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今年我省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洪水,洪泽湖周边地区和里下河地区发生严重内涝。面对严峻汛情,全省水利于部职工,全力以赴、团结协作,恪尽职守、顽强拼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防汛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为充分展示江苏水利人、江苏水利工程在此次防汛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本篇文字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防汛抗洪过程的一些细节,以飨读者,并为夺取今年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擂亮战鼓。  相似文献   

2.
2013年入汛以来,由于受持续降雨和干支流水库泄洪影响,黑龙江、嫩江和松花江同时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洪水。此次黑龙江干流洪峰持续时间长,干堤持续高水位运行,沿岸干堤出现了大量的管涌、渗水、脱坡、塌陷以及3处堤防溃口等险情。而黑龙江干流堤防防洪标准较低,保护人口和耕地较多,沿岸的城镇和农场承受了较大的防汛压力。分析了黑龙江干流洪水灾害情况和防汛抢险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了防汛抗洪工作经验,为各地防汛抗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防汛抗洪是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地做好防汛抗洪物资储备是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的关键。在防汛期间,相关部门要做好防汛物资的管理,确保物资足额,质量良好,在抢险过程中能及时地补给物资,使灾民安全渡险。文章从当前防汛抗洪物资储备管理现状入手,提出防汛物资储备质量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1998年的那场防汛抗洪战役中,各种防洪治水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工程措施在防汛抗洪中的作用备受瞩目。事实上,非工程措施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防汛抗洪中,非工程措施一定程度上是工程措施的基础,是工程措施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工程措施在防汛抗洪中的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水情预报、水文测验、信息网络、行政法规等非工程措施在防汛抗洪中的作用予以讨论。1 水情预报是防汛抗洪的耳目 自然界许多灾难的发生是由于其突发性和未知性而造成的,洪水是人类需要面对的几大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的洪…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防汛抗洪责任制是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的可靠保障,真正落实防汛抗洪责任制是做好各项防汛抗洪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各级防汛部门防汛抗洪责任制的调查研究,总结探讨了责任制的意义和内容,提出了落实责任制的具体措施,为其他地方在强化落实防汛抗洪责任制措施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堤防工程受自然因素的作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工作状态和抗洪能力都会发生不断地变化,产生工程缺陷或出现一些其它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处理,一旦汛期出现高水位,将产生险情。往往会措手不及,造成防汛的被动局面,因此必须对堤防进行经常性的巡回检查与观测。  相似文献   

7.
郝朝德 《中国水利》1998,(10):10-12
今年汛期,长江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的全流域性大洪水。洪水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防汛抗洪任务之艰巨,为历史所少见。 在与洪魔进行殊死搏斗中,我们得出许多经验教训。这不仅对指导我们当前的灾后恢复工作,而且对我们的后代,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自今年进入汛期到目前为止,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多25%左右,十多处工程出现险情,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战胜了洪涝灾害,保证了防洪工程的安全,取得了防汛抗洪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9.
2019年黄河汛期来得早,伏汛连秋汛。汛期流域共发生20次较大降雨过程,黄河上游、中游、渭河相继发生洪水,干流先后形成4场编号洪水过程,全河大流量持续时间长,防洪工程出险91处1 167次(其中较大险情12次),防汛抗洪形势严峻。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王勇国务委员关于防汛抗旱工作指示精神,按照水利部鄂竟平部长、叶建春副部长对黄河防汛抗洪工作的具体要求,在黄委党组的领导下,超前部署、科学防御、统筹调度,全河上下勠力同心、合力抗洪,实现了防洪、减淤、供水、发电多赢目标,夺取了黄河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汛期,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均发生了流域性洪水。全面总结了2013年三江流域性洪水的汛情灾情和防汛抗洪工作情况,分析了防汛抗洪工作的主要经验启示和存在问题,建议今后要全面开展大江大河治理,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做好河道清障工作,加强防汛抗洪抢险能力建设,强化防汛抗洪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16年汛期,湖南省降雨频繁,总量偏多,共发生15次造成较大汛情和灾情的强降雨过程,多个站点降雨量超过历史记录值,多条河流出现超历史洪水,洞庭湖地区水位全面超警戒,灾害损失严重。面对严峻汛情,全省上下,积极应对,获得了防汛抗灾工作的胜利。通过总结2016年度雨水灾情概况、防汛抗灾成效、防灾减灾措施、 经验与启示以及防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以期为今后防洪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汛期,黄山市徽州区积极应对超常规雨情水情,科学防御山洪灾害,全区未发生因强降雨引发的重大灾害,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本文通过对徽州区现行山洪灾害防御薄弱环节进行剖析,在分析2021年徽州区防汛抗洪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总结了徽州区在优化体制机制、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开展智慧管理等方面进行的新实践,并对下一步如何提升徽州区防汛抗洪工作水平提出了新的思考,可为其他地区的防汛抗洪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1998年特大洪水以来,"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政策已经实行20余年,2020年受连续强降雨及长江上游来水影响,鄱阳湖出现超历史记录大洪水,平退圩堤在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江西省内平退圩堤的工情险情和运行情况,提出工程调研分析评估指标,并对全省平退圩堤运用情况展开调研,将调研发现的问题归纳为分洪功能、工程措施和政...  相似文献   

14.
山洪灾害评价是实施山洪灾害防治的重要理论基础。以山西省兴县张家坪村为例进行山洪灾害评价方法研究。主要改进了山洪灾害评价的计算方法,其中河道纵横断面资料由实测而得,设计洪水分别采用流域模型法、推理公式法、经验公式法3种方法计算,并优选出流域模型法,采用洪峰流量反推临界雨量进行雨量预警。推算出的临界雨量与实际降雨量进行比较,证实了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对于无历史资料地区山洪灾害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樊建华 《人民长江》2017,48(4):73-77
修水流域是暴雨洪水多发区之一。2016年4~7月,修水流域先后经历了12次较大的暴雨过程,间隔时间短、降雨强度大,从而造成该区域入汛期以来水位持续上涨、洪水过程多、洪峰水位高,长期处于超警戒状态。从2016年修水流域暴雨时空分布及其特征、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修水流域下游控制河段永修县永修水文站河段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洪水发生的原因,洪水特征及其演变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对流域干流上游水库群蓄水调度情况,总结了此次战胜暴雨洪水的方式方法和成功经验。结合2016年水库调度运行情况提出了水库科学调度运行的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工程措施在防汛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洪河与上中游水库群、西平县杨庄滞洪区、西平县老王坡滞洪区是淮河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小洪河防洪工程联合运用承担了豫南防汛工作中重点防洪任务,自2008年来未发生洪水过程,西平县小洪河城区段通过城市水系治理工程,行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2020年7月21日至23日发生在小洪河流域大到暴雨产生的小洪河洪水,进行降雨、洪水过程、洪水量级、洪水传播时间、工程防洪调度等方面分析;发现上游水库调度对7·22洪水产生很大影响,7·22洪水中小洪河桂李站实测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与保证水位、流量关系存在异常现象;提出水库工程防洪调度运用防洪库容全部拦蓄原则,建议调整小洪河桂李站防汛特征水位,为小洪河流域洪水精准调度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汛期,安徽省多次发生强降雨,特别是梅雨期间,大别山区、江淮之间、沿江江南持续遭受大暴雨、特大暴雨袭击,长江流域省内多条支流汛情超过1998,1999年,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造成了严重洪涝灾害。安徽省各级政府周密部署、精心调度、科学应对,取得了防汛抗洪工作的重大胜利。同时,也暴露出防洪工程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灾后反思,对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防洪保障机制、防汛科技、队伍建设、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广东省基层三防机构、人员落实不到位,应对台风暴雨洪涝灾害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短信发送、语音外呼等技术构建统一平台,以集中式部署的方式开展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三防部门的责任人和预案管理、预警信息发布、语音外呼等功能,提高乡镇三防部门灾害应急响应和协调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极端气候越发频繁、水资源时空分布更加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为充分利用水库调控水资源能力和发挥工程效益,采用预蓄预泄法对燕山水库汛限水位进行动态控制方案研究,首先基于下游防洪安全,根据降雨与洪水预报信息,采取预蓄预泄方案确定汛限水位上限值;再基于大坝自身安全和水库超泄能力分析确定了主汛期与后汛期的最高汛限水位。与原汛限水位104.20 m相比,考虑洪水预报信息情况汛限水位可调整至104.77 m,考虑降雨预报信息时可调整至105.36 m。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动态汛限水位对大坝自身安全及下游防洪安全影响较小,提高了水资源可利用率,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20.
山地城市气候多变,区域内降雨时空变化大,地形复杂,同时受外洪、内涝、山洪的威胁,灾害叠加,复杂多样,城市的防洪能力迫切需要提升,然而单一通过提高防洪工程标准的做法并不能解决城市复杂的洪涝问题。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利用水动力学模型,在科学评估山地城市防洪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上游蓄洪、下游分洪等综合工程措施,将受淹状态调控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降低城区内河道水位0.38~0.97 m,有效提升了城市防洪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