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傻博士 网络     
《电脑爱好者》2012,(19):63
下载提示C盘空间不足Q我用的是Internet Download Manager(IDM)下载软件,一直正常,近来却总提示C盘空间不足。我已经将IDM的下载临时目录放在D盘,下载文件保存位置为E盘,依然无法正常下载。请问这是什么原因?A这应该是因为你的C盘剩余空间很小,而系统临时文件夹位于C盘,在下载文件时,系统临时文件夹过满而导致的。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清除C盘中的垃圾文件,给  相似文献   

2.
很多软件都会产生临时文件,在默认情况下它们会放在C 盘不同的文件夹中,时间一长,不仅会影响系统性能,还为我们从临时文件夹中恢复文件造成麻烦,如果能将系统和软件的临时文件统一管理, 统一规划,会不会很爽呢?  相似文献   

3.
有一张光盘提供了5000多个256色的各种各样的图标的压缩文件,解压后按动物、人物、计算机、网络等门类分类放置在一个个图标库(icon library)文件(后缀为ICL),使用起来相当不方便。我利用Delphi3.0开发了一个这样的程序,它可以浏览这些图标库所有图标并且把自己所需要的图标以Icon的文件格式保存起来,支持直接从文件夹图标库文件到程序的拖放,自动建立ICL文件的关联,以后只要双击ICL文件就可以打开。具体实现过程如下。一、文件夹图标库文件到程序拖放的实现 要使得一个程序可以支持从文件夹的直接拖放,在程序初始化时运行Windows Api函数:dragacceptFiles(handle,true)。其中handle是接受文件拖放的窗口句柄,true表示为接  相似文献   

4.
我们平时操作时,是否碰到过这样的问题,自己的机器双击才能实现的操作。而在别人的机器上却一单击就实现了:自己的机器打开D盘,再打开D盘下的一个文件夹,打开的D盘窗口就自动关闭不见了,只有新打开的文件夹窗口内容,而别人的机器却D盘窗口和新打开的无论多少文件夹窗口都在屏幕上:别人机器的C盘有那么多发虚的文件和文件夹(如图1),我的机器中却没有。是我们自己的机器有问题了,还是别人的机器有毛病呢?其实,那台机器都没有错,只不过是“文件夹选项”设置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5.
钮直到全部需要合并的源文件都出现在下面的列表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要合并文件的格式应该是一样的。 你把网页上的文章选中以后,用鼠标拖到小拖放框上,这时,拖放框会出现一个列表,选中一个,就表示是放在这个文件夹里。比如说要存入“小说”中,就在“小说”这个文件夹中放下所拖放的内容,非常简单,鼠标一拖,保存完成!(图3)它支持Windows的所有快捷方式,比如“复制”是Ctrl+C”,“撤消”是Ctrl+Z”。还可以在类  相似文献   

6.
在Windows XP系统配备的w1ndows资源管理器中,你可通过将文件图标拖放到另一文件夹内的操作实现文件的移动或复制。在你已将各文件夹显示于资源管理器左侧窗格的情况下.便可轻而易举地将所选文件拖放至目标文件夹。  相似文献   

7.
系统为了保护重要的文件一般都是把它隐藏起来,以防止被错误的误删。而我们为了查看或是操作某一个隐藏的文件时就很麻烦,首先是要打开我的电脑,再打开目录盘,查找我们要找的文件夹,要是隐藏的就要点击“工具”-“文件夹选项”,在打开的“文件夹选项”窗口中点击“查看”,再在“高级设置”下找到“隐藏文件和文件夹”,点击“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再点击“应用”或“确定”。如图1所示,这样才能显示我们要找的所有的文件夹。  相似文献   

8.
系统     
《电脑迷》2012,(4):90-90
编辑点评当用户直接双击WinRAR压缩包里的文件时,程序会自动将其解压至系统盘的临时文件夹下,然后再运行。所以这时如果C盘没有足够的剩余空间,就会出现程序无法正常运行并提示内存不足,所以使用体积较大的压缩包时,应尽量手动解压后再运行。  相似文献   

9.
系统     
《电脑迷》2012,(8):90
编辑点评当用户直接双击WinRAR压缩包里的文件时,程序会自动将其解压至系统盘的临时文件夹下,然后再运行。所以这时如果C盘没有足够的剩余空间,就会出现程序无法正常运行并提示内存不足,所以使用体积较大的压缩包时,应尽量手动解压后再运行。  相似文献   

10.
《电脑爱好者》2001年第19期介绍了一个在临时文件夹中搜索文件的软件,非常有意思。其实这个软件的原理非常简单,我们上网测览过的网页都会在硬盘的IE临时文件夹中保存一段时间,这为我们搜集Flash动画以及图片提供了方便。直接在IE临时文件夹中查看文件显然很麻烦,为此,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自己的文件搜索器,而且可以搜索任何类型的文件。好了,我们快些开始吧!  相似文献   

11.
由于办公室内多人共用一台电脑.于是每个人都把文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但是由于Word等软件默认保存文件的位置是“我的文档”,所以每次新编辑完成文档后,总还得把它们移动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比如,笔者就经常需要把C盘“我的文档”文件夹中的文件移动到“c:\wjpwx”文件夹中。为了方便移动文件的  相似文献   

12.
很多用户在使用迅雷下载文件后,会发现C盘根目录下会多出一个名为"TSLOG"的文件夹,同时还会在该文件夹内自动生成一个文本文档,每次删除之后,再次启动迅雷后又会自动生成,十分讨厌。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几步简单的设置就让迅雷无法创建这  相似文献   

13.
文心 《电脑爱好者》2003,(22):24-26
在安装Windows 2000/XP后,许多朋友会发现文件平数量更多了,而且出现了许多“神秘文件夹”,它们都是以前在Windows 9x没有见到过的,那么这些“神秘文件夹”都是用来做什么用的,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妙。(以下介绍系统安装在C盘,安装文件夹为Windows)。  相似文献   

14.
通常,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常用的一些文档、数据都保存在固定的几个文件夹中。而在Windows中,如果要访问一个路径较深的文件夹时,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点击鼠标才能到达,很不方便。DirectDrive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将我们经常访问的文件夹虚拟成和C盘、D盘同等级别的虚拟磁盘,找文件就方便多了。  相似文献   

15.
网络答疑室5     
《电脑爱好者》2003,(18):115-115
我在机房中使用公共电脑,经常用Windows2000下的IE直接收发电子邮件,每次离开时部清空系统安装文件夹下的临时文件夹和IE的临时文件夹,但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文件被删除或放入回收站有人说电子邮件还存在于电脑中.请问我该如何操作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6.
妙用地址栏     
蒋安琪 《电脑校园》2001,(10):34-34
地址栏是IE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它的许多奇妙用途却鲜为人知。这里就介绍IE5.5地址栏的几则妙用,供网友参考。 1.打开文件夹或文件首次启动IE5.5,如果在地址栏内输入C:,它的下拉列表会自动打开,你可以在其中看到C盘根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夹和文件,选中文件夹可以列出其中的所有内容,选中文件或程序可以将它们打开。 2.URL快速输入  相似文献   

17.
系统为了保护重要的文件一般都是把它隐藏起来,以防止被错误的误删。而我们为了查看或是操作某一个隐藏的文件时就很麻烦,首先是要打开我的电脑,再打开目录盘,查找我们要找的文件夹,要是隐藏的就要点击“工具”-“文件夹选项”,在打开的“文件夹选项”窗口中点击“查看”,再在“高级设置”下找到“隐藏文件和文件夹”,点击“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再点击“应用”或“确定”。如图1所示,这样才能显示我们要找的所有的文件夹。不知广大网友们平时注意没有,当我们用W in鄄R A R压缩文件时,只要我们一打开目录盘,双击其中某一文件夹后所显示…  相似文献   

18.
贝哥问答     
问:我觉得启动FlashMX2004的时间太长了,有点让人受不了,这如何解决是好呢?答:您可以试试删除临时文件夹以及里面的所有文件。这样就可以把正常启动需要的时间从40多秒减少到了差不多8秒。在Windows中,临时文件夹在这个位置:C:\DocumentsandSettings\[用户名]\LocalSettings\Temp,用户名是你登录时用的名字,"LocalSettings"是一个隐藏的文件夹,记得事先在文件夹设置中显示隐藏文件,找到后把所有文件全部删除,重启后看看速度是不是变快了?!问:请问如果做“设为主页”的FLASH按钮?答:我们在按钮中添加以下代码:on(release){getURL("ja…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与网络》2008,34(6):42-42
方法如下:C盘为系统盘安装了必要的驱动和软件后,将软件中的存盘设置选项设到为F盘的一个文件夹下,以便于管理。例如:下载软件的DOWENLOAD。QQ聊天纪录等等。之后对C盘做GHOST存在G盘取名ghost1文件。这样我们的系统、驱动、还有安装信息及注册信息都被备份下来了,现在可以上网了。  相似文献   

20.
WindowsXP系统默认将“我的文档”、Windows临时文件夹、虚拟内存、IE临时文件夹和程序安装目录等经常使用的文件夹都设置在了系统分区内。时间一长,随着安装程序和文件越来越多,将会导致磁盘空间不足或碎片增多,从而使系统运行速度变慢。为了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日后使用的方便,让我们将这些非系统文件夹来个乾坤大挪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