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4,(6):23-25
分析了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在欧坦抢险施工过程中的水文、气象和现场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过程中对人员、材料、机械使用数量和工作过程的观测,定量分析了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施工定额中人员、材料、机械的消耗量。结果表明:重复组装式导流桩的费用为12.8万元/100 m,在单桩长20 m的情况下,每100延米的桩坝投资约为320万元;与传统的土石结构抢险坝相比,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在施工的抗干扰性、工程投资、日后的管理维护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具备推广应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根据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在黄河下游欧坦抢险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结合抢险工程特定的施工环境、工程自身的安全要求以及实际的水沙情况等,研究确定了该坝的设计流量及相应水位,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了其合理的平面尺寸,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①为保证安全,需在根据设计流量确定相应桩顶高程后预留0.1~0.2 m的超高;②尽可能采用最大冲刷深度来确定设计桩长;③应加大桩径、维持桩间距,以减小透水率。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技术手段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畸形河势等问题,开展了以吊车、高压水流射孔器等为主要施工机具进行插(拔)桩的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理论研究、现场试验等,并在欧坦工程应急抢险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施工简单快捷、安全可靠、投资少;减缓流速的效果明显,可有效地控制河势,减少并控制险情的发生,保护滩地和工程的安全;只需花费有限的拆除、搬运费用,即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水上插桩施工的关键技术包括管桩水上运输技术、桩位控制技术、射水插桩技术及射水系统拆装技术,其中管桩的水上运输采用大马力拖船顶推单节浮桥舟体的管桩运输方案,一次可装载5~6根桩,每天装运2次,可基本满足插桩施工的需要;桩位控制包括桩心偏离工程轴线值控制和桩间距控制两个方面,需借助经纬仪或全站仪的监测,由专用定位装置实现;射水插桩技术包括吊挂、牵拉输水胶管等准备作业,射水插桩过程可分为高压射水插桩期、降压射水插桩期和稳桩期。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射水弯头拆装速度慢、平底式射水底板穿透黏土夹层的效率低,建议今后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透水桩坝控导效果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对沿治导线布设形式的透水桩坝在黄河下游控导河势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方案及水沙条件下,透水桩坝可以起到较明显的控导作用;坝后过流上滩的水势主要与透水率及坝后滩地落淤状况有关,上滩水量也主要取决于透水率的大小,另外,因桩柱的绕流作用,靠桩根会形成沿坝走向的沟槽,对坝的稳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恩惠 《人民黄河》2000,22(9):22-23,25
系统介绍了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近年来利用河工模型开展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演变、河道整治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适应性,河道演变规律及历次河道整治规划治导线的检验与修订试验成果。通过对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指出河道整治设计流量以选取4000m^3/s为宜;东坝头以上河段河道整治河宽可降为1000m、东坝头以下可降为800m,潜坝过水后应计入或部  相似文献   

7.
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特点和河道整治工程情况,给出了移动式不抢险潜坝的结构设计方案。考虑潜坝中管桩、土层的相互作用和土层的冲刷及水位的变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潜坝中管桩、土、预应力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各种工况下管桩的桩身位移和受力,并模拟了潜坝中管桩的上拔施工。结果表明:①在最大冲深情况下,桩长20 m可以满足设计要求;②冲深为10 m、洪水位情况下的管桩为最不利受力状态;③在考虑桩、土间摩擦力并假定桩身全部被淤积的泥沙覆盖条件下,在距离桩顶1 m以下位置均匀向上施力即可安全拔出桩体。综合潜坝运行期管桩受力和变形情况及管桩上拔施工期的受力特征可以看出,该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河势游荡多变,混凝土桩坝结构布置灵活,具有坝前抗冲刷,坝后落淤造滩相结合的特点,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运行特点,采用SAP2000软件弹性地基梁模型对不同工况条件下混凝土管桩桩坝桩身内力位移进行计算,与以往分析采用的FLAC3D、理正等数值计算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AP2000软件弹性地基梁模型可用于复杂条件下桩坝内力计算分析,同时,桩坝桩身内力受冲刷深度影响较大,当桩后落淤厚度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时桩身内力会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桩坝嵌固深度会增大,设计时应考虑按不同工况分别计算嵌固深度进行包络设计。  相似文献   

9.
气盾坝在泄流过程中随开度变化而堰型改变,导致泄流时按单一堰型计算流量的结果与实际差异较大.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方法对气盾坝泄流进行模拟,并分析其流量系数的相关因素及堰型变化,得到气盾坝不同开度泄流时无侧向收缩自由出流的流量计算公式及流量系数范围,并提出气盾坝不同运行情况下的流量计算方法.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典型工程案例开展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在河道整治工程中修建了很多透水建筑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局1979年委托黄科所进行了透水桩坝的模型试验,并在原阳双井修建了一道素混凝土透水桩坝,观察表明效果是好的。为了进一步观潞,收集基本数据,为今后技术决策提供依据,87年4月在花园口又修建了一道透水桩坝试验工程,88年5月建成。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主流线调整与水沙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多年河势资料的统计整理,分析了主流线的调整规律。研究表明,主流线弯曲系数与汛期水量和洪水径流量成反比,与汛期平均含沙量关系不大,但与年径流量也有关;主流线弦高与汛期水量之间无明显增减关系,对于长河段平均意义而言,弦高基本稳定在1000~1500m之间,而弦长与汛期径流量有明显的正比关系;近年来,主流线弯曲系数增加,同时河湾个数增多,但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主流线长度随汛期水量增加而减小,且其递减率与汛期水量成线性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黄河下游滩区移动式不抢险坝工程,对国内外常用的静压沉桩、锤击沉桩、振动沉桩、钻机成孔沉桩技术,从沉桩机理、施工技术方法、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比较,指出钻机成孔沉桩是黄河不抢险潜坝沉桩的最佳沉桩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库环境中发生的滑坡涌浪或洪水波传播到大坝附近时会沿着坝体继续爬升,严重时可能会发生漫坝.漫坝水流对下游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毁灭性的.为了研究冲击波漫坝时的水力特征,在试验水槽中用孤立波来模拟涌浪漫坝过程.试验中发现孤立波最大漫坝高度发生在坝顶紧靠迎水坡处,且各漫坝指标与静水深度、相对波高、坝前角度、坝顶宽度等控制参数有...  相似文献   

14.
周明春  尹士豪 《吉林水利》2012,(12):17-19,41
对导流泄洪洞进口段流速,进口段流态以及导流泄洪洞的泄流能力进行了科学性的测量和研究,为工程的安全和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模型试验还利用观察到的现象及测得的数据对进口段体型进行了优化修改。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柔性坝坝体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基于力学机制分析和力矩平衡原理给出了单宽浮力的一般表达式。以钱塘江萧山杭州湾出海码头附近的河床及潮流为原型,建立了1∶40正态水槽模型,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坝体形态条件下坝体底部拉力的变化情况,指出柔性坝底部拉力的大小与浮筒的大小、坝体长与水深的比值直接相关,得到了沙毯、沙枕束锚块柔性坝的起动流速及维持锚定系统稳定所需沙枕的尺寸和数量。柔性坝在不同潮位和不同流速情况下的整体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浮筒、坝高以及锚定系统选择适当,柔性坝能起到柔性、悬浮、活动和导流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保持稳定。作为一种创新工程措施,柔性坝结构可行性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研究,并经工程实践检验,以期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对透水桩坝在黄河下游的应用情况及动床实体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传统丁坝相比,透水桩坝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运用安全可靠、不用抢险、占地少等优点。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将透水桩坝的平面位置按规划治导线向河中推进一定距离,以弥补其透水过流后导溜部位后靠而控导能力较弱的不足;进一步开展透水桩坝布局及位置的试验研究,为合理布置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在一定的水力及边界条件下进行了传统坝与长管袋褥垫沉排坝抗冲刷效果的对比试验,并对长管袋褥垫沉排坝抗冲刷机理进行了分析及描述,指出:长管袋褥垫沉排坝迎水面至坝头的冲刷以水流直接冲淘和螺旋流淘刷形式为主,坝头至下跨角部位主要受绕流冲刷;长管袋褥垫沉排坝前冲刷坑形状与传统坝近似,但冲刷坑尺寸及冲刷坑深度大于传统坝。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现有桩坝的施工方法,介绍了振动沉桩法的特点和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对水上修筑桩坝的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修筑通道法还是建造浮箱平台法,施工方法都较为简便、工艺简单,工期设置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19.
砂坝内设置管式排水系统,可作为坝体的一种排水型式.在渗流槽中系统地进行了模型试验,观测了坝体浸润线及滤水管、坝体和地基的渗透流量,并对所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浸润线特征、排渗效果和影响因素等,认为滤水管布置高程在高于下游水位前提下应尽可能低;滤水管宜设双排;滤水管适宜位置以管距坝址距离与坝底宽度之比值表示,单排管时为33%,双排管时为48~33%;管径(包括反滤层厚度)为100~160cm;排水管间距20~50m.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查隆通水电站导流泄洪洞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导流与泄洪时洞内及明渠的水面线,导流与泄洪时下游消力池、明渠水流的流速及浪高进行了科学性的测量和研究,为工程的安全和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模型试验还利用观察到的现象及测得的数据分析了消力池的消能效果,对消力池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