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原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长江口治理研究工作的简要历程.扼要地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主要潮汐河口深水航道的整治经验.根据长江口的水文、泥沙及河床特征,给出了确定长江口整治河段治导线的起始断面宽度、沿程放宽率和曲率半径等主要参数的方法.提出了整治工程建筑物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和确定导堤长度和堤顶高程的依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一、二期工程实施以来的整治段河床变化表明,本文提出的整治原理基本符合长江口地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多级分汉,河道演变复杂,治理需求高。为加快长江口整治,国务院于2008年批准了《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在梳理规划批准以来整治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从稳定河势、保障防洪潮、提升水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改善航道等方面分析了规划工程实施效果,并从水沙情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长江口综合整治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分析结果,建议从抓紧开展规划修编,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加强河口保护、河口基础研究以及多目标协同治理等方面,对长江口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3.
关于长江口北支综合整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长江口北支河道演变与现状 长江口河段自徐六泾至河口50号灯标,长约182 km,河段平面呈扇形分汊形式,20世纪以来,长江流域最大一次洪水过程--1954年特大洪水,塑造了长江河口目前三级分汉、四口人海的基本河势格局.  相似文献   

4.
在长江河口整治中于北支内堵坝(建闸活堵),对泄洪和附近河段的防汛产生多大的影响,会不会带来恶劣后果?这是人们十分关切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北支的泄洪能力着手;根据长江河口最高潮位的成因,说明洪水对长江口潮水位的抬高,作用不显著;同时分析了北支堵坝对附近河段潮汐所造成的影响;供长江河口整治总体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充分考虑径流和潮流水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更适合于河口区域的水流挟沙力公式,并以长江口近口段为例,讨论了径流和潮流水动力差异对水流挟沙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口近口段涨潮和落潮相同流速时洪季的悬沙浓度大与枯季;建立的考虑径流和潮流因素的水流挟沙力公式与传统公式相比,精度上有较大提高,该公式将不同季节和潮型下的水流挟沙力统一起来,有效反应了年内潮汐河口近口段的水流挟沙能力.对于水流挟沙能力的研究则表明:径流不变时,潮流增加,近口段涨潮和落潮水流挟沙能力增强;径流增加时,徐六泾以上河段潮差减小,涨潮水流挟沙能力减弱,而徐六泾及以下河段潮差表现为增加,这表明涨潮和落潮水流挟沙能力取决于径流和潮流的对比过程.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河势近15年变化特征及其对河口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开展了常年定期的长江口河势跟踪监测分析工作。基于此,从宏观角度系统分析和总结了长江口河势近15 a来的总体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河势演变特征对后续河口治理开发的若干启示。结果表明:近15 a来长江口河势变化整体仍符合陈吉余等1979年提出的河口历史发育模式;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青草沙水库等重大涉水工程建设对稳定“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河势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07年之后长江口河床冲淤调整程度总体趋于放缓,年内冲淤变化受径流过程影响仍较明显。从河势发展的角度看,未来长江河口的治理开发,须继续遵循河口向东南方向的演化趋势,综合考虑河口开发的相互影响,以及加快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等规划的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河道多级分汊,江面宽阔,江中沙洲密布,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下,河势演变复杂。随着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长江口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就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所涉及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①科学把握长江口的演变趋势,是制定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基础;②切实贯彻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新思路,是保障长江口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③满足航运发展需要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首要任务;④人工河口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长远方向;⑤整治、围垦、疏浚相结合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主要措施;⑥控制和稳定河势是当前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中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⑦加强长江口的统一管理是促进长江口科学整治和合理开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论长江口的综合整治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建华  王永忠 《人民长江》2005,36(7):9-11,17
长江口河道多级分汊,江面宽阔,江中沙洲密布,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下,河势演变复杂。随着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长江口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为了在新修订完成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的指导下,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好长江口,就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所涉及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①科学把握长江口的自然演变趋势,是制定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基础;②切实贯彻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新思路,是保障长江口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③满足航运发展需要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首要任务;④人工河口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长远方向;⑤整治、围垦、疏浚相结合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主要措施;⑥控制和稳定河势是当前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中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⑦加强长江口的统一管理是促进长江口科学整治和合理开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永忠 《人民长江》2003,34(6):11-14
长江口河道多级分汊,江面宽阔,江中沙洲密布,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下,河势演变复杂.随着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长江口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新一轮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修订工作,对整治开发规划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的主要任务与目标:稳定河势河床,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航道条件,结合河道整治合理开发滩涂资源,保障防洪(潮)安全.对河势控制规划、北支整治目标与方案、南支河段整治问题、滩涂开发利用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演变趋势研究与长远整治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江口河道多级分汊,江面宽阔,江中沙洲密布,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多种动力因素作用下,河床演变极为复杂。随着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长江口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首先系统分析了长江口的历史发育模式,长江口三级分汊、四口入海总体河势格局的形成,长江口的近期河道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长江口的河道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同时根据长江口的自然演变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对长江口长远整治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南、北港分流口河段是长江口河势演变最为复杂、最为动荡的河段,也是长江口河势演变的控制性河段,而该河段演变的重点又在于北港分流主通道的演变。依据该河段多年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对北港分流通道的历史和近期演变机理、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近期随着上下游河段一系列涉水工程的实施,明显抑制了历史上北港分流主通道"上提下移"的循环演变模式,但洪水以及扁担沙体的活动性,仍使北港分流主通道的稳定存在较大隐患。结合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综合考虑河势、航道、水土资源利用等因素,进一步提出了稳定北港分流通道的治理设想。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河道近50年变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分析表明,河道演变具有如下特点:河道总体河势基本稳定,局部河势变化较大;河道总体冲淤相对平衡,部分河段冲淤幅度较大;荆江和洞庭湖关系调整幅度加大;人为因素未改变河道演变基本规律;坐崩是长江中下游岸线崩退和护岸工程崩毁的主要形式;人为因素对长江口河道演变的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13.
长江河口段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河道整治提出了较高要求。对长江河口段的节点进行了梳理,从节点稳定性、节点对河道控导长度、节点间河道最大摆动幅度等方面,分析了节点对河势的控导作用,认识到节点河段是控制上下游分汊河段河床变化及相互影响的基础条件。河势总体控导的基础在于加强节点河段的稳定性和控制作用,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稳定洲滩,进而稳定深槽,对局部岸线和洲滩崩退的重点部位进行守护。  相似文献   

14.
基于Schumm河流分区理论与笔者“最大5河段分段法”,优化提出了“河流5区分段法”,即以流域分区为主导(“体”),以干流河道分段为目标(“用”),先按照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5区进行流域分区,后选取河势和(或)汇流控制节点进行干流河道分段,综合确定合适的河流分段数;基于10大江河分段实践,检验了“河流5区分段法”。长江干流分段实践可总结为兼顾流域与河道特性、流域特性主导和河道特性主导3类分段方法;基于“河流5区分段法”,长江干流推荐划分为5段(长江源—直门达/巴塘河口—宜昌—湖口—徐六泾—长江口)、3段(长江源—宜昌—湖口—长江口)和2段(长江源—宜昌—长江口);长江干流其他分段方法分别基于河流名称、水系划分、行政区界、河流指标和专业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对典型三角洲演变的影响--Ⅰ长江和珠江三角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兆印  程东升  刘成 《泥沙研究》2005,16(6):76-80,F0003
中国大多数河流三角洲发育,许多城市在靠近河口处发展起来并成为商业中心。日趋增大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新的问题,需要新的流域管理策略加以应对。长江、珠江、黄河和海河三角洲为我国河口三角洲的典型代表。本文以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为例,讨论了三角洲的演变及相应的管理策略。长江携带大量的水、沙入东海,在河口处不断形成三角洲岛屿和浅滩,导致河道分汊。长江口实施的航道疏浚和填海造陆工程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束窄和稳定了河口。珠江三角洲是由西江、北江、东江以及潭江、绥江、流溪河、增江等在珠江河口湾内堆积形成的复合三角洲。三角洲内河网密布,出海口门较多。促淤造陆、疏浚开挖排洪航运水道、人工采砂等改变了三角洲的演变。合理的调配水沙,控制无序采砂,有计划的围垦是珠江三角洲综合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6.
潘庆燊 《人民长江》2010,41(9):64-68
对1950年以来长江河流研究工作的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内容包括:长江流域来沙特性、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特点、河道整治的主要经验以及相应的研究成果。指出:长江上游干流悬移质泥沙主要来源于金沙江和嘉陵江,以宜昌站为代表,分别占50.9%和24.0%;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且人为因素日益增强;加强河道演变观测分析,掌握河道演变规律,是实施河道整治工程的基础工作和必要条件;河道整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与河道演变观测、河工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在《长江科学院院报》上的论文为基础,概述了近30 a来紧密结合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长江河道治理方略等方面开展的有关长江河流泥沙、河道治理及河流模拟研究的主要工作成果。可见,30 a来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在长江泥沙运动基本规律、河流动力学的学科交叉发展、河流物理模型基础理论、河流数学模型基本方法以及典型河段治理工程经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为长江河道治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还需更进一步探索长江流域宏观泥沙问题、深入研究长江流域细观泥沙问题、突出长江河道与湖泊的综合治理等,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更大范围和更高目标的治江事业。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伊洛河洪水的特性及危害,指出了存在的伊洛河上中游控制性工程能力不足、对黄河下游造成的防洪压力大等问题,分析了伊洛河各级洪水对黄河干流的顶托情况、对黄河干流入汇口河势的影响以及对黄河干流河道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①尽快编制并提请审批《伊洛河中下游防洪规划》,对伊洛河中下游进行全面治理;②在伊洛河上中游干流或支流上修建水库拦蓄洪水;③尽快明确伊洛河堤防优先加固的堤段及标准;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伊洛河流域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⑤对入黄口利用透水桩坝进行整治,在入黄口设置观测断面;⑥明确伊洛河干流发生大洪水时橡胶坝的塌坝运用原则;⑦由流域机构统一管理伊洛河防洪建设与治理工作;⑧继续开展相关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荃  胡建华 《人民黄河》1999,21(2):25-2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经过十年超前期规划研究,提出通表河歇马-直门达,雅砻江宜牛-仁青里,大渡河灯塔一斜尔为引水河段,黄洒贾曲口以上为受水河段,通过大量方案比较,以通天河歇马,治家,同加,联叶,雅砻江县温波,长须,大渡河斜你 坝址较好,并以此选手要 线路方案为基本方案作进一步比较,提出通天河同一雅-黄自流,雅砻江长-恰自流,大渡河斜-贾抽不为代表性方案,通过规划工作研究工作取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