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某成品油管道工程为研究对象,以Alos及高分1号卫星影像为数据源,以ENVI5.1为技术平台,研究基于因子叠加分析的长线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法。在该方法中,土地利用数据、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数据提取是关键手段。通过对工程施工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计算植被覆盖度,并在叠加坡度因子后分析项目建设区施工前土壤侵蚀强度分布情况,从而实现工程施工前水土流失情况的背景监测,使得监测数据更为全面,亦为全施工周期水土流失动态对比监测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庆  王娜  曹雪峰 《人民黄河》2013,35(2):70-71
基于遥感影像TM数据对窟野河流域1987-2009年植被覆盖度进行了提取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工作,窟野河流域1987-2009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增长的好势头,其中1987-2000年植被状况变化较小,植被覆盖度较低;自2000年植被覆盖度有较大提高,2009年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下降.研究表明,利用TM影像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从而提取植被覆盖度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区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3.
陕西境内渭河流域水土流失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RS和GIS技术为主要手段,对陕西省境内的渭河流域河段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遥感解译和空间分析的方法,提取了对水土流失状况起关键作用的植被、坡度和降雨因子。利用GIS对三个因子进行了空间叠加分析,并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和《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得出了实验区的水土流失风险程度图。通过观察2001年的遥感数据发现:渭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比较严重,特别是洛川县、千阳县等地区。  相似文献   

4.
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用Landsat影像提取植被覆盖度,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地形因子并进行分级划分;首先利用空间叠加分析,研究了区域内植被覆盖度分别随高程、坡度及坡向变化的规律;并从数理统计角度分析植被覆盖度与地形等级因子的相关性,对相关系数进行排序。研究表明:2000—2020年,围场县植被覆盖总体趋势逐步上升;区域内植被覆盖度与高程、坡度和坡向地形因子在一定程度内存在正相关,且坡度和坡向对覆盖度影响更显著。该研究对围场县植被变化情况分析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下岸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三峡库区下岸溪小流域为研究区,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利用2008年SPOT5遥感影像和1∶5万DEM数据,提取坡度因子、植被覆盖度因子和土地利用类型因子作为水土流失风险评估指标因子,结合土壤侵蚀分级标准,生成研究区水土流失风险分级图,利用改进的工程侵蚀模数计算模型,对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①本流域以水力侵蚀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81%,其中中度侵蚀面积占该流域总面积的38.49%;②开矿等引起的工程侵蚀对该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贡献率很大,占该流域水土流失量的41.43%。因此,在开矿和矿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影像对松华坝水源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并提取面积数据,选取本世纪的3个典型年,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度地区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华坝水源区植被覆盖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植被覆盖度增加集中在2 000 m的区域,生态敏感度较高的区域植被生长较好,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由于2009年降雨量的减少导致其各个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有较大差异,应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以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区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春波  刘瑶  江辉 《人民长江》2006,37(6):47-48
植被覆盖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学参数,对于全球环境变化和监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地从遥感资料中提取植被覆盖度,在像元二分模型两个重要参数推导的基础上,对已有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鄱阳湖区2003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通过鄱阳湖部分地区的实地考察,对2003年的植被覆盖度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这种改进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以乌东德水电站坝区一典型区为例,详细介绍了土地利用现状及植被覆盖度的解译、坡度因子的提取、水土流失等级的划分及各专题数据库的生成,分析了试验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坡度及土壤侵蚀强度的分布状况,为金沙江水库建设、水土流失自动化监测及信息化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土地荒漠化最有效的指标,遥感是获取区域尺度植被覆盖度参数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EO-1 Hyperion高光谱遥感图像成像的特点,探讨了高光谱Hyperion图像的预处理和森林覆盖度遥感估算的方法,研究中采用几何光学模型和混合像元模型等方法从高光谱EO-1 Hyperion图像估算植被覆盖度,进一步将2种方法估算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对比,并利用实测数据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几何光学模型反演的植被覆盖度(决定系数R2=0.76;均方根误差RMSE=0.06)优于混合像元模型法(R2=0.71; RMSE=0.07)。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黄河》2016,(10):111-114
以2011年和2014年黄河中游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4条支流涉及的准格尔旗和神木县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提取了流域内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等信息,结合各支流水沙情况,分析黄河中游多沙粗沙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该区植被覆盖度提高,由低和中低覆盖度为主转变为中低和中覆盖度为主;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主要集中在林地、草地和其他土地,植被面积增大;土壤侵蚀强度减弱,水土流失面积减小;大力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对减少径流泥沙起到积极作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土壤干旱的研究已经基于有限站点实测数据扩展到了大尺度多源遥感监测.本文在介绍了陆面过程参数的最新研究进展基础上,概括了土壤水分的多时空动态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多种土壤干旱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情况,评述了土壤干旱遥感监测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对今后土壤干旱的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不同土壤干旱监测指标的适用性与地面水文...  相似文献   

12.
探讨植被覆盖与地表水质的关系,可为有效防控非点源污染和改善地表水质提供技术依据。基于实测地表水质数据和遥感解译植被覆盖情况,通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地表水质,并建立其与植被覆盖度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对深圳市地表水质对植被覆盖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质对植被覆盖度的响应显著,地表水质内梅罗污染指数、总氮、总磷浓度均随上游汇水区内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减少速率呈现出由快变慢的整体趋势;当植被覆盖度<30%时降低速率较快,当植被覆盖度>30%时降低速率减缓。可以认为植被覆盖度对地表水质的净化存在一个临界点,即植被覆盖度率达到30%时,地表水质会有显著的改善。植被空间格局对水质也有一定影响,当植被分布在汇水区下游,特别是滨水区时,对地表水质的净化作用更显著。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在城市空间规划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中宜将绿地率和林草覆盖率设置在30%左右,并优先布置在汇水区下游,特别是濒临河流、水库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李喆  谭德宝  张穗 《人民长江》2012,43(8):84-87
推动遥感干旱监测技术的业务化运行,对水利抗旱减灾工作至关重要。从土壤水分监测、植被状况监测和多维光谱特征综合监测3方面简述了国内外遥感干旱监测的主要技术方法。深入分析遥感干旱监测技术在水利抗旱减灾业务化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对象、遥感数据源和研究方法等,并在卫星遥感数据源、遥感干旱监测方法、遥感干旱监测应用策略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应用建议,以期推动遥感干旱监测技术在我国水利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蒸发的重要因素,分析土壤含水量变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对水资源管理有积极作用。遥感Penman-Monteith(P-M)模型是利用遥感手段进行蒸散发模拟的重要方法,且能分别对土壤蒸发和植被散发进行计算。利用遥感P-M模型对望都站的蒸散发进行模拟,并结合地表土壤含水量数据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变化对模型参数及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遥感P-M模型对望都站蒸散发取得较好效果,纳什效率系数(NSE)为0.559;(2)土壤含水量变化与遥感P-M模型的土壤蒸发系数间具有不确定性;(3)在本研究的模拟期内,与植被散发相比,土壤含水量变化与土壤蒸发间的一致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塘背河小流域位于赣南革命老区和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腹地,是我国第一批水土保持治理试点小流域,系统、科学评估塘背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成效,对赣南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水土保持高效治理技术模式提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40a遥感影像数据和水土保持治理数据,基于NDVI阈值分割法,开展了塘背河小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以及水保驱动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塘背河小流域植被覆盖度由1975年的22.91%已提升到2014年的86.87%,随时间呈递增趋势;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有差异性,时间上主要分为植被覆盖迅速增长期(1975-1989年),植被覆盖自我修复完善期(1989-2001年)以及植被覆盖稳固发展期(2001-2014年)3个阶段,空间上分为上游原有植被自我修复区、中游人工半干预植被修复区和下游人工直接干预植被修复区3个分区;植被覆盖与水土保持工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后期水土保持政策实施以及水土保持新技术、模式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植被覆盖空间上的差异性,对于植被修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类大规模农林开发在植被修复研究方面,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和GIS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栅格技术进行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过程和方法。首 先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进行了土地利用的分类和植被覆盖度的计算,然后利用地理 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中GRID工具进行各类水土流失因素图的空间分析,估算各县或小流 域的水土流失强度,并计算各种强度下的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17.
岔巴沟流域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水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0 m×30 m分辨率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数据分析1987—2018年岔巴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生成流域土壤面蚀等级图,分析其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1987年的24.7%增加至2018年的53.1%;流域植被覆盖度构成发生很大转变,2002年以后中、高覆盖度区域比例大幅上升,增长主要集中在丘陵沟壑地区;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长,流域产流产沙呈现减少趋势,地表面蚀有所减少,植被对产沙影响大于对产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