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ESEF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探讨了水产品、水污染、水资源足迹、承载力与水生态足迹、承载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区域水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估。以汉江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襄阳市为例,对其2008—2017年的水生态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估,比较了有无水质标准与环境功能分类时的评估结果,对求平均和求并集两种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考虑水质标准和环境功能分类与否,两种方法均反映出襄阳市2008—2017年水生态承载力指数先减小后缓慢增大的变化态势。而求并集的方法说服力更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关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状况及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较多需要厘清和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深度剖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助推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提速、换挡和升级。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汉江生态经济带气象干旱的时空特征,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其气象干旱趋势、频率和强度。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年SPEI以0.021/10a的速度降低,春、秋季整体呈下降趋势,夏季呈略上升趋势,冬季整体变化很小;年气象干旱情况中部地区干旱化、南部和西部地区湿润化,干旱频率各区域差异较小,干旱强度中部高、东西低;各季气象干旱区域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些特征直接影响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生态环境。研究结果可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应对干旱风险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线调水后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优质水源供应地。为明确中线调水给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造成的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评价法建立了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体系,对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调水后,水资源宏观调控引起的水资源总量的变化将逐步影响到研究区内的生态环境、饮水安全、社会生活、农业生产等各方面,汉江生态经济带将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数据显示,中线调水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属于中度风险;十堰、神农架林区为低度风险;潜江市、仙桃市、武汉市为中度风险;随州、荆门、天门为高度风险;襄阳市达到了高至极高风险等级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5.
黄河-西北内陆河生态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开放总体布局中地位突出,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国家东中西部均衡、充分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均意义重大。从区域特征、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国家发展战略安排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价了黄河-西北内陆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优势条件和面临问题,研究了支撑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水战略对策,系统提出了西部调水、黄土高原治理、水沙调控体系完善、下游滩区生态治理与修复等综合措施,以期为黄河治理开发、大尺度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6.
余卫华 《治淮》2013,(12):24-25
本文在对浉河治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水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浙河水生态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特征,以行政单元为评价分区,建立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自然和社会2个系统,山区、平原和水域3种流域地貌单元,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水监管和水文化6类人水关系子系统以及25项指标。引入基于AHP法和熵值法的融合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评价2017年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结果表明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二者关联度达0.844,因而呈中下游相对领先、上游略有滞后的空间格局,其中水安全、水环境和水节约是影响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因。评价结果可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1964-2013年汉江生态经济带干湿气候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4-2013年汉江生态经济带气象站点的逐日观测数据,通过气候斜向率、Kriging插值法、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手段分别对各干湿要素进行趋势、空间、突变、周期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总体上经历了由湿变干的过程,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干湿指数、水分盈亏量均呈线性下降趋势,突变分别发生于2005,1972,2006,2005年前后,且存在5,15,25a左右时间尺度的干湿周期;该区域分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各干湿气候要素在空间上基本呈“山区少、平原多”沿汉江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干的格局.综上,受多因素的影响,汉江中下游流域干湿气候空间分布相对复杂并逐渐变干,这种趋势已经凸显,应予以必要的重视,并采取科学可行的防旱减灾措施应对干湿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对三江平原农村环境现状与水环境容量了解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跟踪当代农村最新的发展趋势,充分重视对现代化农业集约发展带来的更大规模的非点源污染问题,指出农村小城镇建设带来的更大强度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了治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议南昌市城区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提出,是城市化步伐加快的结果,南昌市水环境日益恶化,如何使经济持续发展,水环境得到保护,只有做到科学管水,依法治污。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后湖的水体污染特征和存在问题,改善后湖水生态环境质量,对后湖流域的水质及主要污染源的污染负荷进行了分析和核算.结果表明:后湖的主要污染源是城市径流、生活污水和水产养殖污染,城市径流和生活污水对化学需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6.04%、45.67%;COD、NH3-N、TN和TP的排放量均已超过相应的水环境容量,为了满足水质目标要求,需分别削减排放量58.94t、60.05、103.57t和19.99t.针对后湖流域目前存在的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问题,结合流域实际,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实施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提升城镇污水系统、强化城市径流污染治理、防治农业农村污染、加强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修复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汉江上游支流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差、潜在威胁多等问题,实现对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的保护,提出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模型的汉江流域(陕西段)水生态指标体系及权重,构建了可用于汉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系统动力学和隶属度相结合的方法量化评估汉江流域(陕西段)水生态承载力,根据社会发展和技术水平设计7种调控方案研究汉江流域(陕西段)水生态承载力对方案的响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发展条件下汉江流域(陕西段)处于弱可承载状态,方案7实施后汉江流域(陕西段)水生态承载了将显著提高,达到基本可承载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三峡工程对库区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影响,主要有:库内水温分层、水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泥沙淤积以及对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的影响。提出加强库区城镇污水处理、控制城镇发展和农村面源污染、排污口综合整治、水华控制,加强水质监测与管理等水环境保护措施;陆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域生境保护与修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保护,水库生态调度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点)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二龙山水库水质污染原因和状况,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治理水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调查2007年、2012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量和进出口贸易等数据,核算区域水足迹总量构成及变化,分析区域水足迹供需结构演变,评价区域水资源压力和用水效率.结果 表明,水生态文明建设后,长江经济带水足迹增速下降明显,水足迹总量...  相似文献   

16.
民勤盆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民勤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生态环境的演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从灌溉规模,种植结构,合理用水,沙漠化防治,盆碱地改良及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和治理民勤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陆水水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霞  周博 《人民长江》2013,44(18):83-85
在对陆水水库水质、浮游生物等水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陆水水库水环境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陆水水库局部水域呈富营养化趋势,水质逐年变差,水华现象频发。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建议,即加强库区污水处理,控制点源、面源和白色污染,逐步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从生物资源养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水源涵养林地植被生态修复工程等几个方面,采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河势演变关系着河道防洪安全,汉江杜家台河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丹江口水库长期清水下泄,杜家台弯道切滩,河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滩岸崩塌、鱼咀冲刷、引渠淤积等险情直接影响着堤防及分洪工程的运用.针对汉江杜家台河段河势现状及影响,对河势演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微调导控,遏制滩岸崩挫,恢复优良河势的工程措施,达到改善杜家台分洪工程安全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汉江、丹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状况的研究 ,详细分析了汉江、丹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现状 ,提出了该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