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1研究背景应急救援抢险工程的施工现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导致的危险边坡、滑坡体、危险库坝、堰塞湖等,其危害性极大,对应急救援人员、设备物资以及灾害区域后期的生活、生产安全、后续治理技术方案,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锦屏二级水电站"8.30"特大地质灾害形成3#营地后高陡危险边坡为例,论述灾后抢险施工中的临时安全监测点网布置、施工防护,对应急抢险救援现场安全监测进行探讨,供类似工程或抢险项  相似文献   

2.
<正>为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评估、性质和责任认定等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近期发布第6号公告,在全省范围内聘请17位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我院贾建业教授位列其中。他也是来自于高校系统的两位专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效果,结合实测资料评价了近年长江安徽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区河岸稳定性;采用水域物探法检测了水下抛石赋存及分布状况;对比了工程实施前后崩岸预警等级的变化情况等。结果表明: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实施效果较好,工程区河岸稳定,有效地减小了崩岸对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达到了稳定岸线、增强防洪能力等预期目标,为长江安徽段后续河道治理工程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河势演变趋势及崩岸对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应适时加固冲刷严重的护岸区,加快推进重点河段治理以及开展一般河段治理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宜采用“情景-应对”模式,应急预案制定及应急决策离不开情景分析与推演。情景静态特性表现为地质灾害风险认知,可描述为灾害地质体特征、承灾体特征和地质环境条件等要素;情景动态特性可通过演变后果体现,即关键节点的应对需求变化。通过情景要素的应急响应特性分析,选择响应启动时间、灾害空间范围为一级标准,灾害地质特征和引发因素为二级标准,应对能力满足程度为辅助标准,初步提出了情景分类的框架。并针对单点滑坡、单体危岩(崩塌)、单沟泥石流、跨区地质灾害、区域强降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和跨区地质灾害等常见情景,分别给出了应急调查处置方案要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有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存在结构性缺陷和实效性不足等问题。以预案执行实践为基础,研究提出预案建构的情景-结构-功能模式,建立了政策与技术2个层次的预案概念体系,提出包括情景建构、目标设定、机制优化、方案设计和推演优化等在内的预案编制五步法,初步建立了预案综合评估模型;并对《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修编建议。认为预案优化的实质是回答目标与情景是否吻合、能力与目标是否匹配、预案功效是否最优。  相似文献   

6.
于迪  赵旭升  王珊琳 《人民珠江》2010,31(1):62-64,69
以海南五指山市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系统为例,详细介绍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系统的总体结构,山洪预警信息汇集、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响应等功能模块及数据库的设计要求,以供同类系统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树坪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后缘较陡的大型滑坡的应急治理问题,选取三峡库区树坪滑坡应急治理工程为对象,以防灾减灾为目标,采用实时动态监测数据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此次治理的效果,并对该应急治理工程采取的组合治理方式进行模拟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对滑坡进行削坡压脚来减小滑坡自重,降低滑坡整体的下滑力,增加滑坡整体抗滑能力;滑坡表面设置的排水沟渠,能够减弱地表水入渗,间接增强抗剪强度,抑制滑坡的变形;该滑坡在应急治理后,应力场发生改变,变形速率显著降低,退水期间滑坡位移的突变特征消失,变形趋势逐渐减缓,滑坡稳定性有一定的提升。研究成果验证了应急治理措施对于体积较大、后缘较陡的滑坡治理的有效性,可为滑坡的治理提供有效的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急抢险工程的技术工作与常规工程技术工作主要内容大体相同,但要求和方法不尽相同;应急抢险工程技术方案的选择以快速扼制灾害影响为原则,技术管理以快速解决现场技术问题为原则,程序上应适当简化,方法上应更加灵活,责任上应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9.
以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为背景,论述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应急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功能、组成和作用;简述了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和职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实现。该系统在秭归泥儿湾突发滑坡现场和其他地质灾害抢险现场的应用测试情况表明:系统设计可靠,数据传输稳定,语音清晰,画面流畅,安全性强,较好地实现了多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及专业单位的远程指挥和技术会商,在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减灾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建立一维应急调度数值模型,选取典型渠段作为算例,研究中线工程总干渠突发事故应急调度时输水明渠节制闸闸前目标水位的设定对渠道节制闸水位壅高、渠段退水量等参数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目标水位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渠道退水量、渠道最高水位壅高。闸前目标水位越高,渠道水位壅高越高,但渠道退水量越小。为提高应急调度的安全经济性应在保证不发生漫顶事故的前提下,尽量加大事故上游渠段节制闸前目标水位。研究成果可为中线工程应急预案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极端暴雨洪水给流域防洪调度带来了巨大考验,依靠单个水库独挑蓄泄重任已不能满足防洪要求,亟需探讨在突发汛情时梯级坝工程的联合应急调度方案.为此,以优化理论为指导,以梯级坝泄流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依据坝群的运行原则,设定各库区的水位、流量等约束条件,综合考虑橡胶坝的塌落时刻及塌落速度(时长),建立梯级坝联合调度优化模型.基...  相似文献   

12.
翁建良  徐静 《人民长江》2000,31(12):34-36
王甫洲水利枢纽非常溢洪道建在主河床上石坝上,坝型为砂砾石坝,坝高12m,河床为砂砾石。非常溢洪道泄洪口门宽415.6m,设计最大泄量4960m^3/s,采用在坝体内预留炸药室,爆破引冲自溃分洪方式。分洪后要求控制上游水位,并保护两侧相邻建筑物安全。非常溢洪道泄洪后在汛后修复。设计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非常溢洪道布置位置选择、坝体结构、防渗型式、防冲保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滨海含水层的复杂性,以北部湾经济区合浦盆地地下水资源应急潜力评价为例,通过概化出合浦盆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采用SEAWAT模块建立了合浦盆地变密度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在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的基础上,假设2025年10月出现极端干旱,在保证不发生海水入侵的条件下,获得了度过整个枯水期各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应急潜力。结果表明:合浦盆地地下水资源应急潜力为83.13万m~3/d,集中开采区中心地下水水头下降3~8 m, 2 a后水位基本恢复;集中开采区降落漏斗远离海岸线,不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该方法将滨海水源地地下水应急供水预测和盆地的水文地质结构及当地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为合浦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构皮滩和乌东德水电站具有“流量大、水头高和河谷窄”等特点,电站拱坝均为建在岩溶地区的特高双曲拱坝,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难度大。从坝线选择与枢纽布置、拱坝体形设计、泄洪消能设计、岩溶处理及温控防裂设计等方面,对两座拱坝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工程实践表明,大坝体形设计应从侧重节省坝体工程量向提高坝体综合安全性方向转化;应从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拱坝防裂性能;应采取坝身和岸边联合的泄洪方式,减少坝身泄洪规模。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西部地区修建高拱坝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将水电部队纳入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探讨水电部队遂行应急抢险任务时的专业技术保障问题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分析了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保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多项具体对策,包括注重人才培养、完善行动预案、实践与理论并重、加强科技创新等,旨在开拓具有水电部队特色的专业技术保障之路,确保科学高效且圆满地完成应急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16.
红层砂岩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分布广泛,浸水条件下其力学特性变化大,因而合理确定红层砂岩地基中抗拔桩承载力是工程设计关注的问题。通过引入温度场比拟湿度场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开展了浸水条件下扩底抗拔桩基础承载特性模拟,研究了不同桩长扩底桩浸水前后承载力变化以及塑性区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 浸水将导致红层砂岩扩底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降低,浸水前后桩基抗拔极限承载力均随桩长增加而增加,但浸水后承载力随桩长的增加值有一定减小。抗拔极限状态下,桩周土体塑性区分布在空间上呈楔形体加四棱柱体的组合形式,浸水将导致塑性区缩小,但随着桩长增加,塑性区面积有一定扩大。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是最好的储油形式,建设需求迫切。受限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多个大型洞库都是在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工程实践,因此也带来了诸多挑战。通过对水封石洞油库相关文献的梳理,深化了对我国水封洞库选址、围岩稳定、围岩渗透性、水幕系统设计及应用、渗控等关键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当前洞库勘探、设计、施工仍主要基于连续介质理论和方法,对岩体中裂隙控制作用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充分,是导致目前洞库工程实施困难的首要原因。结合当前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水封洞库后续工作中应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力度、加强总结和规范编制工作力度、进一步放开行业准入资格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震滑坡堵江作用形成的梯级堰塞湖,上下游单元之间存在级联效应,增大了溃决风险和成灾规模。及时合理的应急方案可以有效保证上下游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现阶段缺乏快速定量的梯级堰塞湖的风险分析方法。以溃口洪水计算为核心,结合河道洪水演进计算和水库调洪计算,提出了一种梯级堰塞湖连溃洪水的快速计算方法,并应用至国内外第一个具有详细数据资料的梯级堰塞湖小岗剑梯级堰塞湖溃决实例中。定性分析了堰塞湖风险等级,使用提出分析方法进一步定量反演计算连溃洪水过程,评估了应急处置工程效果,分析不同组合状况下连溃洪水的规模。结果显示:反演计算其连溃峰值流量为3 736 m~3/s,与实测值3 950 m~3/s基本一致。当不开挖泄流槽时,连溃峰值流量高达4 865 m~3/s,泄流槽降低梯级洪峰30%。快速定量连溃洪水计算可以辅助优化联合调度方案,是减轻连溃洪水灾害、保护流域整体安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非工程措施。研究结果可以为梯级堰塞湖定量风险评估以及应急除险预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