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淮河、长江东流入海,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将三大江河串联起来,如果从高空鸟瞰,在华东大地上恰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丰”字。这是大自然对中华民族的恩赐。江苏位居江淮下游,如何写好“丰”字,关键是治理好淮河。 历史上淮河多灾 古老的淮河与黄河、长江、济水并列称为“四渎”。据《禹贡》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沂泗,东流入海”。古时候的淮河,自桐柏山发源地奔腾东流,除在豫、皖两省汇纳诸流外,到江苏淮  相似文献   

2.
《治淮》1999,(9)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把淮河治理列入“三河二湖”治理之首,提出“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企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到2000年实现淮河水质变清。”的战略目标。 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使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走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制化轨道,经过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  相似文献   

3.
张謇与治淮     
张謇以其毕生精力从事淮河水利工作。从1903年发表《淮河疏通入海议》到1924年嘱导淮测量处长沈秉璜印布测成图表目录止,先后22年担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导淮总局督办、治运督办、江苏新运河督办、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会长等职,还呕心沥血地关注导淮工程。他结合导淮实践撰写了不少论文,在《张季子九录·政闻录》中,“水利类”共7卷,计有论著85篇,其中涉及淮河水利的就有64篇,占论著的75%。此外他在《张季子九录》中的文录、自治录,还有不少有关治淮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汪斌  汪安南 《治淮》1996,(10):6-8
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掀起了建国后第二次治理淮河的高潮。“八五”期间,中央、地方加大了治淮投入,治淮水利基建投资快速增长,淮河治理取得历史性的重大进展,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八五”初见成效的目标。 一、“八五”治淮水利基建投资计划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5.
十月中旬,淮河流域水利职工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报告会和庆祝大会,淮委租江苏省水利厅还赶印了一批回忆和介绍宣传治淮成就的小册子,纪念政务院发布治理淮河决定三十五周年。 10月14日,水电部治淮委员会召开了全委职工大会。蔡敬荀主任说:1950年10月14日,正当新中国面临抗美援朝和国家经济异常困难之际,为了使淮河人民摆脱水旱灾害的苦难,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目的”的治淮方针;不久毛主席又向全国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于是,“治淮”成为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大事,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解放军和大批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汇聚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毛泽东》摄制组于1993年8月份来到淮河两岸。他们风尘仆仆,一路采访,一路拍摄,追寻当年毛主席发出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感召力以及和人民同呼吸、共甘苦的领袖情怀。本刊特约此稿,以此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7.
1950年,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毛主席又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在决定和号召的鼓舞下,举国上下水利专家云集珠城,共商治理淮河大牢,根据“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展示了淮河流域第一张治理宏图,亿万人民群众奔赴淮河两岸投身于伟大的治淮事业,为新中国治淮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自新中国成立,治淮就成为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的大事。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此后50年间形成了3次大的治淮高潮。特别是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2003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加快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9.
1950年,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治淮已经整整40个年头了。年龄大一些的同志对五十年代初全国动员、大力治淮的壮举一定都能记忆犹新。当时,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国家各方面特别是经济、财力都十分困难,而党  相似文献   

10.
1950年,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盐城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经过45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使昔日“锅底洼”变成今日“粮棉仓”。  相似文献   

11.
《治淮》1995,(11)
1991年淮河、太湖发生洪水,引起严重灾害。当年9月,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淮河、太湖的治理问题,11月,颁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推动淮河治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治淮》杂志向我约稿,以我与治淮的关系,似没有不写的理由。我对淮河是有感情的,因为从“而立之年”到即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时候,也就是一生中最能做点事情的时光都是与淮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今后不管怎么说,更多的事情只能由年轻的同志去完成了。值此快要交班之时,确实想说几句话,说什么呢?一、淮河是大有搞头的流域;二、淮河是一个很难搞的流域;三、要有新搞法,才能加快建设。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淮河流域面积虽然只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十六分之一,但人口、耕地都占八分之一强;在全国七大江河中,流域面积居第六位,人口和耕地居第二位,仅次于长江。矿产除煤  相似文献   

13.
《治淮》1990,(6)
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以来,淮河流域四省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以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以大禹治水的精神,团结协作,统一治理,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防渍等水利工程体系,改变了解放前“十年九灾”的贫困、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4.
七月十七日国务院批转了水利电力部《关于“七五”期间治淮问题的报告》,向淮河流域四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出了通知。通知要求抓紧落实“七五”期间治淮具体实施计划(项目和投资规模已在计划会议上安排),原则确定修建淮河干流的临淮岗控制工程;指出淮河治理和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对全国具有重要影响,治淮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七五”计划的第一年。在去年九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赵紫阳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就这个《建议》的制定作了说明。“七五”计划《建议》是指导“七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加速四化进程的科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全国各项经济建设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个《建议》,坚定不移地按照《建议》中提出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的原则办事。只有这样,才能胜利完成“七五”计划,达到预定的目标,为本世纪的后十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治淮工作当然也毫无例外。治理淮河,不仅是淮河流域一亿二千万人民的大事,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这是一项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全面系统地治理淮河,从新中国诞生不久就开始了。经过三十五年来的持续治理,淮河流域贫穷落后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  相似文献   

16.
钱敏 《中国水利》2009,(12):7-9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1950年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次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大规模的治淮拉开了新中国水利事业大发展的序幕。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治淮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淮河流域昔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改观。今天的淮河流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能源和制造业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治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肖幼 《治淮》1995,(12)
45年前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很快在蚌埠成立了治淮委员会,1951年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流域四省人民总动员,全国各地的水利干部、大中专毕业生从四面八方来到治淮第一线,解放军两个整编师由准备开赴抗美援朝前线改为参加治淮,掀起了轰轰烈  相似文献   

18.
淮河水利委员会从1950年11月成立到人民共和国46年大庆之时,已经经历了45度春秋! 45年前,新中国成立不满周年,中原大地满目疮痍,而本来“十年就有九年荒”的淮河流域又雪上加霜,1950年又发生了大水灾。同年10月14日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以治淮为己任的淮委受命于危难之际,在中央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经过豫、皖、苏、鲁四省人民共同努力,上下游合作,左右岸配合,齐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治淮》杂志创刊四十周年。这本由敬爱的周总理题写刊名的杂志,已成为许许多多关心淮河的人们的知音。四十年治淮的伟大成就、1991年抗洪救灾的巨大胜利及其引起的强烈社会反响,包含着《治淮》杂志几代同志所付出的艰辛。事实说明,《治淮》杂志和所有关心治淮的宣传舆论工具,已经成为治淮事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做为“齿轮和螺丝钉”(列宁语),推动和促进治淮事业的发展。大灾之后大治。国务院治淮决定,使第二次治淮高潮迅速兴起,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行动之快,为近年来的水利建设所仅见。我们欣慰地看到大规模治淮机遇已经到来,但同时必须牢记,其背  相似文献   

20.
宁远 《治淮》1996,(10):5
李鹏总理在听取水利部汇报“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的讲话中指出:“淮河是出海通道问题。现在淮河主要靠长江出海,如果淮河发洪水,长江也发洪水,水到长江就被堵住了。如果长江水位低些,淮河来的水就可以顺利地流出去。要继续按照已定的治淮方案,对淮河沿线进行治理,开辟新的入海水道,保证百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