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北京水土保持工作从小流域综合治理走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背景,围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面开展北京山区小流域单元的划分、水源保护三道防线划分、小流域调查监测及评价方法、防治措施配置和治理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并规范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的调查、评价、规划、治理、监测和验收等技术环节、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对北京水源保护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评价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验收及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野外调查与监测、“3S”技术以及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鄂西北箭流铺小流域2016年生态清洁程度开展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箭流铺小流域的生态清洁程度评价等级为“较清洁”,河沟道水生植物多样性、小流域出口水环境质量、水土保持率、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指标评分较低是影响箭流铺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的主要原因;采用水土保持率和F值评分法分别替换原评价方法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和单因子评价法能够增加方法的科学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可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开展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内容。概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背景与理念,分析了昌平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昌平区在北京生态功能中的定位,从制度体系建设、监测与评估、污染源治理和重点单元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昌平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可为昌平区进一步深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一套科学易行的小流域生态清洁整体性评价标准,给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本文综合考虑土壤状况、生态系统、水环境、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提出了小流域生态清洁的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并以江西省赣县枧田小流域为例进行应用.评价结果基本符合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14个关键指标能够反映小流域生态清洁的整体状况,评价方法科学可行,枧田小流域生态清洁指数为7.82,评价分级为"一般",接近"清洁".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对保证居民用水需求及区域内生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关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评价指标的研究已进入高度发展时期。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就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各类相关性指标及对其评价方式进行了说明与分析,提出了具体分析方式,以便当前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为我国部分区域生态发展及实现水土保持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成果及做法,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落实地标、编制管理办法、明晰产权、规范农民参与、加强监测等6方面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7.
以延庆妫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水源保护为中心,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思路,从流域基本情况、治理思路及技术路线、治理措施、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近年在妫水河流域开展实施的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与研究项目进行分析、总结与提炼.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生态清洁水流域技术规范》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并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调查、评价、规划、治理、监测、验收的有关概念定义,技术指标和方式方法,是规范北京市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一本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9.
对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区别,并针对当前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扎实科学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就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贯彻落实《生态清洁小流域技术规范》、加强和完善项目管理、加强部门协作和机制建设以及提高社会参与程度等方面也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不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工程并取得了理想效果。文章以前甸小流域为例,分别从污染消纳、能源消费以及生物资源3个方面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法科学评价了其建设效果,可为缓解生态供需平衡矛盾和提高流域生态承载力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中德合作小型水体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为平台,对北京市怀柔区北宅小流域小型水体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其生态功能的定位,对河道水体等进行生态恢复,达到了涵养水源、保护水源、净化水质及恢复河道生态功能的目的,实现了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新农村建设及沟域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成为具有普遍示范效应的工程。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监测、评价基础上综合分析小流域在垃圾、污水、厕所、沟(河)道及环境等5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治理目标;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治理思路,将小流域分别划分为坡面、村庄、沟(河)道和河(库)滨带3个区域分别进行措施布局。最后根据近年来从事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设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厄瓜多尔Napo流域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厄瓜多尔水质监测与评价体系的特点,参考中国和欧美国家水质监测与评价方法,系统分析了Napo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流域污染源分布特点及其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针对Napo流域水环境污染情况,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制定了Napo流域水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同时,针对Napo流域水环境监测能力弱、监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在珊溪水库水源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珊溪水库黄坦坑小流域人工湿地的设计与建设情况。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对湿地运行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实践表明黄坦坑小流域人工湿地设计合理,运行效果明显。认为人工湿地在水源地保护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值模拟是开展温排水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主要对国内滨海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回顾,分别就控制方程离散方法、网格设计、模型空间维度、是否考虑了斜压效应、参数选取、开边界处理方式、波浪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应开展满足温排水影响后评估要求的实时预报模型的研发工作,为电厂温排水影响后评估工作提供技术基础;并探索温排水实时预报模型与数据同化方法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温排水数值预报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治理和提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生态环境质量,以示范区上海片区为例,分析了河湖水系资源和水环境状况,提出系统治理的思维和流域治理的思路,统筹陆上、滨水、河湖及信息系统4个空间的治理与管控,通过雨污水源头治理与管控、清洁小流域与河湖生态修复、清洁水源与管网互联互通、防汛安全与水动力提升、智慧水务一体化管理协同...  相似文献   

17.
石匣小流域坡地水土流失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匣小流域为坡地水土流失监测试点,以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手段,以坡地径流小区定位观测为依据,建立石匣小流域坡地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定位、定性、定量监测各种坡地类型的水土流失量、污染物流失量,为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提供数据,为全市山区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工作提供经验及方法,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方针政策及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2010年以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1)水环境监测技术与标准。形成了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标准体系,研发了系列水环境监测标准物质,研究了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技术与水污染事件应急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发了水环境监测新技术与设备;(2)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过程演变机理与模型。在大型水库重金属污染物水环境演变机理及效应、生源物质流域迁移转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生态水文过程变异与河湖生态响应机制与流域水环境与生态模型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3)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与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形成了水功能区达标评价技术体系、流域容量总量控制技术体系,提出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技术与湖库沉积物污染评价与生态疏浚方案制定技术,研发了生物慢滤水处理水质净化技术及设备;(4)河湖健康评估与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提出了河湖健康评估标准,研究形成了河湖水系生态连通技术、生态流量确定技术、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与水生态修复技术。最后分析了新时期水环境与生态学的科技需求,提出了水环境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践推广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近年在北京和全国逐渐推广,取得了初步成效。2013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的发布,为在全国范围内扎实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范工程建设与管理等环节起到了促进作用。大连市于2012年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规划编制工作,在项目区选择、建设思路、规划方法、措施布局与设计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思路和方法,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实践与推广积累了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坝工程长效服役与风险评定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混凝土坝工程无论数量、高度、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大坝长效服役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危,而且对经济建设、社会安定与生态安全等具有重大影响。在对我国混凝土坝工程建设与安全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混凝土坝材料性能演化、隐患病害监测与检测、施工质量控制、安全风险管理与评定等方面,论述了混凝土坝长效服役与风险评定理论、方法及其技术的研究现状。认为今后应加强多破坏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坝材料性能演化规律、大坝隐患病害与施工质量的全方位智能化监控、水库大坝风险标准与实用化评估、溃坝概率计算和后果评价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建立和完善混凝土坝长效服役保障与提升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