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了干酪乳杆菌Zhang在不同温度下细胞膜脂肪酸变化。将干酪乳杆菌Zhang在MRS培养基中培养的对数生长末期菌体分别置于37、45、60、70℃4种温度水浴锅中进行热处理,不同时间点取样,采用Bligh&Dyer法提取脂肪酸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其组分,并分析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Zhang在不同温度处理下,主要有5种脂肪酸发生了变化;从相对百分含量上看,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加,饱和脂肪酸减少。推测干酪乳杆菌Zhang通过调节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改变细胞膜流动性来维持其生存能力,这为初步解析干酪乳杆菌Zhang逆境生存机理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在低温、低pH值胁迫下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差异.本文选取干酪乳杆菌Zhang中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细胞膜脂肪酸以及应激蛋白等相关的12个主要基因为研究对象,将干酪乳杆菌Zhang用MRS液体培养基活化3代后置于4 ℃条件下进行逆境胁迫,间断性取样,采用反转录PCR对选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干酪乳杆菌Zhang是本研究团队筛选出的具有优良特性的益生乳酸菌菌株。传统方法难以区分干酪乳杆菌及其近缘物种。因最近乳杆菌的系统分类进行了更新,故导致Zhang的分类地位需重新确认。本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分析Zhang的分类学地位、耐药基因、致病性基因和环境抗性基因特征,探究该菌株基因组上携带的细菌素基因簇和潜在益生基因。比较基因组学结果显示Zhang与副干酪乳酪杆菌模式菌株ATCC 25302T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值是98.49%,通过分类学数据库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确认Zhang的分类学地位为副干酪乳酪杆菌。Zhang的基因组不含有耐药基因、致病性基因和环境抗性基因。在其基因组上注释到核心肽、LanT转运和引导切割及免疫或运输功能等Carnocin细菌素基因簇。此外,Zhang的基因组编码了谷胱甘肽合成、核黄素合成、黏附因子和分泌胞外多糖等潜在益生基因。本研究更新了Zhang的分类学地位为副干酪乳酪杆菌,揭示其不含有耐药基因、致病性基因及环境抗性基因,并注释到多个潜在益生基因,为该菌株进一步开发及产业化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LCZ)为研究对象,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NC组)和LCZ组(4×109 CFU/mL/d),通过Barnes迷宫试验测定成年大鼠到达目标洞的时间(潜伏期),探讨LCZ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 发现,在4d的空间学习能力训练过程中,LCZ组大鼠潜伏期逐渐短于...  相似文献   

5.
以分离自新疆塔城地区传统马奶酒中的1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SMN-LBK为研究对象,分别以4%、6%、8%、10%(体积分数)乙醇对其进行胁迫处理,其存活率依次为25.84%、18.39%、10.86%、1.67%;以10%乙醇胁迫对其进行转录组分析,研究其在乙醇胁迫下差异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转录组分析表明:表达显著下调基因有50个,分别为参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1个基因,脂肪酸生物合成2个基因,ATP结合盒式蛋白转运体8个基因,磷酸转移酶系统3个基因,其余基因全为假定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基因28个,4个参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其余基因全为假定蛋白。选取6个差异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两种方法的基因在表达水平上具有一致趋势。这些基因与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磷壁酸的生物合成相关,其通过提高这些基因表达抵御乙醇对自身的损害。这些基因可能与副干酪乳杆菌SMN-LBK的乙醇胁迫机制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乳酸杆菌的耐乙醇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分析了干酪乳杆菌Zhang的VBNC态和正常态两种细胞的代谢组差异。结果显示,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到874个和368个代谢物质,根据P<0.05、差异倍数>2和VIP≥1筛选原则,通过数据库比对鉴定得到干酪乳杆菌Zhang在两种状态下的主要差异代谢物有24种,主要包括氨基酸类、糖类、维生素类等6类,随后按类分析了这些物质在干酪乳杆菌Zhang生存过程中的作用,为探索干酪乳杆菌Zhang VBNC态在逆境条件下的存活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抗氧化活性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这两种菌添加到契达干酪中,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及清除羟自由基3种方法,研究这两种菌对干酪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利用契达干酪作载体,研究干酪中益生菌在通过模拟胃肠道后菌的活性情况。结果表明:在8℃成熟时,分别加入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同时加入这两种益生菌干酪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在第16周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7.30%,46.19%;48.65%,46.66%和51.72%,47.43%,而还原力在第20周达到最大值0.479,0.515,0.656,显著高于空白组的45.05%,43.86%,0.366(P0.05)。另外,干酪成熟24周后,活菌数分别为7.58 lg(CFU/g),7.65 lg(CFU/g),7.78 lg(CFU/g),低于酸奶发酵4周后的活菌数,而干酪在模拟胃肠道后活菌数均达到6.5 lg CFU/g以上,显著高于酸奶和直接通过模拟胃肠道后的活菌数,起到益生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两种菌能够显著提高干酪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干酪作为载体能够保护益生菌,使其通过对菌有破坏作用的胃肠道环境,并达到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模拟人体肠道特点,研究了益生菌——干酪乳杆菌(L.casei)在正常温度、正常胃酸情况、正常胆碱情况和蛋白小肽对干酪乳杆菌的菌数变化.发现干酪乳杆菌能在37℃恒温条件下,pH值3.0(人体正常胃液的pH值)和正常胆碱下生长,是一种良好的益生菌菌种。  相似文献   

9.
干酪乳杆菌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酪乳杆菌是一种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人体消化吸收以及增强免疫等多种功能的益生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干酪乳杆菌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干酪乳杆菌的益生特性,综述了该菌种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及清除羟自由基三种方法测定两种菌的抗氧化活性,然后将两种菌添加到契达干酪中,利用同样的方法研究这两种菌对干酪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KLDS1.0202和干酪乳杆菌KLDS1.0319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而且在8℃成熟时,分别加入植物乳杆菌KLDS1.0202、干酪乳杆菌KLDS1.0319和同时加入两种益生菌干酪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在第16周达到最大值,而还原力在第20周达到最大值(0.479,0.515,0.656),显著高于空白组的0.451,0.439,0.366(P0.05)。以上结果表明两种菌不仅自身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还能促进干酪蛋白质的分解,提高干酪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瑞士乳杆菌(Lh134)和干酪乳杆菌(Lc134)单独与组合在脱脂乳中发酵32 h的pH、发酵乳酸度值、活菌数和氨基酸态氮变化.结果表明,Lh134在脱脂乳中发酵速度比Lc134快,Lh134和Lc134组合在脱脂乳中的发酵能力高过二者单株发酵,发酵结束时pH下降至3.90,发酵乳酸度达到281.30°T,活菌数...  相似文献   

12.
赵婷  姚雯轶  王立梅 《食品科学》2011,32(17):250-253
目的:分析和预测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以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的各种工具,结合其他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如ClustalX、VMD,从数据库中得到乳酸脱氢酶基因,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理化性质、翻译后的修饰位点、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功能域。并与其他微生物的乳酸脱氢酶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得出它们的保守序列。结果:该基因编码335个氨基酸,其蛋白理论分子质量为36608.8u,预测该蛋白有3个跨膜区。与干酪乳杆菌的乳酸脱氢酶进化关系最近。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可预测得到副干酪乳杆菌的乳酸脱氢酶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马佳歌  于微  李佳君  周诗昊 《食品科学》2018,39(10):193-198
目的:分析和预测干酪乳杆菌细菌素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明确细菌素的抗菌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细菌素编码蛋白的结构预测和功能分析,采用氨基酸定点突变技术对预测的氨基酸位点进行点突变,检测突变体的抗菌活性。结果:干酪乳杆菌细菌素(LacA和LacB)属于热稳定、分泌信号肽的跨膜蛋白,LacA蛋白存在典型的抗菌结构域GxxxG,构建LacA蛋白中第40位V和第57位I的突变载体,两个位点中任何一个发生突变都明显影响细菌素的抗菌活性。结论:推测V40和I57是干酪乳杆菌细菌素发挥抑菌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为今后探索干酪乳杆菌细菌素(class IIb)抗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干酪乳杆菌蛋白酶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Lc)6033经增菌培养、超声波破碎、高速冷冻离心后获得粗酶液,并经70%~80%饱和度范围的硫酸铵分级沉淀初步提纯,酶活力回收率(OD275)为9.71%,酶液最适pH为6.5左右、最适温度为40℃,Co2 、Mn2 能显著增强酶液活力;Cu2 、Fe3 、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酶液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Zn2 、碘乙酸和β-巯基乙醇的抑制作用较轻微。可见,酶液中可能含金属酶、丝氨酸酶及巯基酶等多种蛋白酶。  相似文献   

15.
干酪乳杆菌发酵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过程中干酪乳杆菌(L.casei)经过约12h由迟滞期后进入对数期,并保持几何增长直至发酵终点(72h),终点活菌数为(2.21±0.14)×1012g-1。发酵开始pH值为6.42±0.05,发酵终点pH值降至3.7±0.01。pH值降到6.30±0.01时,黏度开始变大且在发酵后期处于稳定状态。发酵过程中发酵乳中的氨基酸态氮的质量浓度从(0.022±0.002)g/100mL升至(0.0389±0.0005)g/100mL。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干酪乳杆菌粉末发酵剂的制备及活化的条件.将高浓度培养后的干酪乳杆菌离心浓缩,以10%脱脂乳加2.7%甘油作保护剂制成悬浮液后冷冻干燥,采用4%脱脂乳粉作为活化液,活化时间150min,在此条件下粉末发酵剂活化完全,活力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益生菌发酵乳制品多为混合菌种发酵动物源乳制品的研究现状,本研究以燕麦为主要原料,通过制备纯燕麦乳,酶解,添加20%牛乳和7%蔗糖以及适量乳化剂与稳定剂,组成发酵培养基,以发酵乳制品中选育出的生长繁殖力强,发酵活力高的干酪乳杆菌05-20为试验菌株,研究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单因素对干酪乳杆菌纯种发酵燕麦乳...  相似文献   

18.
《食品工业科技》2003,(07):56-58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Lc)6033经增菌培养、超声波破碎、高速冷冻离心后获得粗酶液,并经70%~80%饱和度范围的硫酸铵分级沉淀初步提纯,酶活力回收率(OD275)为9.71%,酶液最适pH为6.5左右、最适温度为40℃,Co2+、Mn2+能显著增强酶液活力;Cu2+、Fe3+、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酶液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Zn2+、碘乙酸和β-巯基乙醇的抑制作用较轻微。可见,酶液中可能含金属酶、丝氨酸酶及巯基酶等多种蛋白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向农家干酪加入干酪乳杆菌的方式,研究农家干酪的抗氧化活性及在模拟胃肠道中乳酸菌的存活能力。通过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的能力以及对铁的还原能力指标的测定,利用PH 4.6-SN及12%TCA-SN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第30 d时,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到最高值,为316μM Trolox,还原能力为0.647;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在第25 d时最高达到54.38%,在第30 d时有所下降。在对第20 d的农家干酪的水溶性提取液的冷冻干燥粉进行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时,抗氧化活性得到提高;综上所述,添加干酪乳杆菌的农家干酪在储藏期内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选择第20 d的农家干酪进行模拟胃肠道的存活能力研究,发现活菌数降低了5 log_(10) cfu/g,最终为7 log_(10) cfu/g,可起到益生作用。因此,加入干酪乳杆菌显著提高农家干酪抗氧化活性,农家干酪可以起到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发酵乳清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干酪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作为发酵剂菌种发酵乳清,制作发酵乳清饮料.以益生菌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因素,以感官评分和滴定酸度值为响应值,各自建立了回归模型,并对感官评分响应值进行了方差分析,典型分析结合岭脊分析得出益生菌乳清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益生菌添加量3.834%,发酵温度38.10℃,发酵时间5.07 h,在此条件下得到较高的感官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