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浙江省林下植被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弥补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林下植被盖度值的空白,文章以浙江省为研究区,通过样地调查,对林下植被盖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全省有林地和其他林地林下植被盖度较高,果园和其他园地林下植被盖度相对较低;(2)除果园外,有林地、其他林地和其他园地林下植被盖度随时间变化相对稳定;(3)浙江省有林地和果园林下植被盖度值在绝大部分时间段高于水利部下发的附近省份的同类型土地利用同时间段的林下植被盖度值。该研究为全省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全省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北洛河流域水沙特性与变化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理分析北洛河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至2012年降雨、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和水土保持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北洛河流域的水沙特性和水沙变化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剖析了2000年以后水沙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北洛河流域水流含沙量大,水沙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水沙异源,泥沙主要产自上游,径流主要产自中下游;2000年以来北洛河来水量大幅减小,来沙量减小更为显著,主要是降雨尤其是下垫面条件改善以及暴雨偏少导致的;与1959—1969年相比,2000—2012年北洛河流域来沙量减小8 554.0万t,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减沙量占63.1%~69.2%,受降雨影响的减沙量占30.8%~36.9%。 相似文献
3.
整理统计北洛河流域1961年~2015年降水和径流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双累积曲线法,计算确定流域径流量突变时间节点、基准期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析探讨北洛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归因。结果表明,流域年降水量和最大年径流量的最大值出现年份均为1964年,径流量突变点为1970年、1998年,基准期年为1961年~1969年。人类活动是导致北洛河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为次要因素,1961年~2015年间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是气候变化的6倍。近年来人类活动加大了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在2003年~2015年间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高达96.53%。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以2002年12月~2012午11月的MODl3Q1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近10年西安市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全市各区县年NDVI均普遍提高,全市NDVI的平均值从O.2384提高到了0.2525;植被覆盖结构逐步转好,近10年植被覆盖平均度均处于Ⅳ级。 相似文献
7.
北洛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原因水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分析北洛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和水土保持情况的基础上,利用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建立降雨产流产沙统计模型,分析了北洛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北洛河流域的减沙主要是刘家河以上的减沙,人类活动影响约占60%,降雨影响约占40%;径流量的大量减少主要发生在刘家河以下,就人类活动与降雨影响来看,降雨影响约占60%~70%,人类活动影响约占30%~40%. 相似文献
8.
北洛河流域水沙演变情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明兴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19(5)
北洛河是典型的多沙河流,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对北洛河流域干支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径流泥沙资料的统计分析,论述了北洛河流域泥沙的来源和沿程分配、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关系以及泥沙形成原因等.对研究北洛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输移规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北洛河流域水质监测站网的规划设计方法。它是在充分占有环境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解现有水质状况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水质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区划,然后按照设站目的进行站网设计和可靠性分析。北洛河流域规划的12个水质监测站,可依据经济发展对水质环境要求的迫切程度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铜川市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近年来随着用水量的增加,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铜川市水资源的调查计算,分析了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植被覆盖辽阔,自然环境相对优越,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植被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对植被空间格局的变化进行及时的研究至关重要。以通辽市科尔沁区为例,利用该区域2004—2013年的MODIS遥感数据产品,结合时间序列、均值法、插值法等理论,分析科尔沁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得出了科尔沁区近10 a的植被覆盖演变情况:近10 a间科尔沁区植被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033/a,其中植被覆盖度较好的年份是2005,2010,2011,2012和2013年,对整个科尔沁区而言,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最高;从NDVI值看出,对植被覆盖度贡献最大的为夏季,增加速率为0.002 8/a。研究成果将为科尔沁地区日后地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50多年来北洛河水沙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洛河流域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之一.基于北洛河流域(氵状)头水文站1950-2006年逐年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分析了北洛河径流与输沙变化特征.Mann-Kendall、Spearman检验以及线性趋势拟合均表明,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利用单位降水产流产沙量距平累积曲线分析表明,北洛河单位降水产流产沙量变化可以分为枯水平沙期、丰水丰沙期、枯水平沙期、丰水枯沙期、丰水丰沙期和枯水枯沙期等6个阶段.分析其变化原因认为,降水是影响径流输沙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其中降水径流关系最为密切;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毁林开荒、修路开矿等破坏活动、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等人类活动同样影响径流、输沙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北洛河上游基流分割适宜性方法及基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北洛河上游植被恢复效果显著,为探究该区域基流分割的适宜性方法及植被变化对基流量的影响,采用基流分割中的HYSEP法、数学滤波法、基流指数法3类方法(9种计算表达式)对吴旗水文站1971—2014年的实测径流数据进行了基流分割估算,同时采用Mann-Kendall法和Pettitt法对基流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滤波中的F_1法较适宜于北洛河上游地区基流分割;北洛河上游1971—2014年基流指数呈显著增大趋势,突变年为2002年;退耕还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对涵养水源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人民黄河》2017,(3)
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塔吉克斯坦积雪冰川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以塔吉克斯坦的喷赤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假设情景法设定气候变化情景,基于融雪型新安江模型对该流域1981—1990年的径流进行模拟,以期定量分析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仅气温升高时,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随之增大,且1990年增幅最大;仅降水增大或减小20%时,年径流也相应地增大或减小,且1982年的径流受降水影响最明显,1986年受影响较小。2仅气温上升时,各月月均流量相应增大,增幅最大的月份为5月,增幅最小的为1月;仅降水变化时,径流的变化与它完全呈正相关关系,3月径流变化率最大,6月和10月最小。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