鲜肉、冷冻肉为主体演变成以冷却肉为主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肉类的卫生安全性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后,国内科技界与企…  相似文献   

2.
再论冷却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再论冷却肉王英若(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0075)笔者从1978年开始撰写文章向国人介绍冷却肉,并与有关科研人员一起进行了“热鲜肉直接上市”、“热鲜肉、冷却肉和冻结肉保水能力的研究”以及“肉的成熟”等课题的试验研究工作。1982年开展了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肉类研究中心的肉类研究人员提倡,吃冷却肉更卫生、更有营养的建议。 冷却肉不同于冷冻肉,其特点在于生猪屠宰后的保存温度仅仅在0~4℃之间冷却,并不冻结。 一般认为,餐桌上食用屠宰后的热鲜肉为富有营养、最新鲜、口感最好。但实际上,刚宰杀后的热鲜肉,pH7.0~7.4,这种肉煮后  相似文献   

4.
1 冷却肉 冷却肉是指动物在检疫,屠宰之后,迅速将胴体温度降至0~4℃之间,然后,严格控制在这一温度内而进行分割、剔骨、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加工流通程序,直至最终进入烹饪、食用的肉品。冷却肉相对于我们传统的鲜肉(热鲜肉)来讲是冷肉,而相对于冷冻肉来讲是鲜肉,所以,它又可以称作冷鲜肉。因为生理机能的原因,动物在被刺杀放血后即进入僵直过程,这个阶  相似文献   

5.
王仲礼 《肉类研究》2003,17(4):50-51
评述了冷却肉、热鲜肉、冷冻肉各自的优势,综述了肉制品加工中防腐保鲜剂的科学使用以及冷却肉的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6.
李同春 《肉类工业》2006,(11):48-48
在我国目前的肉类加工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由于肉源、经营条件、特别是贮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市场销售的肉品种类亦不相同。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种:鲜肉(热鲜肉)、僵肉(老化肉)、后熟肉(成熟肉、排酸肉)、冷却肉、冷冻肉等。因这几种肉加工生产时间的不同和所处状态的不同,肉的品质亦不相同。肉品质的优劣,取决于肉的物理化学性状。  相似文献   

7.
冷却肉消费的问题及其质量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生鲜肉消费趋势也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生鲜肉主导产品———冷冻肉和热鲜肉正逐渐被冷却肉所替代。冷却肉 (chilledmeat)是指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检疫制度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 ,使胴体温度 (以后腿肉中心为测量点 )在 2 4h内降为 0~ 4℃ ,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 0~ 4℃的生鲜肉 ,也有人称之为排酸肉、预冷肉。冷却肉由于始终处于低温控制下 ,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被抑制 ,一些病原菌分泌毒素的速度大大降低甚至不能分泌毒素 ,肉的安全性和卫…  相似文献   

8.
宋雪辉 《肉类工业》2012,(10):23-24
冰鲜肉是严格按照屠宰工艺卫生规范要求生产,将获得的屠体进行双级冷却、排酸处理,其后续加工流通过程不脱离冷链温度,出厂肉温控制在0℃的畜禽肉,与国内销售的冷却肉系同类,故也称冷却肉、冷鲜肉或保鲜肉。近年来,国内市场热鲜肉仍占居销售优势,甚至比冷却肉超值500形t,其中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冷却肉出水及表面冷凝水有反感,另外冷却产品加工成本一般会高出热鲜肉30%以上,种种因素制约企业推广冷却肉。  相似文献   

9.
陈建华 《食品科学》1996,17(10):21-25
利用热鲜肉加工肉品的可行属于性陈建华四川丰都县罐头食品厂648200在肉品加工中.都习惯用冷却排酸的冷却鲜肉或冷冻肉作原料,长期以来形成了传统。近几年来,国外有文献报道用僵直前的热鲜肉加工肉品,具有很多优点。所谓热鲜肉,指动物屠宰后在僵直期前的胸体或...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健康首选:冷却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几年,我国肉类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从热鲜肉到冷冻肉,再从冷冻肉到冷却肉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热鲜肉广天下,冷冻肉争天下,冷却肉甲天下”的格局。冷却肉安全卫牛、风味佳、营养好,具有了鲜肉和冻肉的优点,又排除了两者的缺陷,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有放心肉之称,市场反映强烈,发展势头迅猛,有关专家断言,冷却肉将成为21世纪中国生肉消费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延边黄牛冷热鲜肉货架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延边黄牛外脊和臀中肌两个部位的热鲜肉和3±1℃条件下排酸24h的冷鲜肉进行托盘包装,置于3±1℃冷藏箱中贮藏。通过pH值、TVB-N值、表面颜色、菌落总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延边黄牛冷热鲜肉的货架期。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1℃排酸24h冷鲜肉的货架期较热鲜肉货架期延长期3-4d,为了保证肉品质量,延边黄牛外脊和臀中肌的热鲜肉和冷鲜肉的货架期以不超过4d和8d为宜。  相似文献   

12.
冷却肉的保鲜方法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冷却肉因其新鲜、味美、营养、卫生逐渐成为肉类消费的主要趋势。本文主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冷鲜肉保鲜方法及其安全性,同时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肉品加工科技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世界肉品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2018年,我国肉品总产量8 624 万t,占世界肉品总产量的1/3。 1949—2019年的70 年发展历程里,我国肉品加工业一方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改造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加强中华传 统肉制品加工技术改革创新,经历了冷冻肉、高温肉制品、冷却肉、低温肉制品、传统肉制品工业化和营养肉制品 加工等发展阶段,在品质提升、营养保持、标准加工、安全控制及绿色制造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长足进步。 当前,我国人民对肉品消费的需求已从数量安全到质量安全再到营养健康快速转变,初步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以畜禽宰后保鲜、物流、加工等为主体,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全产业链新型肉品加工产业。基于我国肉品加工 产业现状和未来产业需求,智能化屠宰分级分割、生鲜肉智慧物流保鲜、梯次化绿色加工、共产物高值化利用、质 量与安全和营养健康是肉品加工科技发展新趋势。本文综述我国当前肉品加工产业现状、科技现状、存在问题以及 肉品加工科技趋势,为未来30 年肉品加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升级,更加营养、健康和安全的肉制品已经成为肉类工业的热点研究问题。低温慢煮(sous-vide,SV)是将新鲜或稍加工的原料放入真空密封袋中真空包装,后放入恒温水浴锅或低温慢煮机中进行长时间低温煮制的新型加工技术,具有加热温度低、加热均匀等特点,尤其在增加肉制品嫩度、提高多汁性、降低营养物质流失、消除高温蒸煮产生的异味及有害物质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然而,SV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多种因素(如温度、时间、真空度等)的影响,从而对产品的食用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与此同时,如何最大程度延长产品货架期、提高微生物安全性,也已经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影响SV的工艺参数,系统综述SV对肉制品食用品质及货架期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探讨SV加工特性、改善肉制品食用品质、延长货架期和开发新产品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冷却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三种生肉的实际调研, 检测分析结果表明, 冷却肉的卫生质量和食用价值大大优于热鲜肉和冻结肉, 因此应予大力推广, 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热鲜鸡肉和冷冻鸡肉,冰鲜鸡肉在口感、风味、新鲜度以及营养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但冰鲜鸡肉的品质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容易发生腐败变质。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提高,冰鲜鸡肉的品质及其货架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了冰鲜鸡肉的品质表征指标;阐述了微生物因素、物理因素以及化学因素对冰鲜鸡肉品质的影响;比较了化学、超高压和辐照等6种保鲜技术对冰鲜鸡肉保鲜的效果及特点;结合食品货架期预测模型,梳理了已有预测冰鲜鸡肉货架期的相关研究;最后分析了冰鲜鸡肉品质及其货架期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随着研究技术、手段和保鲜技术的不断发展,冰鲜鸡肉货架期的研究也将不断向实用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鲜畜禽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食源性致病菌在冷鲜肉加工、贮藏和消费过程中的存在与消长规律及其消费者健康的影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其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逐渐受到重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microbialriskassessment,QMRA)是此类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核心,为冷鲜肉加工过程中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食品安全目标与法规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自《食品安全法》颁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以来,QMRA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对近年来在畜禽肉制品中已开展的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定量风险评估进行归纳,并对过程风险模型、模块化过程风险模型与组学技术在QMRA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QMRA在生鲜肉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冷鲜肉中的致病菌定量风险评估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冷却肉的冷却与包装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生猪宰后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的分割、包装、流通和零售等过程中,始终处于0~4℃范围内的生鲜肉称之为冷却肉.微生物污染是冷却肉产品质量的重要危害.冷却肉的流通,目前采用加工厂内真空大包装,运输到超级市场后,制作成托盘保鲜小包装.  相似文献   

19.
冷鲜肉高氧气调保鲜包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延长冷鲜肉的货架期,本研究以PP材质托盘盛装,PP膜封盒,充入不同比例的气体成分对冷鲜肉进行气调包装.在温度4℃、湿度80%的恒定条件下,分别研究了25% O2+ 75% CO2、45%O2+55% CO2、65% O2+ 35% CO2的3种不同气体组分的气调包装对冷鲜肉的感官指标、色度、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等指标的影响,并且通过与大气对照组的对比,对冷鲜肉气调保鲜包装第6天的保鲜效果进行雷达直观定性分析.结果表明,65%O2+35% CO2组气调包装的保鲜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实验组,冷鲜肉的货架期延长了6天.  相似文献   

20.
武丹  李晓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1):320-325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肉类的需求逐渐由量向质转变,肉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冷鲜肉是一种低温生鲜肉类制品,从屠宰到上市在低温的环境中经历了僵直、解僵和成熟的过程,具有鲜嫩多汁、汤清肉鲜、易咀嚼以及易被消化等特点。冷鲜肉的水分含量高且营养较丰富,动物体内携带的微生物以及在屠宰、加工、储存和运输环境中的微生物都极易在其中生长繁殖,从而引发冷鲜肉腐败变质,货架期缩短。本文概述了冷鲜肉污染的几种主要途径,并介绍了产品包装、保鲜剂、物理处理及宰前饲喂等预防腐败、延长冷鲜肉货架期的措施,为进一步探索更加高效的冷鲜肉保鲜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