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岗山水电站右岸坝肩开挖高边坡区地质条件复杂,岩体风化卸荷较强烈,浅表部风化卸荷强烈,呈碎裂-块裂结构,岩体质量较差,坡体深部发育有中缓倾坡外的XL316和XL9-15两个长大裂隙密集带。在右岸边坡监测设计中,遵循边坡地质条件、开挖支护设计及边坡稳定计算,并根据施工地质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为右岸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野外现场地质调查结果显示,拟建的澜沧江班达水电站河谷右岸发育有数条倾向坡内的韧性剪切带和蚀变带,这使坝址区的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化。为探究水电站建设开挖过程中剪切带和蚀变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选取中坝址右岸边坡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调查所得资料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模拟边坡由三级开挖而导致的应力场变化过程和变形破坏过程。结果表明:韧性剪切带和蚀变带内的应力表现为应力松弛,而剪切带和蚀变带与周围正常岩体接触部位表现为应力集中;由开挖产生的应力释放主要在向坡内水平深度150 m范围内;天然状态下边坡稳定性较好,但二级开挖后,坡表最小主应力由压应力转为拉应力,且使塑性变形区贯通,坡体易从高高程的韧性剪切带和蚀变带出露部位剪出而整体失稳。  相似文献   

3.
白鹤滩水电站左岸拱坝坝基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坝基边坡内发育的缓倾坡外的层内错动带、反倾坡内的断层和柱状节理玄武岩是开挖边坡变形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基础上,对白鹤滩左岸拱坝坝基630 m高程以上的剪切变形特征及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离散元程序UDEC再现了层内错动带LS_(3319)的剪切变形特征,并对左岸拱坝坝基630 m高程以下的开挖响应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630 m高程以上坝基开挖过程中顺坡向缓倾层内错动带LS_(3319)在开挖面坡脚部位出露前后,对坡脚局部应力场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其上下盘岩体表现出不同的变形特征,错动带上盘部分岩体首先出现应力增大或集中现象,随着开挖面下移直至错动带出露,出现开挖卸荷引起的岩体松弛;630 m高程以下受层内错动带LS_(331)影响产生剪切变形,上盘浅层岩体出现卸荷松弛。错动带剪切变形主要发生在错动带的坝基面开挖揭露过程中,变形量值主要受赋存地应力条件、结构面参数和产状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4.
右岸出线场边坡位于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坝肩顶部,出线场北侧边坡两侧临空,坡体内发育有多条缓倾角错动带,边坡表层岩体受风化卸荷影响随机长大裂隙较发育,与缓倾错动带组合可能形成不稳定块体;在开挖过程中错动带出露部位附近坡面出现多条竖向裂缝,可见坡面残留炮孔沿错动带错位明显,局部稳定问题突出,需对受缓倾错动带影响区域的局部稳定性进行重点分析。建立了右岸出线场区域的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无支护条件下人工边坡的稳定性,着重分析了出线场北侧边坡的局部稳定特征;针对缓倾错动带影响区域提出了"长锚索+框格梁"的局部支护方案并对支护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右岸出线场人工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受缓倾错动带和随机长大裂隙影响区域在开挖扰动和临空条件改变的状况下可能会出现局部失稳破坏;"长锚索+框格梁"的局部支护方案对缓倾错动带影响区域岩体变形抑制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了出线场北侧边坡的局部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卸荷松动带变形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质人工高边坡的形成常常引起稳定和变形等方面的工程问题。为了探讨裂隙岩体开挖边坡的变形特点,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的变形监测和地质研究成果为例,根据变形位移过程并比照开挖过程分析,认为整个边坡岩体卸荷过程须经历预变形阶段、剧变形阶段、渐变形阶段和后变形阶段等4个阶段。开挖边坡卸荷岩体可为3个带:表层松动带、卸荷变形带以及应力调整带。并对一些与边坡变形有关的因素,如结构面的产状、密度和规模,以及加固效果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水电站建设的顺利进行。西南某水电站右岸高边坡岩体卸荷深度大,岩脉、断层、裂隙发育,且施工开挖规模大,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裂缝,对后续施工和运行期的稳定性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针对该水电站岩质高边坡出现裂缝的现象,结合该边坡的地质资料、监测成果及施工情况,综合分析了边坡出现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对类似工程的勘探、监测分析和工程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锦屏一级水电站右岸为岩质高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工程位置重要,其安全性直接影响枢纽区建筑物.为研究右岸高线混凝土系统边坡变形趋势,以其开挖揭示的地质概况的分析为基础,重点分析该边坡的多点位移、外观变形及锚索荷载等监测信息,以期对工程的运行期安全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通常较为稳定,但在开挖扰动等作用影响下容易产生较大的倾倒变形,影响工程施工与建设安全。在西南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对此类边坡进行隧道开挖作业,易发生边坡失稳问题。为此,选取四川汶马高速某隧道进口边坡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勘察、监测数据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在隧道开挖影响下的变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受内部结构特征控制,隧道开挖后坡底失去支撑,各部位由下而上向临空面倾倒;倾倒体以水平位移为主,位移量值呈现中部大、四周小的态势,且受降雨量影响较大;数值模拟显示边坡在天然状态下为极限平衡状态,隧道开挖后位移由隧道洞口处向上扩展至坡顶,坡内岩体剪切破坏,在类似边坡进行隧道施工时需加强支护。  相似文献   

9.
朱云法  徐伟  钟言 《人民长江》2011,42(22):57-59
三里坪水电站右岸420道路高边坡岩体为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岩层陡倾,节理裂隙发育,溶沟溶缝多,为查清该边坡开挖后的稳定性,在充分考虑边坡走向、裂隙切割以及岩溶等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后,并结合该工程地质条件及裂隙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段破坏模式预测和稳定分析,提出合理的开挖坡比和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岸坡异常卸荷是西南深切河谷地区进行大规模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常遇到的典型工程问题之一。根据野外详细地质调查,得出研究区坡体卸荷特征,再以是否考虑韧性剪切带和蚀变带为变量建立3个二维离散元模型,模拟河谷5次下切后坡体的变形情况,对比分析韧性剪切带和蚀变带对坡体卸荷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卸荷异常主要与韧性剪切带和蚀变岩体的发育有关;韧性剪切带和蚀变带质软,其软弱基座效应和弱抗风化能力加剧了坡体变形程度,同时构成软硬相间的坡体结构,使得沿缓倾坡外结构面的差异剪切错动更为明显。相关成果可供从事高边坡坡体卸荷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周宁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右岸岩质高边坡开挖施工,采用三维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深入开展施工期边坡开挖变形响应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引起的坡体变形量值很小,以卸荷回弹变形为主,典型部位的开挖变形量值总体在10 mm以内;开挖后边坡不存在整体稳定问题,边坡潜在危险区域主要是开口线附近的强卸荷岩体,局部存在块体失稳风险,是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可适当控制爆破药量、加强支护。  相似文献   

12.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边坡变形监测设计及成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人工岩质高边坡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施工难度大,边坡岩体稳定性关系到整个水电站的安全建设和运行.利用高边坡典型剖面位移监测成果,对高边坡浅层及深层岩体变形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影响边坡变形的多种因素,结果表明,施工开挖因素对边坡变形影响显著.随着左岸边坡的开挖爆破施工,边坡高度逐渐增大,边坡边界条件发生变化,边坡水平地应力向临空面的逐步释放,使得边坡岩体向,临空面变形.另外,时效因素对边坡的变形也有较大影响.但随着边坡锚固措施的实施,岩体深层变形得以控制,变形趋于平缓,目前边坡整体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岸坡在河谷下切中发生怎样的卸荷过程及探索部分区域卸荷深度异常增大的原因,根据研究区工程地质资料建立模拟河谷下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河谷五次下切后坡体的变形,位移,塑性区分布情况,对河谷下切过程中岸坡卸荷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岸坡卸荷由两岸坡体的相向位移和卸荷回弹引起;异常卸荷现象与韧性剪切带有关,且韧性剪切带会使得上方与上方的岩体破坏现象各有不同。得出了现有卸荷特征是由河谷下切过程中的岩体卸荷回弹及边坡内韧性剪切带周围软弱岩体共同作用所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奔流料场高边坡断层及结构面发育,开挖高度巨大,边坡变形特征及破坏机制十分复杂。在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了边坡变形特征、破坏机制,评价了边坡稳定性。研究表明:边坡开挖变形以卸荷回弹为主,竖向变形大于水平变形,层间错动带及陡倾断层错动变形较大;浅部的层间错动面多处于剪切极限状态和不连续张开状态;边坡局部存在塑性破坏区,主要分布于薄层砂板岩、剪切错动带及坡体浅表,以拉伸破坏为主,少量剪切破坏;边坡潜在破坏机制为溃屈破坏。开挖后的边坡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白鹤滩水电站马脖子山边坡大寨沟侧发育陡倾坡外的卸荷裂隙J7102,与缓倾坡内的层间错动带及陡倾裂隙组合形成大型危岩体,在施工期局部崩塌,对下部进水口区域造成重大威胁,拟对该高边坡危岩体进行薄层爆破挖除处理。开挖完成后,危岩体部位边坡成直立状,上部局部坡面成倒悬体,须从底部搭设排架至顶部进行边坡系统支护,支护排架高达(80~100)m,施工安全风险大。文章对此项施工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野外现场调查,某水电站上、中坝址区左右岸的倾倒变形现象存在巨大的差异,即右岸岸坡的倾倒变形无论是规模还是变形深度都比左岸大。针对两岸坡体倾倒变形差异化发育的问题,利用地质资料建立2个离散元模型,以分析倾倒变形的产生原因,并探究右岸发育的韧性剪切带和蚀变岩体对倾倒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左岸,右岸坡体中有利的原生结构面是岸坡产生大规模浅层块状倾倒变形的控制性因素;不同高程的韧性剪切带和蚀变带构成软弱基座,使岸坡产生压缩—倾倒—拉裂变形,进一步增大了左右岸坡倾倒变形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岩质边坡破坏模式及稳定特征主要由边坡发育的控制性软弱结构面决定,以福建某抽水蓄能电站右岸含陡倾软弱破碎带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地质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离散单元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主要表现为陡倾软弱破碎带和顺层缓倾优势结构面共同控制的滑移变形破坏模式,自然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工程开挖会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岩体朝向河谷方向的变形量值较大,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对边坡采取以预应力锚索加固为主的治理措施后,边坡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边坡的开挖高度达到530 m,断层发育,岩体卸荷深度大,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边坡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稳定性问题突出。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边坡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左岸高边坡的应力、位移、稳定性等变化情况,并与实际监测情况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边坡除局部出现拉应力集中现象外,其余基本处于三向受压状态,边坡变形主要为指向临空面的向下变形与卸载回弹变形,除部分块体外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较好;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合理的开挖支护程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某水电站坝址右岸边坡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的系统调查,对边坡的岩体结构类型及其成因机制、结构面与坡面组合特征,以及诱导因素进行了细致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及极限平衡分析,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对其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处于压致拉裂初始阶段,边坡的变形受开挖控制作用明显.监测结果显示,雨季过后,随着开挖进行,坡体中上部覆盖层在下部岩体的带动下产生同步变形.受下部岩体约束,在坡体最薄弱部位,高程1 191 m处的网格梁出现了隆起、弯曲变形,并局部出现了较大的水平向及竖向位移,经预应力锚索加固后,坡体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20.
依托镇清高速回龙寨服务区K9+700.000左侧深挖路堑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型商用软件FLAC~(3D)模拟路堑高边坡开挖过程,通过分析高边坡分步开挖卸荷过程中的塑性区、应力应变以及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对典型路堑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开挖卸荷会导致坡体一定范围内塑性区、应力场、位移场的重新分布;开挖变形破坏机制主要表现在随着坡体不断刷方卸荷,各级坡面剪切塑性区不断发育并贯通,各级坡坡脚处产生剪切变形,剪切变形逐渐向坡顶以及坡体内延伸扩展并逐渐连通,形成贯通滑裂面,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坡面卸荷松弛,坡体逐渐失稳破坏;通过施做合适的加固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阻止路堑高边坡多级变形破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