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道整治中的排洪河槽宽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一三 《人民黄河》1998,20(3):12-12,21
黄河下游的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险工和控导工程两部分。险工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但为了控导河势而修建控导工程却是从1950年开始的。50年代整治了弯曲性河道,1966~1974年重点整治了过渡性河道,游荡性河道也修建了部分整治工程,这些工程起到了控导河势的作用。l排洪河槽宽度的定义黄河下游的河道整治应以防洪为主要目的,因此,修建的河道整治工程除能控导中常洪水和一般流量下的河势、有利于防洪工程安全外,还必须保证在大洪水及超标准洪水时过流通畅,具有足够的过洪能力。在河道整治初期多从控制河势考虑,70年代初期已注意到排洪宽…  相似文献   

2.
韩巧兰  余欣  杨明  王艳平  王敏 《人民黄河》2007,29(11):27-28
利用黄河下游水动力学泥沙冲淤数学模型,采用3个20年设计水沙系列对河段的冲淤及平滩流量的变化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各水沙系列的前10年,下游各河段均处于沿程冲刷状态,而后10年各河段则出现了淤积;②只有系列2能维持整个下游河道的平滩流量在4000 m3/s以上;③各系列前10年塑造河槽阶段的水沙过程均比较合理,基本实现了平滩流量稳定增大的目的,后10年河道平滩流量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④应尽量控制小浪底出库含沙量不超过200 kg/m3且细泥沙比重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保护》2010,(5):10-10
黄河经过9年12次的调水调沙,大大提高了河槽过洪能力,下游主河槽下降1.5m。最小过洪能力由2002年以前的1800m^3/s,提高到了2010年的4000m^3/s。  相似文献   

4.
论窄深河槽过洪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璞 《人民黄河》1998,20(5):42-43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河道排洪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在持续萎缩情况下,漫滩洪水滩地过流比有增大趋势,洪水期间仍是“淤滩刷槽”,主槽同流量的平均流速 并未减小,论证了下游河道洪水期水位流量关系随着流量的增大渐趋平缓的线型特征。在评述已有河道排洪能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排洪能力的计算分析方法作了阐述,提出对于水站断面应根据断面形态不同分别采用水力因子法和涨率分析法作为主要的推求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在较长时间内受下泄清水影响,河道冲淤演变及排泄能力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现场查勘的基础上,通过对丹江口水库和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下游河道演变、排泄能力变化特点的对比,分析了黄河下游防洪面临的新形势;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下游河道发生冲刷,但艾山以下窄河段冲淤变化不大,近年来形成的淤积萎缩的状况难以很快改观。游荡性河段调整剧烈,工程出险机遇增大;河道水位流量关系中水流量以下部分同流量水位明显降低,中水流量 以上部分水位降低幅度可能会明显偏小,防洪形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庞致功 《人民黄河》1997,19(3):24-26
1993年8月沁河下游五龙口站发生1060m3/s流量的洪水,统计频率为33%,属中常洪水。该洪水到达武防站时流量为624m3/s、水位为105.50m,与1954年3050m3/s流量的水位持平,比1982年同流量水位高0.8m,说明沁河下游河道排洪能力降低幅度很大。经估算,原设防水位下的过流量已由4O00m3/s减少为2760m3/s。若目前沁河下游出现4000m3/s流量的洪水时,丹河口以下水位将高出设防水位0.8~1.3m,堤防工程已不满足防洪要求。调查分析表明,水位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主槽被农耕占用,博内多为高杆作物,河道行洪阻力加大。为了提高沁河下游河道排洪能力,丹河口至武防站平均河槽宽要保证490m,武防站以下440m,在此范围内严禁种植农作物。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9,(12):8-12
2018年汛期黄河下游来水222亿m~3,小浪底水库排沙4.66亿t,孙口以上河道淤积2.561亿t,其中花园口以上河道淤积1.920亿t,这是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进入下游水量最大、水库排沙最多、下游淤积量最大的一年,然而排沙期间淤积最多的花园口以上河段的同流量水位不升反降。采用沙量法和断面法计算分析了汛期冲淤量及冲淤特点、水文站断面的同流量水位变化、7月洪水排沙期间险工水尺的同流量水位变化。结果表明:大量淤积发生在花园口以上河段的汊沟和边滩,洪水过后主槽更加明显,水流集中,流速增大,同流量水位下降;7月洪水之后,黄河下游水文站断面的同流量水位缓慢抬升,但汛后的同流量水位仍低于汛初;2018年汛期,黄河下游河道的排洪能力未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张素平 《人民黄河》1994,17(12):23-24
在分析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水文变化规律和河道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高含沙洪水的影响河段主要在高村以上,流量变化范围一般在4000-1000m^3/s之间。在高含沙洪水条件下河道排洪能力分析主要有实测资料分析法,水力要素分析法,涨率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这些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9年汛前深层钻孔取样资料和历年淤积实测大断面资料分析出1960年前无三门峡水库影响的“自然”水沙情况下,下游河道主槽淤积物中d≥0.1 mm以上泥沙占50.7%,比1960-1999年大30个百分点,这种泥沙在下游的淤积比高达83.1%,比0.05 mm以上泥沙的淤积比高39个百分点。指出应在黄河中游寻找出0.1 mm以上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作为近期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河槽治理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已有的河槽形态与水流狭沙力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在考虑米沙组成变化、河槽综合阻力变化的条件下.计算得到了黄河下游典型断面流量分级平均水沙条件下河槽平衡输沙横剖面。平衡横断面与实际断面比较.下游无论游荡段与弯曲段,实际断面都显得过于宽浅。分析认为,尽管河槽缩窄可加大水挟沙能力.但受河型发育机制的制约.在现有水沙和边界条件下黄河下游河槽的横剖面是无法自动调整形成输沙平衡形态的。文中还利用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和河道冲淤实测资料证明了黄河下游水流不冲狭沙量小于不淤沙量.河道从淤积转向冲刷时.水流含沙量明显降低,固此减少同流量下台沙量的变化有利于减轻下游河遭淤积。从理论分析结果看:缩窄中、小流量“下的河槽.以多级河槽方式重点整治花园口以下河段.使横断面总体形态呈上凸形.能显著减小黄柯河槽中的淤积;同时,应配合河道整治,利用水库调节水沙和进行必要的挖沙疏浚措施。具体实施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水沙条件的变化,使游荡性河道整治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下一步治理应注意积极修建新布点工程,完成具有关键性导流作用的续建工程,确定适应新情况的设计治导线,积极开展新结构试验和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3.
牟玉玮  牟彦艳 《人民黄河》2001,23(11):13-14
黄河下游决口,改道频繁的主要原因是河道不断淤积抬高。在泥沙问题未解决前,下游治理应防洪,防淤并重,在搞好防洪的同时,尽快把“河槽防淤”工作开展起来,防止河道淤积抬高。造成河槽淤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沿程淤积;一是填海造陆,河道延长造成的河道平衡剖面升高。沿程淤积,是小水期有些河段河宽,水浅,水流挟沙能力低造成的,可用“三级河槽”缩窄河宽,加大水深,提高小水挟沙能力的办法解决,填海造陆,河道延长是泥沙在河口淤积造成的,可用“分洪,挖泥”降低水位,控制河道延长的办法解决。这样,既可解决河道淤积抬高问题,又可利用在河口淤积为害的泥沙,把潮间带淤成数十万公顷不怕潮,不返碱的高地良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都很大。  相似文献   

14.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含沙量和年输沙量均居世界大河之首。由于泥沙淤积,下游河道逐年抬高,现已成为地上悬河。随着河道的淤积抬高,防洪水位不断上升,洪水威胁和防洪负担日益加重。针对河槽宽浅,水流挟沙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河槽萎缩与防洪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金池 《泥沙研究》2001,31(4):7-11
河道的形态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来水来沙过程长期塑造的结果,通过定性分析探讨了河道滩槽结构形成的机理,证明了天然河流中滩槽稳定结构是洪水与枯水长期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果,来水来沙条件的趋势性改变将导致滩槽结构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出现无明显主槽的局面,一些季节性河流的例子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推论,从黄河下游这些年河床变化的特征分析,如不能有效改变长期断流和主槽泥沙淤积状况,大堤约束较小的河南河段也有向无明显主槽的完全游荡性河流变化的趋势,顺堤行洪,大堤偎水的频率将大大增加,从防洪减灾角度出发,提出了黄河下游今后河道治理可能主要在于来水来源的合理调度,河道河势控制工程的管理和滩区防洪减灾软环境的建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塑造和维持黄河下游中水河槽措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和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就如何塑造并维持黄河下游中水河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在未来可能的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中水河槽的规模,计算了小浪底水库不同出库水沙条件对塑造黄河下游中水河槽的作用,认为在目前的水沙条件下塑造和维持平滩流量约4000m3/s的中水河槽是可能和现实的,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中水河槽塑造和维持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塑造和维持黄河下游中水河槽的措施,试图为黄河下游防洪治理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技术支持。图4表2参8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及过洪能力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床演变和设计防洪水位是防洪规划的重要依据,而河床演变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在分析黄河近期水沙变化、河床演变和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考虑规划水平年的人类活动影响,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分析预测了规划阶段的来水来沙条件。利用实测资料分析,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预测了2020年前的河道冲淤变化。采用水力因子,流量~面积,冲淤改正,水位涨率,水位相关等方法分析计算了黄河下游河道的设计洪水位,为黄河流域的防洪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宽河段河床边界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  翟家瑞 《人民黄河》2000,22(11):1-2
受水沙条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黄河下游河床边界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对不同时期下游卫星照片、地形资料及河道横断面变化的分析,阐明了河道不同部位边界条件的变化特征:与50年代相比,近年来水河槽尤其是主槽过洪宽度和过水面积明显减小,原本开敝通畅的滩区受生产堤及拦滩道路、渠堤的影响变得封闭不畅,滩唇高仰、堤河低洼的局势进一步加刷。  相似文献   

19.
以高村(四)站为例,采用险工、水位站和水文站的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复式河槽的比降特性。结果表明:①大水时表层水流顶冲凹岸导致观测比降偏大,对于50~100 km的长河段,主槽平均水面比降、滩地平均水面比降与流量的相关性良好;②高村(四)站发生漫滩大洪水时,观测比降均值主槽平均水面比降均值滩地平均水面比降均值;③特大洪水漫滩时,洪水过程坦化,观测比降、主槽平均水面比降、滩地平均水面比降等反而变小;④滩地横比降的存在加大了防洪难度。  相似文献   

20.
对黄河下游汛期平水期的水沙特点及其对河槽冲淤调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汛期平水期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平均含沙量小于15 kg/m3、水沙搭配系数小于0.012 kg·s/m6时,下游河道以冲刷为主,反之则以淤积为主;从长时段看,汛期平水期下游主河槽处于淤积状态;汛期平水期进入下游的水量、沙量较少,对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相对较小;虽然汛期平水期冲淤量绝对值相对较小,但是其冲淤调整均在主河槽内进行,会对黄河下游防洪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